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美国失去了对外战略目标,面对多变的世界形势,美国防务战略的调整已成必然。其防务战略的调整是以“振兴美国经济”和加强军事力量、提高军事技术为“两翼”全面展开的。振兴国内经济是根基;发展军事力量、提高军事技术是前提;美国的世界利益是内动力;从而建立了世界范围的安全防务战略网,达到使美国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但是,其防务战略是受制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大国间关系的构建。防务战略的推行对世界局势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日、韩知识产权战略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行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并且以强化美国知识产权在海内外保护为主要特色;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全方位运用,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人才培养等内涵;韩国知识产权战略则重视以创造更高附加值为目的的高新技术本土化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美国和日本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特别表现为立法、对外贸易、企业中的运用等方面;韩国作为一个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也颇具特色,这些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门洪华 《中国社会科学》2012,(7):182-202,207
世界转型的深入、中国崛起的效应与美国衰落的焦虑促使中美关系进入关键时刻,其走向考验着两国精英的智慧。与114名美国权威人士的战略对话表明,在如何看待美国、中国、中美关系与世界的未来问题上,美国精英的基本观点是: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挑战,为维系全球领导地位,美国进行大幅战略调整,以国内稳定发展和亚太主导地位为优先诉求,其战略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洋倾斜,并将亚太战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对华战略遏制成分加重。有鉴于此,中国应以长远眼光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具体包括:清醒认识中美实力差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战略信任建设,努力消除误解和误判;清晰划定国家利益的底线,坚决维护核心利益,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妥善处理分歧;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积极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国家战略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战略理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战略与全球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强化一超地位,建立单极世界;中东以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和战略资源地位而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美国中东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并服务于、服从于其全球战略;控制中东油气资源,以军事、经济和文化手段“改造”中东,主导中东和平进程是其中中东战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印太战略主要体现了美国以"点"带"面"、"以海制陆"和"战略对冲"三重地缘政治逻辑。为推动渐进式台独,台湾蔡英文当局积极加入美国印太战略,强化美台关系,充当美国战略支点,争当美国印太海权盟友;同时,坚持以"新南向政策"对冲"一带一路"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态势,岛内经济社会陷入困境,致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大败,此外,蔡英文当局加入印太战略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对抗性,导致地区安全局势脆弱化;最终,引发地区国家的"示范效应",加速了美国印太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6.
国内关于国家语言战略的研究多是着重于介绍美国语言战略研究的状况,并试图在美国语言战略框架下构建中国的语言战略,缺乏依据我国语言国情的、统观全局的、基于数据支持的系统研究。我国语言战略研究急需解决四个方面的课题:建立语言规划机构;促进各民族间互相学习语言;改革汉语国际推广机制;外语教育压缩规模,提高效率。我国国家安全与语言战略的长期规划应该主要包括国民语言习得规划和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欧亚战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传统优势地位;二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大国。由中亚、中东和高加索构成的中间地带对美国实现其欧亚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这一地带政治构图支离破碎,尚未形成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因此,在可见的将来,中间地带的发展变化将对美国的欧亚战略提出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本国战略利益出发,制定了对中国西藏的政策:鉴于美、中、英等国的战时同盟关系,美国不介入中英两国关于西藏地位问题的争论;美国重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线中的地位,期望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采取尊重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的政策;开始重视中国西藏的战略地位,通过战略情报局加强与西藏噶厦的关系,同意西藏拥有高度自治权,并逐步把中国西藏纳入美国战略全局利益思考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中亚地区作为一个地缘概念 ,一般是指中亚五国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随着冷战的终结 ,美国在中亚战略利益迭现 ,在此基础上美国中亚战略经历变迁 ,并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使中国外交面临选择。一、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国家对外战略与国家战略利益作为外交学术语 ,两者之间的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国家战略利益从本质上决定国家对外战略 ,国家战略利益的变化必然引发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重新构建 ;而国家对外战略又是国家战略利益在外交层面上的反映 ,国家对外战略以表象的形式折射出国家…  相似文献   

10.
核能是美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点,美国的核能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影响美国核能政策演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能源安全战略布局、核能本身因素等的考量,也受政党政策、公众核电接受度以及核事故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核能政策的演变对我国核能发展具有启发意义:把发展核能置于能源安全战略之中进行综合布局;积极解决影响核能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推进核能利用领域的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11.
“延伸威慑”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大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文献研究聚焦于美国延伸威慑战略的对内保证和对外威慑功能,却忽视了延伸威慑的对内控制功能。本文认为联盟约束是美国延伸威慑战略的主要的对内控制机制,对此从两个维度加以讨论:一是核牵连约束机制,二是核扩散约束机制。核牵连约束机制主要基于盟国追随核部署造成的被牵连风险,美国采取修改部署计划、裁撤部署武器等约束手段,降低被盟国牵连的风险;核扩散约束机制则主要基于盟国自助政策造成的核扩散风险,美国采取保证和胁迫相结合的约束策略,阻止盟国发展核武器。文章着重分析美国撤出部署在土耳其“朱庇特”导弹的整个决策过程(1959—1964年)和美国挫败韩国朴正熙政府导弹开发计划(1970—1979年)两个案例。研究发现,美国延伸威慑战略的本质是确保美国战略利益优先,意在达到对联盟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越南海权战略建基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亚太军事安全战略调整的契机,通过调整国家军事安全战略,把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构筑一体两翼防御体系;军事战略方面东面南海反介入(Anti-access strategy),西南控扼马六甲威胁海上战略通道;外交战略方面积极开展多边平衡外交,构建南海利益共同体;立足于《联合国海洋法》等国际法基础,在联合国框架下构建南海多边治理结构.越南海权战略的构建将进一步挑战中国南海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威胁中国南海海洋战略通道安全,加剧中国海洋战略环境的紧张态势,进而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目标的实现,遏制中国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安全战略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条件.借鉴世界最发达国家美国的经济安全战略制定和运行系统,可以为中国构建经济安全战略提供重要借鉴.首先探讨美国经济安全战略历史演变进程,其战略定位由国内防御型转为进攻型,其战略形式为分散嵌入型.其次分析美国经济安全战略内容,包括战略背景及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研究现阶段美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要点,分为战略资源、粮食安全、贸易保护、金融安全、产业安全、外汇投资安全和保护商业秘密.再次,探讨美国经济安全战略的运行过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估.最后提出对我国构建经济安全战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之前 ,美国在中亚虽有所渗透 ,但并没有形成战略支撑点 ,没有真正“进入”中亚地区。“9·11”事件之后 ,美国大举进入中亚地区 ,这使中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周太山 《学术论坛》2012,35(8):21-25
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向:我国成为美国意识形态攻击的第一对象;新媒体成为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战的主要平台;美国实施软硬结合的"巧实力"意识形态战新战略;美国实行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全方位意识形态渗透。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思考:既要增强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抢占新媒体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打好新媒体意识形态战;实施"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战略;将艰苦奋斗精神和科学消费观的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宋蕾 《阴山学刊》2005,18(1):65-68
中亚在苏联解体前作为加盟共和国是苏联的一部分,是苏联的"战略后院"。苏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俄罗斯虽仍视其为"战略后院",但在该地区的势力有所减弱。美国瞄准时机,渗入中亚。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将中亚四国(除塔吉克斯坦外)纳入"和平伙伴计划";1997年出台"新中亚战略",目标是使中亚成为其能源供应基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驻军于中亚。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打算撤出中亚。美国进军中亚的原因是:中亚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为排挤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文化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和军事优势在全球推行以意识形态扩张为核心,以全球美国化为最终目标,以文化产品输出为主要方式,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的文化扩张战略。考察美国文化战略形成的历史根源及其基本内容,有助于客观地把握美国文化安全战略的实质,并为我国文化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杨雨青 《晋阳学刊》2012,(3):116-120
关于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的政治、军事原因,已有充分论述;但是,影响美国援华与否的经济因素,常为人所忽视。美国援华政策的动因,除了孤立主义、中立法、先欧后亚战略等因素外,美国的经济利益也为美国政府所关注,并且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所维护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因素,始终和政治、军事、外交、战略的考虑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着美国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并且交错起着作用,彼此发生着互动。  相似文献   

19.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导向战略转变的背景下,理解“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存在何种运作逻辑”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此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分析视角,形成了地位竞争论、制度竞争论、战略失败论、国内政治动力论和领导人特质论等不同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然而,现有文献普遍存在的单一变量问题,使其尚未在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这一重要议题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因果机制。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有效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逻辑的解释模型,从中美之间的权力位势差距和美国对华的单边战略定位两个自变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美权力位势差距的变化与美国对华采取的“修正式”与“现状式”单边战略定位是共同诱发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物质维度与认知维度变量。其中,单边战略定位扮演着“安全阀”的角色,调节着中美战略利益兼容性的高低,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动机的强弱,最终决定美国对华战略选择的强度,形成强化遏制/竞争、采取防范、继续接触和转向适应四种不同强度的战略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冷战后东北亚的战略发展态势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战略。一种是发展战略,中国、日本和俄罗斯都属于这种类型,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主张多极化;另外一种是美国奉行的霸权制衡下的均势战略,其最高目标是维护美国的独霸地位。这两种战略既有目标取向的相异,本质上具有竞争性,又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共容性。两种战略交错运行的结果,将使东北亚成为率先实现多极化的地区,从而为世界范围内的多极化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