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安阳集》又名《韩魏公集》,是北宋名相韩琦的诗文集,它在宋代曾多次刊行,但今皆不存。目前能见到最早的本子为明正德九年张士隆刻本《安阳集》五十卷,后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张刻本影响很大,万历张应登书锦堂刻本、康熙徐树敏晚香书屋刻本、乾隆黄邦宁刻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均属于张刻本系列。明代安氏校正本是与张刻本同时代的刻本,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张刻本,后来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收入。在《安阳集》的版刻流传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安阳集》五十卷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本、《安阳集》五十卷本、《韩魏公集》三十八卷本、《韩魏公集》二十卷本四个系统刻本,其中以安氏校正本《安阳集》五十卷本质量为最善。  相似文献   

2.
文渊阁四库全书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缺本的经验1925年,陈仲益在《现代评论》十七期上刊出《文渊阁四库全书缺本之发见》(以下简称《发见》),全文如下: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有六千一百四十三函,计三万六千二百余册。庚子之役,紫禁城为日、美兵所占,尚能加以保存,未致损失。民国六年,清室检查原书,计失去子部一函,内贮《天经或问前集》四卷,三册,《天步真原》一卷,《天学会通》一卷,各一册;又失去经部《四书大全》十卷,子部《邓子》一卷,《公孙龙子》三卷,《鬼谷子》一卷,《关尹子》一卷,集部《李太白集补注》一段。后经照热河文津阁本(即现存方…  相似文献   

3.
《历代赋汇》,清康熙间陈元龙奉敕纂修,正集140卷,外集20卷,逸句2卷,补遗22卷。共184卷,收自宋玉至明代的赋3834篇。据湖南图书馆刘志盛同志《赋书目录》,此书有清康熙间内府刻本,另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162卷本及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点石斋印162卷本。(无《补遗》二十卷)198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曾据清光绪间双梧书屋俞樾校本整理影印,我所见者为康熙间刻本及1987年影印本。  相似文献   

4.
《泰泉集》是明中期岭南著名学者黄佐的诗文全集,该集对研究黄佐本人、岭南历史文化以及明代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泰泉集》有60卷本、10卷本、1卷本三种本子行世,各本又有不同的刻本,其版本问题比较复杂。研究《泰泉集》的版本问题,对提高这部珍贵历史文献的使用价值,了解《泰泉集》的刻梓、收藏、流传,明清时期的私家刻书和文献流传情况,以及《泰泉集》历代收藏家的情况等,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次一、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存第一卷至第二十二卷)二、明正德本《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残本)三、明嘉靖本《集千家注批点补遗杜工部诗集》四、清康熙本苦竹轩《杜诗评律》  相似文献   

6.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别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蓄斋集》附词,黄中坚撰。黄中坚,字震孙,号蓄斋,江苏吴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生。顺治间诸生。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著有《蓄斋集》十六卷、《蓄斋二集》十卷。《蓄斋集》卷一六附词二十首,卷七有《诗馀自序》。康熙五十年棣华堂刻五十三年增修本。冷士嵋、魏世傲等序,其子黄会谨跋。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藏。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捌集第二十七册。《操斋集》附词,蔡衍锟撰。蔡衍鎤,字宫闻,号操斋,蔡祚週子。福建漳浦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生。康熙五十六年岁贡生(《光绪漳浦县志》卷二一)。著有…  相似文献   

7.
傅瑛 《殷都学刊》2004,(1):78-81
何景明《大复集》的版本主要有三种 :明嘉靖三年刻本、嘉靖三十七年刻本和万历五年刻本。王重民先生曾对嘉靖三十七年刻《大复集》三十七卷本及万历五年刻三十八卷本提出疑问。其实出现不同的原因是编纂人的指导思想有别造成的 ,并无删削或残缺  相似文献   

8.
(1)《全宋诗》卷五百一十四《宋敏求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两首七绝,系辑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引《青箱杂记》,并按云:“今本《青箱杂记》卷八作吴处厚诗。”《全宋诗》卷六百一十七《吴处厚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二首,文字与《宋敏求集》所收悉同。分别按云:“此诗又见王安国诗,今姑录以待考。”《全宋诗》卷六百三十一《王安  相似文献   

9.
王禹偁,字元之,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年)。晚年贬谪黄州,世称王黄州,一身著述颇丰,现存《小畜集》、《小畜外集》共四十三卷,是研究他思想的直接资料。此外,还有《承明集》十卷,《奏议集》十卷,《后集诗》三卷,《五代史缺文》一卷,惜皆佚失。  相似文献   

10.
《埋忧集》是清代文言小说集。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了该书的新校点本,在《出版说明》中说:“《埋忧集》十卷,续集二卷,清人朱翊清(1795——?)撰。朱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屡试不中,绝意科场,终身未仕。”这里认定朱梅叔生于1795年,即乾隆六十年乙卯,不知何据。然而《埋忧集》卷八《梦庐先生遗事》(按,据《冷庐杂识》,张梦庐为浙江名医,  相似文献   

11.
(一)宋代苏洵文集传刻简述苏洵文集在宋时已有多种传本,见诸记载的有:(1)欧阳修《赠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及曾巩《苏明允哀词》皆言有文集二十卷。(2)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并著录苏洵《嘉祐集》十五卷。(3)《通志·艺文略》著录《老苏集》五卷又《嘉祐集》三十卷。(4)《宋史·艺文志》著录《苏洵集》十五卷又《别集》五卷。以上各本之书名卷数  相似文献   

12.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福建漳浦人。康熙六十年(1721)从兄蓝廷珍渡海参与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义。雍正六年(1728)经太学士朱试的推荐,任广东普宁知县,因性情伉直,违迕监司遭到褫职。后福建巡抚鄂尔达为其申冤.得以昭雪,旋署广州知府。十一年(1733)夏,死于任内,终年54岁。著有《鹿洲初集》20卷、《女学》6卷、《东征集》6卷、《平台纪略》1卷、《棉阳学准》5卷、《鹿州公案》2卷、《修史试笔》6卷等书,是清初福建一大文人。蓝鼎元协助镇压朱一贵起义,应予批判。但是,他对台湾善后经理的许多建议对台湾的开发起了促进作用,则是应予肯定的。本文拟就蓝鼎元对清初台湾开发的贡献作一粗略述评。  相似文献   

13.
敦煌写本《王绩集》残卷的原编号为伯二八一九,该卷首尾俱残,仅存110行,每行约19—22字,计有2200字左右。这个写本的原卷被劫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目前在国内只能看到北京图书馆藏的复制缩微片和王重民先生于三十年代从巴黎拍回的照片。由于《王绩集》的内容系抄写在该卷的背面,虽然经过拍摄、复制,仍显得模糊不清,给整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最先对伯二八一九残卷进行整理和考定的是王重民先生,他在1935年撰写的跋语,明确指出该卷为吕才原编《王绩集》五卷本之原帙。他写道:  相似文献   

14.
吴梅村是清初著名诗人,他的诗集笺注本子,为人所熟知的,有程穆衡《吴梅村先生编年诗笺》十二卷、靳荣藩《吴诗集览》二十一卷、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十八卷。程笺最先成书,而且是编年本,张尔田《遯堪书题》谓其笺“遗闻坠掌,尤资津逮”。旧时只有传抄本,1929年太仓俞世德堂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吴以宁研究员点校的《蔡襄集》,已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这是蔡襄研究领域新获的硕果,也是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蔡襄集》煌煌巨制650万字,除点校者自撰的前言和后记之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宋端明股学士蔡忠惠公文集》、《蔡忠惠集外集》和《附录》。《宋瑞明殷学士蔡忠惠公文集》系以明万历四十三年刊本为底本,共有40卷,依原编分为:古诗3卷;律诗5卷;箴1卷;制法6卷;奏议6卷;《国论要目》与《论兵十事)1卷;书疏1卷;表1卷;状1卷;刽子1卷;书1卷;记1卷;序1卷;启、笺…  相似文献   

16.
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又号滹南遗老,藁城(今河北藁城)人。著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传世。今本《滹南遗老集》共四十五卷,其中《文辨》四卷,《诗话》三卷,较多地谈及关于诗歌、散文创作理论,其内容已涉及文论中一些根本性,规律性问题,是金代一个有影响、有权威的文论家。 金代文坛,至王若虚时则由盛而衰。由于南北议和,局势安定,加之一系列改革,到章  相似文献   

17.
齐己是唐五代之际著名的诗僧,其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增订本)录其诗十卷,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又增补两首一句。然《全唐诗》所收录齐己诗部分诗题、诗句时有讹误,可结合四库本《白莲集》、四部丛刊本《白莲集》以及相关文史资料加以校勘。兹择其要者作此小札,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李清照母系亲属,人们或按《宋史》卷444《李格非传》所载:“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王拱辰为开封咸平人,是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大臣,死于宋哲宗即位之初的元丰八年(1085)七月,时年七十四岁。他以反对范仲淹庆历新政而著称。今存有关他的传记资料,包括《宋史》卷318《王拱辰传》、《琬琰集删存》卷3《王懿恪公拱辰传》、《忠肃集》拾遗《王开府行状》等,其孙女婿都未见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一、据《四库提要》卷三五《四书类一》载:“《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宋真德秀撰。德秀字景元,浦城人。庆元五年进士,中词科,绍定中拜参知政事。”今案:真德秀拜参政在端平二年,非绍定中,《提要》误。 考《宋史》卷四三七《真德秀传》称:“绍定四年,改职与祠。五年,进徽猷阁待制知泉州……。逾年,知贡举。已得疾,拜参知政事。”案绍定凡六年,次年改为端平纪元,《提要》之说本  相似文献   

20.
(六)《啸堂集古录》二卷任城王俅(子弁)著谆熙兰年(公元1176年)以前刻本明翻刻本.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夗湖张蓉镜醉经堂校刻本附《考异》二卷民国振新书社翻明刻本 1921年《百一庐金石丛书》影印明刻本 1922年涵芬楼《续古逸丛书》影印淳熙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