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提出毛泽东诗词创作史“长征诗词创作”命题,其开始于1934年,结束于1936年,开篇之作是《清平乐·会昌》,终局之篇是《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共创作词9首、诗3首。分析长征诗词创作与红军长征相辅相成的4步路程;论述长征诗词诗意创新:描绘中华山河新画,塑造中华巨人和民族群英形象,筑建长征精神;评价长征诗词创作文学史意义:使杰出革命诗人毛泽东成为中华民族一代诗魂  相似文献   

2.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诗词若干首》。据“出版说明”,这是一九五八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所圈选的唐宋明三朝诗人歌咏四川的一些诗词。书分两部分,每个部分前面都有影印的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前者是:“诗词若干首(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后者是:“诗若干首(明朝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其中有咏曹操一首,不关四川,放在咏刘备一首之后,因连类而及。)”。这是一个不寻常的选本,学习它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文艺思想,有助于克服文艺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简单化和教条主义的倾向。这个选本,应当成为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毛泽东在 195 6年— 195 8年期间总结并发展诗词创作的文学活动 ,分析他的政治心态和文学心态对总结的影响。此次总结产生三项成果 :整理并公开发表《旧体诗词十八首》 ;创作并及时发表新作三首 ;出版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种自选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并对其作全面、系统的批注。诗人毛泽东及其诗词在当代和后世读者面前的自我历史定位 ,由此次总结开端。  相似文献   

4.
试论陆游的蜀中诗胡蓉蓉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为国家、为人民忧虑了一生,奔走了一生,歌唱了一生。陆游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作品特别丰富的一位诗人,存诗九千三百多首。他的创作可分为早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中年,在川陕八年,共写诗一千多首...  相似文献   

5.
曹植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的赠答诗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艺术个性。这些赠答诗都集中于其诗歌创作的前期,后期未创作赠答诗完全是出于政治原因。在曹植后期的诗歌创作中,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诗歌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同时表现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渴望。  相似文献   

6.
陶春林  马晶 《江淮论坛》2007,(4):128-135
曹植《白马篇》历来被认为是诗人前期的作品,但这种说法没有提出有力证据.通过对曹植生活时期民族关系的考查,可认为赵幼文先生提出的创作于后期的看法是成立的.由于创作时间的特殊性,其主题也应理解为曹植悔过自新的诗化表现.这首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侠和游侠诗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生好学、嗜书如命的毛泽东 ,虽非专职文人 ,但他博览群书 ,仅就传统诗词而言 ,据目前公布的有关资料统计 ,他阅读的传统诗词在2 0 0 0首以上 ,涉及的诗人达 5 0 0余名。笔者在撰著《毛泽东妙用诗词》(上下册 ,京华出版社1 998年版 )时 ,借助自己掌握的资料核对上述资料发现 :毛泽东运用、点评的传统诗词不少未在上述资料的统计之列。由此可见 ,毛泽东所读过的传统诗词 ,远非上述数量。  透过毛泽东对中国传统诗词的运用、评点、鉴析 ,审视毛泽东与中国古今诗人的“神交”与“对话” ,品味毛泽东与当代诗人的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收入毛泽东诗词50首。事实上,毛泽东留存于世的诗词远不止这一些。多年来,在许多报刊出版物上,陆续公开披露了若干散佚的毛泽东诗词。现在将我所了解的这方面情况,向大家作一个概略的介绍,意在引起同志们对毛泽东佚诗(词)的搜集、整理、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营原道真一生的汉诗创作,经历了占尽“诗臣”风流的仕宦显达时期,初现“诗人”本色的谪守赞岐时期,游移手“诗臣”与“诗人”之间的重返台阁时期以及“诗人”角色最终定位的贬居大宰时期。他能够从众多的“诗臣”中脱颖而出,成为退拔干流俗的真正的“特人”,并进而成为日本平安朝诗坛的冠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多变的生活历程和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白英自1946年延安之行后即开始毛泽东诗词的译介,堪称英语世界毛泽东诗词传播的先行者和开拓者。1940-1970年代,他持续不断地以多种文本形式建构和传播毛泽东诗人形象,包括中国日记、游记、回忆录以及毛泽东传记作品等。在白英跨文化写作中,通过三次见到毛泽东的个人印象、毛泽东诗歌涂鸦轶事以及诗集《风尘集》手稿之说等,勾勒出毛泽东这位中国政治领袖兼具的学者气质和诗人形象。白英1947年编译出版的中国诗选《小白驹》已收录《沁园春·雪》;1957年毛泽东诗词18首在《诗刊》上甫一刊出,白英即悉数译出并撰写评论文章《论毛泽东的诗》,发表于英美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和《谷山杂志》;还在两部毛泽东传记作品中开辟专章凸显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形象。白英的毛泽东诗词阐释着重发掘其与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的渊源关系,包括在诗歌题材与意象、诗歌主题内涵、诗歌表现技巧上对中国传统资源的创造性吸收和转化等。白英借由毛泽东诗词为西方世界观察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在中西文化交流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其价值和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由温庭筠的创作可引发两个问题:其一,同样作为诗词兼善的作家,与欧阳修、苏轼等不同的是,为何其在诗史上多受讥诮,而在词史上却被尊为“温韦宗风”①、以花间鼻祖视之呢?其二,其诗与其词非常相似,亦多具绮艳风格,为何相似的题材、意象乃至相似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之诗与词在艺术成就上却相差如此悬殊呢?而由此还可引发一个更为本质性的问题:诗词美学特质究竟有何不同?本文将结合温庭筠的具体创作对此加以讨论。温庭筠诗不仅仅是描写情爱题材的作品才具有绮艳风格,而是在许多其他题材如咏史、怀古等作品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宋词在欧阳修、苏轼之际走向高峰,一在于大批作者的创作,二在于得到了宋诗的助力。从“诗词间作”之诗人,到“诗词兼作”而以词擅场的词人,再到“诗词兼擅”的大词人欧阳修出现,宋词随着宋诗的成熟,也走向了繁荣。所以,欧阳修的出现,不仅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是北宋诗词共同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雄才大略,襟怀四海,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伟人。续范亭有诗赞曰:“万古云霄一羽毛”。他于戎马征战,勤于国政之余,抽暇饱览群书,可谓熟谙典籍,才高八斗。既能写一手出色的白话文,也能高吟精美的古体诗词。他的白话文,就连胡适也大为钦佩。他的诗词,更是海内外闻名,南社领袖柳亚子也是非常叹佩。近几年来,我日夜研读毛泽东诗词,深为其华美辞章、高情大气所服,断断续续写下了一些读书心得,今特为整理,以就教于方家。诗才文心惊风雨据目前资料看,毛泽东现存诗词近百首。这个数字较之古代大诗人,是有些偏少。但作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的毛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是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精品。郭沫若尊其为“泰山北斗”,柳亚子称之日“雄奇瑰丽”。毛泽东诗词成集公开出版后,注家蜂起。遗憾的是许多种版本的注释,在涉及诗词中有关人性与阶级性问题时,或者避而不谈,或者只强调阶级性而抹煞其人性。诸如“崇高境界”、“豪迈气概”等几乎成了注释每首诗的公式。诗词中即使有明显抒情见性之处,也笼统地抽象地概括为“革命豪情”。这样,不仅损害了毛泽东诗词的原意,而且模糊了它的富有个性的风格特色。古今中外,凡是成功的诗作,必定是有真感情、真性情的诗。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这话不仅说明诗歌是人类历史上不平者的呼唤,反抗者的呐喊;而且揭示出诗歌  相似文献   

15.
荣斌 《天府新论》1996,(1):74-76
试论陆游的咏梅诗词荣斌在我国文学史上,咏梅,是诗人词家十分热衷的创作题材。咏梅诗的兴起,约在甫朝梁陈之际。唐代虽然也曾出现过不少咏梅佳作。但咏梅诗并未形成唐代咏物诗的主流。到了宋代,咏梅诗词大量涌现,一破“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一直以“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闻名于世,然而他又是一个有远大政治理想并为之终生奋斗的封建文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二个朝代、八个皇帝,渡过了入世、用世、愤世、抗世四个阶段,遇到过很多打击和挫折,但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时期,他的理想之火一直没有熄灭,为实现理想而作的探求一直没有停止。“陶潜酷似卧龙豪,千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这首诗正是对他一生探求理想的崇高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论略杨新民对于我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大抵可以作出如下判断:宋代以前,爱情诗歌的创作出现过比较集中的三次高潮,即:先秦的《诗经》《楚辞》时期,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晚唐及五代时期,从五代开始,诗词分工,到了宋代,“词为艳科”...  相似文献   

18.
1957年,毛泽东与臧克家、袁水拍谈话时说:“我看李攀龙的诗,有的很好。”1959年,毛泽东在解释他的《登庐山》诗时说:“九派是指这一带的河流,长江支流。明朝李攀龙有一首送朋友的诗:‘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侍臣颜。’(《怀明卿》)明朝也有好诗,但《明诗综》不好,《明诗别裁》好,李攀龙是‘后七子’之一。”196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高启《梅花》诗前加一个小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均见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一书)评价明诗的关键在于对待明七子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人格理想与诗词风格的初探程自信,申启武毛泽东一生留下诗词四十多首。这些诗词创作无论是他自己凌云壮志的抒发,还是对社会历史的诗化评述,抑或是对大自然的江山指点,其激越的情感、雍容的气度以及昂扬明朗的格调旋律,无不给人的心灵以一种豪迈奔放、雄浑博...  相似文献   

20.
封建政治作用于诗人创作的情况十分复杂。负面的影响,以及“诗穷而后工”的现象,历来论述较多。本文则大体沿李白、杜甫的创作历程,揭示在一些关键时刻,政治对两大诗人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并连带讨论中国诗歌高潮期,一般需要政治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背景。一、唐前期政治与李杜的理想唐前期政治,一方面堪称扎实稳健,有许多端谨忠勤、匡益济时的治世之臣;另一方面,它又比较开放自由,在政事、用人上颇具灵活性。这两个方面导致的政治空前成功,激励许多土人为时代献身。从唐前期人才之盛,可以见出那种时代新局面对于人才的吸引和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