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常立霓中国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从《诗经》中已见端倪,有人用现代术语解释“兴”与象征大体相近,兴与象征虽不能等同,却到底有相通之处。到了屈原则自觉地运用象征性意象,后来,象征性意象便被普遍采用。戴望舒被归入“现代派”,他的创作倒...  相似文献   

2.
在一部小说的背景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往往具有隐喻象征性,与小说中的人物构成一种对拉关系,使作品获得了表层情节之外的深层意蕴,《包法利夫人》中的“雾气”意象暗含了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相处时的迷惘困惑,不安焦躁,“阴影”意象是主人公心这阴影的外化,是命运神秘的象征;“瞎子乞丐”是人在与命运抗争中的盲目性的隐喻,借着这一组组意象作家福楼拜隐身于小说之中,与读者进行着“秘密交流”。  相似文献   

3.
在一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往往具有隐喻象征性,使作品获得了表层情节之外的深层意蕴。《喜福会》中"喜福会"代表了母亲们过去记忆的延伸;衣服是文化身份的象征;而吃食则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情感。这一组组象征意象都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维系两代人、家庭之间的纽带,是连接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象征主义在现代小说中的渗透与运用深入而具体.借助于象征强化和升华文本题旨的表达,凭借象征的艺术暗示性和隐藏性间接烘托文本的深层意蕴是象征技巧的基本艺术功能.这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均有充分的体现.张爱玲笔下的月亮作为一种文学意象与人物及作品情感紧密结合,有着典型的象征意义,其中刻画最突出的是她对蚀月意象的创造,并以作品《金锁记》中刻画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5.
"奔走"意象是张炜小说《曙光与暮色》的主题意象。张炜通过反复强调,让"奔走"转化为包蕴意念的象征性意象。"奔走"意象与多元主题相关:"奔走"意象将作者强烈的入世情怀、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体现出来;作者借"奔走"意象象征了现代知识分子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奔走"意象还包蕴着存在意蕴。就生成原因而言,"奔走"意象是张炜人生状态在文本中的艺术凝结;"奔走"意象的营构与作家的流浪情结有关;"奔走"意象是张炜继承"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新传统"而创构的一个行为意象。  相似文献   

6.
象征历来是作家们钟爱的写作手法。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也大量地使用了象征,并且在象征中除传统意义之外还赋予了自己特殊的主观感情和意义,从而形成了传统象征和现代象征的有机交融。她的象征中意象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她的小说中有一个特殊的意象群,形成了特殊的意象模式,这些意象以缩影的形式展示了小说的寓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7.
窗与两性的灯塔——《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压卷之作,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小说理论--探求生活的真实性在于表现人物的"内在真实",即人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为实现这一理念,伍尔夫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暗示人物内在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到灯塔去>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拉姆奇夫妇和两种实物--灯塔与窗--充分表现了作者独特新颖的想像力和创作思想.充满神秘特质的象征意象不仅赋予了小说多元的意义,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与人物及作者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泛指叙事是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中特有的叙事模式之一,其特征是在叙事中有意取消具体的叙事时间,也不针对特定的人物个体,以此造成叙事的话语跨界和功能变异,叙事抒情化,情节和人物意象化,参与文本中风俗意象的建构;而限制性视角的使用和视角越界现象的发生,在叙述者、小说人物和风俗意象之间进一步造成了复杂的情感关系,在不同文本中营造出了不同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从她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小说的时间安排等方面阐述了这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象征、时间错综、意象运用等现代派小说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意象与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手法,现代英语界的巨星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通过对意象与象征的巧妙选择与安排使得该篇小说极富抒情色彩,成为现代短篇的经典之作.本文对<阿拉比>的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讨,说明了意想与象征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具体上写实,总体上象征,是贾平凹新作《秦腔》采用的重要艺术手法。在这部小说中,除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白雪、夏天义、夏天智等具有象征性外,作品的叙述人引生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他是当下中国农村现实状况和情绪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了当下农民对农村传统文化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坚守与寻找。  相似文献   

12.
茅盾在《蚀》三部曲的深层结构中,首创了一个以北欧神话为整体性象征的隐性神话模式——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三女神与其他神祗,同神界安危相应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小说的整体象征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政治危局中,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生死理念,以及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这使茅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该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象征文化,就是通过一定建筑符号,昭示出一定的"建筑意",即通过建筑本身所体现的一种建筑文化来传递精神意义。文章从徽州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装饰、细部特点等方面来阐释中国传统民居的象征文化,进一步探求了在现今要求大量、快速生产的建设条件下出现的建筑文化的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标志设计具有很强的现代感、信息感,传达了一种特定的信息,传统的造型艺术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维路径,带来更多的启示。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文化韵味的现代标志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存在很多意象性人物名字,小说人物的姓名除了在作品中承担人物形象的符号作用外,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或者指示意义,这些意义一般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或汉字的意义而生发出来的。这一类型人物多见于白话小说中的世情小说,他们一般充当的多为小说配角。从这些人物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褒贬态度,明显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情感。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叙事特征,是叙述者或作者直接介入作品的一种方式。小说中之所以出现意向性人物名字,汉字的独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戏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战后天皇与神道并存的神社神道之象征天皇制,其灵魂载体神社神道的存续,为其在本质上的实存提供了绝对根本的保障,令其天皇之“神性棱威”之“象征神威”于战后仍“绵延不绝”,威力无穷,影响至今.其不仅是暮府时代象征天皇制的本质翻版,更是近代国家神道之军国主义天皇制的本质灵魂的传续与翻版.因而,战后象征天皇制仍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源泉与温床,其必然导致军国主义并以此为其本质必然归属;亦为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及国家神道、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阴魂不散之最深层的精神源流与最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小说中的人物既是自成一界的特定符号,是性格人、命运人,存在人、意象人,是演绎存在之相、表达存在之惑的镜像意象,接通寄予着作者关于命运与存在的思考;也是自由无界泛化的"X",是显现"我"之"印象"的印象人,能于"我"之印象中悉见世界,是携带生命消息、息息相通的生命全息体。从而,一方面促成主题的复调,文本的敞开、叙事的解放;另一方面,全息也只是"我"的印象,是浩渺消息之一种,体现了作者认知的深刻与悖论。而其"反中心人物"的符号手法也造成人物身份的不确定,缺少心理细节与动作情节的细织密缀,而显得意念化静态化。人物是特定的符号?还是无限填充作者意念的X?或是"符号+X"的有机体?这或许是任何一种先锋写作都应思考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在其代表作《蝇王》中,从实物象征、人物象征和事件象征三个方面使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象征意义的叠加组合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即一旦人类劣根性膨胀,文明与民主就要濒临毁灭。作者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对二战后西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国书法笔触对现代汉字标志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书法笔触的应用屡见不鲜,文章从汉字书法和笔触的角度,分析中国各种书法字体和笔触的特点,探讨了这些设计元素在汉字标志设计中被更好地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论张艺谋电影人物形象的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在不同的电影作品中 ,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 ,塑造了不同身份但性格相似或相近的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具有符号性和象征性。张艺谋电影作品中人物名字、人物关系、人物组合都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几乎都是用一个家庭、家族的生活去揭示人物的生活状态、生命状态 ,挖掘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