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丈夫是我以前的同事,他长得很清秀,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而我是单位骨干,工作能力强.朋友同事们都说我们是郎貌女才.我们的生活幸福而甜美.  相似文献   

2.
进入这个拥有27人的单位工作了近5年的我,发现其中有3位同事仿佛从没遭受繁重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影响,总是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生活愉快,身心健康,与为工作为生活所累而精神萎靡、面容憔悴的同事对比鲜明.他们分别是老张、老李和老周.同事称呼他们时虽在前面加个"老"字,其实他们并不老,均四十来岁,这只是昵称而已.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影响着我,引起了我对他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1936~1940年我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期间,曾选读吴宓教授的<欧洲文学史>课程,是他的及门弟子.1947-1949年我在武汉大学教书期间.吴宓教授是我的同事和邻居.我们虽无私交,但他的传奇经历不断引起我的注意和兴趣.增加我对他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米拉是我10年前的同事,当时我们在同一个部门,住同一间宿舍,睡同一张床,喝同一碗汤,亲密得领导看了直生气. 可惜后来我们先后辞职,她北上,我南下.各奔南北后,生活失去交集,联络慢慢少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她的状况一无所知.直到近两年,我们才在微信上又联系上了.加她的微信那天,我直接点进她的朋友圈,里面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跟业界大腕合影、去加拿大旅行、穿大牌奢侈品、饮高档葡萄酒……完全是上流社会女强人的节奏.  相似文献   

5.
1.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试想你很赞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须……”本意是认可对方,并善意地提出你的建议,可现在这样一转折,这种认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说“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而且,如果在这里再稍微改动一下的话,也许会更好……”2.不要再说“老实说”公司开会的时候会对各种建议进行讨论。于是你对一名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可是干吗要特别强调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6.
谢怀栻教授与世长辞了,我感到心中失落了些什么! 论年岁,他长我11岁,既无师生之份,也无同窗之谊;论工作,从未在一个单位相处,更无同事之情.但20年来在民商法这一领域内又与他多有交往.他的学识与为人我尊之为师,我习惯称他为"谢老";他的平等待人精神,我视之为友,有困难常去请他帮忙;在民商法这一战壕,我视之为同事,为共同事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佚名 《家庭科技》2013,(3):10-10
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同事关系的戕害。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有时候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心寒。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但是同事交往最好不要伪装真诚。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两个在办公室里面嘻嘻哈哈的人,看上去似乎很熟络、亲密,实际上背后却互相批评;而两个交流并不多的同事,其实心中对对方丝毫没有反感,甚至是彼此欣赏。前者是伪装的真诚:而后者是真正的真诚。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但是同事交往最好不要伪装真诚。人无法自由选择同事,所以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值,大家在一起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相似文献   

8.
出差路过某城市,到达时将近傍晚,有好几个小时等待转车。同行的同事说,我在这里有个好哥们儿,让他请我们吃晚饭。我问事先告诉人家没有,否则很唐突。同事说,你放心,凭我和他的关系,只怕他高兴还来不及。电话讲了很长时间,同事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最后他说,要不我请你,你再忙总要吃晚饭的嘛。结束电话,同事骂了一句粗话。为了让同事真正放下这次不愉快,我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故事做了另一种解读给他逗闷子:王子猷某夜一觉醒来,看到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吟咏起左思的《招  相似文献   

9.
进入这个拥有27人的单位工作了近5年的我,发现其中有3位同事仿佛从没遭受繁重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影响,总是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生活愉快,身心健康,与为工作为生活所累而精神萎靡、面容憔悴的同事对比鲜明。他们分别是老张、老李和老周。同事称呼他们时虽在前面加个“老”字,其实他们并不老,均四十来岁,这只是昵称而已。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影响着我,引起了我对他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我和丈夫结婚多年,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大多也是已婚之人.在如何爱自己的另一半的问题上,我与一些女友是有分歧的,自己也曾有过困惑.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已与该公司签订3年的劳动合同,地点为某大厦。现物业公司把我和其他5位同事派往另一大厦做保安,我们可以不去吗?  相似文献   

12.
春节放假,难得轻松。于是,就泡在书房里整整报刊,翻翻旧书。有一天,翻到"三国"里的"五虎上将",于是就触景生情想起了我在全国律师协会工作时的几位律师朋友。当然,在全国律协值得我想念的同事还有很多,但我今天特别要介绍的是曾被我们自己册封的"五虎上将"。说来话长,这还是一段难得而又有趣的缘分。  相似文献   

13.
1936—1940年我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期间,曾选读吴宓教授的《欧洲文学史》课程,是他的及门弟子。1947~1949年我在武汉大学教书期间。吴宓教授是我的同事和邻居。我们虽无私交,但他的传奇经历不断引起我的注意和兴趣,增加我对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夫妻俩和睦相处,时常赢得同事和邻居们的称赞。可有谁知道,我的婚姻和家庭,是从炼狱中超生出来的。 我与妻子恋爱直至结合,是在那史无前例的动乱年代。孩子两岁多时,我从妻子平时言谈举止中,觉察到她有什么难言之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科技》2009,(2):36-36
个案:林先生,科研人员,45岁 我和我老婆是同事,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年轻时我不开窍,是她主动追我的.后来糊里糊涂就结了婚.我爱写东西,周末常出去和朋友们聊天,老婆就带着孩子回娘家.老婆挺支持我的,但她老问我一篇文章能卖多少钱,我觉得她这么爱钱,实在太庸俗了.  相似文献   

16.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几个同事是河北大学毕业的,每当他们提起顾随,全然一副肃然起敬的神情,当时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由于我的鲁钝,一直没有认真读过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杨子 《家庭科技》2007,(11):43-44
迈克和杰克是我年轻时的同事.迈克个子高大,人又聪明,经常爱搞一些恶作剧.杰克老实厚道,经常成为迈克搞恶作剧的目标.不过杰克从没责怪过迈克.  相似文献   

18.
同事小凤跟婆婆好得跟亲母女似的,一起上街,一起出国,衣服买来买去的,办公室的人常叹小凤福气好,摊上一个好婆婆。前几天一位女同事虎着脸,说正跟婆婆闹不愉快,谁也不要理我。一班同事于是又赞叹起小凤的婆媳关系来。谁想,小凤杏眼圆睁,说:“我们也吵翻了,我已经不睬婆婆了,我打算住出去!”  相似文献   

19.
《家庭科技》2008,(3):42-42
我是一名公务员,今年28岁.别人都说我是个性情恬静、温柔体贴的好妻子,丈夫也是个好男人。可最近有一件事让我很困惑。我发现丈夫心里总是想着别的女人。如果是旁人还好,偏偏他心里想着的这些女人不是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同事,甚至是我的好友。  相似文献   

20.
"第二类人"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的倔强和犀利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奇怪的是老总从不责备我。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陈总,很多同事认为我态度强硬而不喜欢我,您却对我很谦让,为什么呢?" 陈总被我问笑了,他说:"因为你会成为第二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