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星  蔡新良  曹兴华 《民族学刊》2022,13(5):46-55, 136
本文构建四省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和灰色预测模型展现、分析及预测四省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以下简称“UTE”系统)协调关系及演进过程。研究发现2008-2018年该区域UTE系统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上升,内部发展不均衡,差距进一步拉大;新型城镇化领先,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滞后是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制约和影响耦合度的关键因素;未来协调度稳步提升,但演进速度区域差异明显。基于此提出尊重和保护文化环境为四省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发展协调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质公园建设是民族地区整合地质遗迹和民族文化优势资源,实现特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桂西地区为典型区域,探讨普适于民族地区的基于地质遗迹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布局定量研究新思路:首先,选取若干定量表征指标,确定桂西地区地质遗迹空间格局类型;其次,建立民族地区人地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对桂西各行政区划单元进行人地关系类型划分;最终,将各地质遗迹空间格局类型与不同的人地关系类型进行空间耦合,根据两者的耦合程度,构建"2个核心发展区、9个优先发展区、9个鼓励发展区、3个预留发展区"的桂西地质公因旅游开发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发莉  玉珍 《西藏研究》2023,(4):10-19+155-156
2010—2020年间西藏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呈连续“V”形波动上升趋势;西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在2020年二者的耦合度值达到1,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耦合关系。西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经历了由严重失调到勉强协调,并最终达到良好协调的演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在2010—2013年间处于失调阶段,旅游经济相对滞后;2014—2016年间开始进入协调状态,旅游经济相对滞后年份较多;2017—2020年间处于中级协调与良好协调交替阶段,生态环境相对滞后。总体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显著增强,同时随着西藏旅游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但生态环境仍是二者优质协调度发展的瓶颈。为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西藏必须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长期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央及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的文物考古事业日益繁荣发展。文章主要对近20年以来西藏实施的重大文物调查及保护维修项目、考古调查与发掘的重要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近年来西藏高原考古中新的理论方法的运用、新的研究视角及学术焦点问题等研究新趋势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探讨。在充分了解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西藏的文物考古工作定将取得更多成就,并为保护和传承西藏传统文化遗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曾走过一段探索与曲折的路子,主要是因为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西藏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乏足够的经验,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分裂集团此时又加紧了渗透、干扰破坏,加之自身对改革开放中所出现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上的偏差,使西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遇到了经济下降和拉萨连续几年骚乱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危难时刻,胡锦涛同志临危受命主持西藏工作.胡锦涛同志到西藏后,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睿智洞察全局.面对严峻局面,他沉着应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指导思想,实现了西藏工作的重大转折,形成了改革开放史上西藏工作著名的 "一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的形成过程,为党在新时期西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成为上世纪末乃至新世纪指导西藏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经济不断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在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2年西藏交通运输在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其支撑与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虽然两者协调度目前整体水平较低,但呈波动上升趋势,遵循了旅游供求动态均衡变化规律。为了更有效地发展西藏旅游业,应加大西藏交通投资力度,提高运输效率,增强其与旅游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40年前的西藏,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广大劳动人民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40年后的西藏,在中央政府和各兄弟省市的支持和援助下,西藏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自治区成立的40周年真实纪录着西藏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的发展变迁。经济快速发展:GDP连续四年实现12%以上的增速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说:“目前,西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0年保持12%以上的强劲势头,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印证了向巴平措主席的一席话。1965年,西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8.
环保大潮中的西藏发展——小议西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是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未来的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环境保护的大潮,虽然这股大潮来势凶猛,但仍无法掩盖发展这个世界的主题.各国人民通过总结自身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只有解决好发展问题同时又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使国民经济健康迅速的发展.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拥有120万平方公里的西藏自治区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占我国1/8的领土上,所蕴藏的丰富的草资源、水资源、木材资源、部分矿藏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名列我国各地区前茅,同时也是一块环境重地,这一地区的环境保护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对西藏乃至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历史和地埋原因,西藏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还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赶上全国发展水平是摆在西藏各族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西藏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对本国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调查以掌握人口动态最主要的手段,普查所形成的数据是我们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的基础信息.本文是对西藏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一个宏观分析,根据普查结果提供的数据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增减、年龄与性别结构、生育死亡统计、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在讨论过程中把2000年普查数据与1990年普查和以前的普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把西藏自治区人口与其他藏区的人口变迁进行了对比,试图在宏观上把握西藏人口变迁的主要走向和基本特点. 数据分析表明从1982年到2000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持续增长,但藏族人口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汉族人口规模波动明显.在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方面,抽样调查和户籍登记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中央政府"援藏项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藏城镇的暂住流动人口明显增加,将对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部分和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江源地”,西藏在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地位突出.当今,世界遗产不仅关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遗产事业相对落后、遗产资源丰富与遗产数量偏低构成了西藏自治区遗产事业的基本矛盾.区域遗产战略构建对自治区世界遗产的遴选、申报及生态文化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