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科技》2009,(3):48-48
案情: 年逾花甲的老黄与正当不惑的陈女士于1995年3月登记结婚,双方均系再婚,陈女士的女儿小陈便成了老黄的继女.1998年6月老黄与陈女士共同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相似文献   

2.
传票从天而降,自己的房屋 成了别人的“产权”,陌生人拿着 诉状要将自己赶走,年过半百的 老黄夫妻竟然碰上了这样莫名其 妙的“抢房”。不久前,浦东新区法 院作出一审判状,原告老黄夫妻 与被告任先生签订的《上海市房 地产买卖合同》无效;房屋产权恢 复原来登记状态。 2004年11月的一天,老黄突  相似文献   

3.
传票从天而降.自已的房屋成了别人的“产权”,陌生人拿着诉状要将自己赶走.年过半百的老黄夫妻竟然碰上了这样莫名其妙的“抢房”。不久前.浦东新区法院作出一审判状,原告老黄夫妻与被告任先生签订的《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无效,房屋产权恢复原来登记状态。  相似文献   

4.
陈女士的儿子突然流鼻血,仰头20分钟后,因呼吸受影响,被送至医院。经过抢救,孩子最终脱离了危险。原来,陈女士在哄着未满周岁的女儿睡觉时,旁边5岁的儿子一直蹦蹦跳跳闹个不停,身心俱疲的陈女士一怒之下便打了儿子脸部,并敲了一下儿子头部,希望儿子可以安静下来。被打的儿子哇哇大哭,不一会儿就开始流鼻血。陈女士让孩子把头仰起来,没想到儿子仰头后,不仅没有止血,大约20分钟后孩子开始咳嗽。陈女士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表示,鼻出血千万别仰头,以免误吸引起窒息。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知名女作家陈华淑以创作散文见长。她的散文创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表现生活感受的叙事性散文,一类是记录游踪的记游性散文。这两类散文在海外华文文学界,常为许多作家,特别是女作家所青睐。可是在强手如林的文坛,陈女士的散文却受到广大读者的激赏与赞许。新加坡作家尤今曾在《下笔慎重的陈华淑》一文中描述了她读陈女士散文的感受:“每每读完全一篇,我便抱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另一篇的出现。”这说明陈女士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散文是一种长于抒写性质的文体,所录人文者,乃是作者的真性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吕斌 《家庭科技》2013,(4):31-32
运动是长高的关键,但并不是所有运动都能促进长高。运动长高的关键有3个因素:从小开始、坚持不懈、适宜的锻炼方式。对于民间流传的喝田七酒、测骨龄、捏脊搓揉等,家长应慎重选择。秘籍一:男孩可以喝田七酒?孩子的身高一直是陈女士最担心的问题。前些天,陈女士从朋友那儿得了个长高的偏方:将10克田七打碎,取一只没开叫的小公鸡,与田七粉一  相似文献   

7.
我问朋友杨胖子,你的生活与别人有多大关系?这个平时只关心美食、大大咧咧的人,竟摇摇头,露出一脸的茫然.我掰起指头数了数,除了亲人、上司、同事、朋友,我的生活里还有开小酒馆的厨师老黄、卖猪头肉的姚大、卖青菜的王二婶. 一个人在这个世上,他的生活,到底与多少人有过关联?有段时间,我经常到一个小镇去.  相似文献   

8.
生意 眼光     
《家庭科技》2006,(8):16-17
水果配广告邻居老黄开了一家水果店,为使自己的水果卖得更快、更好的价钱,老黄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每一种水果旁边,都配上一句广告词。这些广告词有的很有诗意,有的则很滑稽。比如木瓜的广告词是:美丽不一定靠天生。海南麒麟瓜的广告词是:生在天涯海角,甜在你我嘴角。店里进了一批水蜜桃,味道不错但长相不好,卖不动,他于是写了一句:我很丑,可是我很甜。第二天开始,每天都能卖出二三百斤。湖南江永香柚全国闻名,店里不断进新货,广告词也不断更新。最初的一条是:好吃才是硬道理!后来就变成:不敢说我最好,只不过比我好的还没有出现。年底到了,柚子广告被换成:吃在口中,去除您一年肝火。顾客见到这些广告词后,都会开心一笑。顾客心情一好,买的水果就多了,老黄的生意自然也就不赖了。  相似文献   

9.
陈女士:我最愁的是每天穿什么衣服。其实,我的衣服很多,有些穿一次就不再穿了,原因是同事们说不好看。有些衣服同事们说好看,但没几天她们又觉得不行了。我的业余时同几乎全用在逛商店上,钱也几乎全用在买衣服上。 袁大夫:富裕起来的当代女性有不少都有像陈女士这样的烦恼和痛苦。其原因是衣服的增多使她们在穿着上形成了过分寻求赞许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张敏 《家庭科技》2014,(10):41-41
心理专家表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很多职场人士成为感染"心理感冒"的高危人群。欲罢不能的"购物狂"陈女士一年前与相恋3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分手之后,陈某爱上了购物,平均每个周末花掉一两千元,有时甚至一天花去上万元。陈女士有5张信用额度上万的信用卡,但是几乎每个月都会被她刷爆,每次收到银行的账单,她都发誓不再购物。  相似文献   

11.
正陈女士前段时间很苦恼,每天起床的时候会猛打喷嚏,一次打好几个甚至10多个,接着出现清水一样的鼻涕,还会有鼻塞、鼻痒、流眼泪等症状。一开始,她以为是着凉感冒了,自行服用一些感冒药,症状得到缓解。可是没过几天,又开始"无缘无故"打起喷嚏来。医生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欧美国家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狮子洞奇观     
进入白鹅乡狮子村口,抬头便见对面莽莽群山中,有座山岩形似雄狮,状若摇头摆尾,跃然作饮水之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狮子岩。村支书老黄说,这山岩钟天地之灵,确实很奇。 其实,更奇的尚在洞内。 置身洞口,顿觉心旷神怡。洞内洞外,咫尺之间,竟是两个季节——洞外是赤日炎炎的盛夏,洞内却是清风习习的金秋。细看洞口,恰似狮嘴微张,齿舌可辩。再往前数步,则已进入咽喉地带,俯视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12-13日,中国无神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无神论研究与新中国60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30多家单位的6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回顾和展望了中国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无神论与国民教育、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西无神论研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澄清了一些思想误区,达成了一些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4.
侯桂新 《云梦学刊》2009,30(3):114-116,120
"革命英雄传奇"<林海雪原>初版于1957年,1958年和1961年经受了两次大规模的评介.第一次以专业批评家为主体,第二次则出现了大量群众评论.两次批评活动都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为评价标准,强调作品的思想性、现实性、真实性与群众教育功能.这些评介并非纯粹的文学批评,在理论探索上鲜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自1946年创刊以来的<人民日报>上先后出现了六种法治话语.1949年前后,号召树立革命的法治精神.1962年,批判美式"法治"的虚伪性.1975年,批判儒家的礼治,主张法家的法治.1980年前后,批判儒家的人治,要求以法治取代人治.1999年,区别法治与法制,主张从法制到法治.2006年以来,提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六种法治话语,记载了中国政治六十年间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90年,原苏联国民生产就开始由低速增长转为负增长.1991年国民生产继续下降,当年俄罗斯联邦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降低15%.1992年俄联邦国民生产进一步出现全面下降的局面,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1年下降19%.1993年下降的速度虽略有减缓,但仍比1992年下降13%.1994年以来,事实与俄罗斯高级官员的愿望和乐观估计相反,国民经济不但没有出现稳定局面,反而下降幅度更大了.1994年4月6日政府信息公报说,“今年工业生产再次出现灾难性的大幅度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2月份的工业生产下降27.1%,创造了下降幅度的最高纪录;各种加工工业生产甚至下降了37.9%”.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1994年1月份的工业生产仅相当于1991年同期的51.1%,几乎下降了一半.总之,俄罗斯联邦独立以来,虽然经过几轮改革,为稳定国民经济采取了诸多措施,但国民生产一直以很大的幅度滑坡,始终未能改变负增长的局面,整个国民经济始终未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属于典型的行政型治理.1978~1992年,国企治理结构经历了放权让利与两权分离的转型,但都没能解决国企面临的治理困境.1993年,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目标的确立与<公司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经济型治理结构的探索.30年来,意识形态的影响、党和政府的介入以及利益群体在公共决策中的博弈共同构成了国企治理结构变迁的政治根源.  相似文献   

18.
<正> 1928年下半年起,国民党政府“废除”了清政府以来与八国签订的旧关税条约,又与十二国签订了新关税条约,并于1929年,1931年,1933年和1934年分别颁布了四届“国定”进口税则.至此,中国是否恢复了自鸦片战争以后就一直丧失的进口税则主权呢?这个问题,当时曾引起一些争论,解放以来却研究者寥寥.为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并为国民党政府关税制度的研究提供某些借鉴,笔者不揣浅陋,拟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1906年10月至1909年7月,端方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近三年之久.此时正是两江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率先起动和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地方最高长官,端方实际上是这一现代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他在振兴工商与交通方面的举措直接推动了地方各项现代事业的产生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冯.赖特(Gerog Henrikvon Wright,1916~2003),20世纪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于2003年6月4日去世。德国教授乔治.米格尔(Georg Meggle)主持编辑《冯.赖特纪念卷》,邀请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因为从1996年开始,直至冯.赖特去世之前,我与这位伟大人物发生了密切交往,甚至可以说,建立了某种私人友谊。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冯.赖特那里做访问学者一年;我接到他的最后一封信是2003年2月20日,这距他最后去世仅132天;我撰写了专著《冯.赖特》,1998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我主持编译了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200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如此等等。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概述了与冯.赖特的交往,披露了他给我的27封信中的11封信,并把下述两者作为附录:一是1997年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对他的访问记,二是他为我主持编译的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所写的序言。我认为,这些东西具有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冯.赖特的思想、学问与人格魅力;就我个人来说,写出这些也是为了寄托我对冯.赖特教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并留作永远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