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创造力研究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对创造力研究的深入 ,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得到公认。学者们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创造力的本质和内部机制 ,人格因素得到重视。通过对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其组成深入研究 ,学者们将创造性人格作为判断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要改变传统观念 ,通过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 ,实施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人们在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两个概念理解上存在的分歧,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进行讨论,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主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25名国家科技发明奖获得者的个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界对创造性的真正科学化的研究始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最著名的是卡特尔对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研究(cattell & Drevdahl,1955),最近仍不断看到对创造性人格特点的研究(Sharn,1988;Hassan & Khan,1976;Lal,1986;Oches,1989).但国外的研究重视人格特征而忽视需要、动机、人生观等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国内虽可见关于创造性个性特点的研究,但尚未见对发明创造家个性特点的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好奇心、自信心和求异精神,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主要场所。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原因在于教学气氛、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解决出路在于上述三者的改善,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出发,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人格培养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人格特质体现在人生态度、创造动机、认知风格和意志品质四个方面,是创造性人才最重要的人格特征。通过对人格动力结构的研究,可以看出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是环境刺激和人格动机、人格行为共同作用、反复强化的结果。高校德育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以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为切入点,营造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产生创造性行为,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从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人格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在教师创造活动中起着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高职院校教师的创造性人格,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对大学生实施创造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青年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力量。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模式主要有认知切入、情境陶冶、活动交往、体验反思。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人格不仅为创造性活动所需要,而且它本身就是人的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聪明才智是智力因素,是创造性的一种潜能,其实现需要人格的参与。人格是影响创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谈了青少年创造性人格的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素质。创造性素质 ,主要指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人格品质。本研究利用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 (16 PF)对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的创造性人格进行测试 ,分析表明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因素是复杂的。创造性是可以通过教育进行培养的 ,关键是要通过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允许和鼓励人的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和动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研究生在创造性人格上的现状,分析了创造性人格与研究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性,并就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当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造教育的主旨并不是培养各种创造技法,而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创造性人格应当营造创造性气氛,培养创造性学习习惯,并给学生以最大的心理自由。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塑造人格。创新型人才具有特殊的人格特征,如进取性、独创性、抗压性与坚持性、自律性与专注性等。塑造这种人格,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育工作,当务之急是必须研究青年人格发展的特殊规律,如人格发展的价值目标、人格发展的动力构成、人格发展的社会适应等问题,遵循创新型人才人格形成的规律、破解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教育难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风格与人格关系问题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艺术风格与人格的关系,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在学术界这一观点似乎成为定论。本文作者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在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文章认为,在审美创造活动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的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而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作者还从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揭示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工程本科创新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 ,创新教育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现状 ,分析了当前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培养目标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指出支撑创造活动获得成功应有的创造性人格。在教学管理上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学前期是个体人格的奠基时期 ,要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潜能 ,绝不能仅仅培养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技能与技法 ,还应关注其创造人格的塑造。学前儿童创造人格的两大支柱是“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肯定的自我意识” ,即“好奇心”和“自信心”。教师和家长应据此采取积极的、相应的策略 ,科学地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促进创造性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创新过程不仅包含有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创新人格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是体现在创造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然不对创造活动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但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以及与创造力协调配合来发挥作用。大学德育课在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地激励和发挥德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德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法的改革,在德育课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大学德育课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高创新能力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正处于创造性发展过程中的青年人。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智能突出、自我意识强、工作态度认真、个性倾向鲜明等特点;其创新活动和成长成才主要受到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时代精神和重要人物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培养高创造性大学生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的核心。分析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创新教育的模式,创新人才的成长条件、我国现行大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型大学创新培养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对心理及创造心理问题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 ,试图提出科学创造主体心理和谐理论的基本框架 ,并就创造心理和谐对科学创造主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科学创造主体心理和谐问题 ,就是要探讨科学创造心理过程、科学创造心理状态以及科学创造心理价值取向的和谐及相互之间的和谐 ,研究创造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塑造的一般机理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历史测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历史测量学方法,以孙中山等30位1840年以后去世的历史资料相对充分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他们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年初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4个时期人格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各个时期的人格均可抽取5个主因素;成年中期是社会创造性人格的“转折期”,前2个时期以有为性为主,后2个时期以自律乐群性与尽责有为性为主,社会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间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