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根于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交叉点上的金代文学 ,曾经以其质实贞刚的审美风范彪炳于世 ,为中国文学北雄南秀、异轨齐驱的历史走向增加了合力 ,对于中国文学由多元发展为一元的进程厥功甚伟。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 ,学术界对于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没有给以正确的评价 ,甚至存在着一种用南宋文学来涵盖金代文学的倾向。这种不正常的状况 ,直到最近十几年才逐渐改变 ,其间周惠泉先生80年代初以来推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最近 ,他又推出《金代文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一书 ,引起海内外学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于中国新诗发展史的研究,可谓著述不少.青年学者罗振亚所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在此基础上就显得尤为独树一帜,展示出著述者卓有成绩的探索和富有才华的睿智思考.这本书详尽追溯了滥觞于本世纪20年代至今多半个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历史,为我们再现了一幅既纷繁多样,又连贯完整,层次分明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发展图景.正如山东师大教授吕家乡先生在序中所言: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它的出版是令人欣慰和兴奋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人物研究是当代史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大量历史人物传记的出版,丰富、繁荣了史学的园地。多数历史人物传记都是根据传主一生活动的历程和领域进行历史学的考察。这种记述模式当然应该是历史人物研究的基本模式。但对孙中山这样一个近代历史伟人的研究,如...  相似文献   

4.
<正>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中年学者孟庆仁同志,前不久又推出了他的新著《科学世界观的历程》(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仔细阅读这部专著,不难获得这样一种感觉: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反思既投入又独特。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容忽视。一、反思指导思想的明确性。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名言对于研究哲学史同样具有启发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  相似文献   

5.
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审视──评周惠泉著《金代文学学发凡》胡传志长期以来,金代文学研究不仅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且以往的研究还经常受旧的“正统”思想和民族意识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偏见。进一步加强金代文学的研究,需要我们以新的眼光检...  相似文献   

6.
该书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对改革的重新定位 ,现代性、现代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 ,以及产业精神在工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等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大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 世人皆知有公文,未曾闻有公文学.1988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苗枫林著《中国公文学》,独僻蹊径,发人之所未发,实为一部拓荒之作.公文,作为传递国家策令、表述政治集团意志的文体形式,在中国大约始于尧舜,或者更早.现存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尚书》,就是一部国家文书汇编,可谓我国公文集之嚆矢.自春秋战国始,绵延二千余年,公文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然而,对中国公文的研究则一直十分落后.最早有刘勰的《文心雕龙》论及公文的写作,后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徐望之著《公牍通论》,四十年代许同莘著《公牍学史》,才把公文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和对象进行研究.但较之文史其他领域的研究规模和深度,仍是十分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概念 ,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 ,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 ,对全球化的认识 ,既需要现实层面的考察 ,更需要宏观视域的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科学解读全球化的理论钥匙。  相似文献   

9.
废墟中的反思——评贾平凹的《废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初的《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大转折点,在写《废都》之前,他几乎不涉及城市题材。在《废都》里,作家的视野由诗意的山村转到喧嚣的城市。由于地域和题材的转变,作家的感情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废都》里,作者明显表达了对城市的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对话──评王晓毅著《嵇康评传》郑训佐在中国历史上嵇康是一位才华相当全面的文化巨子,同时也是一个终生处于两难困境中难以自拔的复杂人物。他既对污浊的现实政治表露出不可掩饰的厌恶之情,但又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既以狂飙突起的气势催枯拉朽,但又以世故老人...  相似文献   

11.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出现的世界民族革命浪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在韩国三一独立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1919年4月成立于上海,1945年11月解散归国。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近27年的战斗历程,具有双重的意义,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看,它是韩国独立复国运动的体现、旗帜和象征;从民主主义的角度看,它又反映了韩国人民摆脱殖民统治和建立新型社会的期待、选择和试验。在大韩国临时政府成立80周年前夕,杨昭全先生出版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以下简称《临时政府史》,填补了我国史学界关于韩国现代史研究和中韩关系史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在文艺理论与批评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出现了一批有关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研究的方法论方面的论著。然而专门研究文学评论的却寥寥可数,如张世君的《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吴炫的《文学评论十面观》,傅延修、夏汉宁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潘凯雄的《文学批评学》等。这些书或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或偏重于批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1936年以后长期侨居美国,为向西方国家读者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作了不懈同努力。他用英文写作的《苏东坡传》,就是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此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动笔,1947年完稿,由纽约约翰·黛公司,伦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先后出版。此书原文为“TheGayGenius:TheLifeandTimesofSuTangpo”,似可直译为《心旷神始才智卓越的人物──苏东坡的生活和时代》,70年代台湾出版朱碧云、张振玉两种译本,均译为《苏东坡传》。本文以下简称《苏传》。林语堂为苏东坡写传的念头,据他自己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他…  相似文献   

14.
《理性的追踪》(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是苏州大学文学院姚鹤鸣先生对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纵向梳理与冷静评说。新时期已经走过了它的20年极不平凡的行程,对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得失功过进行严肃的总结,对于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极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里,人与家庭是以家族或宗族的形式而存在的,因此,宗法家族组织构成中国古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姓氏家族在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华文化赖以积累、传承的基本细胞,从这一角度看,要对某一地区的文化与社会发展进行史的研究,剖析该地区家族的发展与演变、特别是那些在当地声名显赫、雄踞一方的望族的发展、演变与盛衰,就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程。上海学者吴仁安新著《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望族》),正是这样一项基础性的工程…  相似文献   

16.
<正>孙常福主编的《雕塑文化底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主要介绍了我国的雕塑艺术历史,以及雕塑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该书论述详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从石器、陶塑到石窟、宗教雕塑,内容丰富系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该书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古代的雕塑文化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形象唯美的呈现,是一部集可读性、欣赏  相似文献   

17.
到目前为止,鲁迅的文学批评已引起众多研究者的注意,鲁迅先生对文学的见解与主张更是屡被称引,卜召林同志的新著《鲁迅的文学批评》并不满足于告诉我们鲁迅曾说了什么,而是告诉我们鲁迅的声音为什么与其他人的不同、他为什么这么说、以及说得怎么样等问题。 构成鲁迅文学批评“圈子”的元素是什么?卜召林同志认为,鲁迅的文学批评特点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在批评对象上着意浇灌“佳花”与“佳花的苗”,在批评方法上,使用社会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批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士德同志的《赵树理小说的艺术世界》,是当前赵树理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是一部有特色和深度的赵树理研究专著。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本书的引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与美》(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版)是姜耕玉先生关于艺术理论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主要围绕艺术创造规律展开论述,文字可读性强,读者能在作者诗化的语言中寻求到审美的家园。姜耕玉的艺术理论思维是开放的,他立足于中国丰厚的文论传统,汲取西方的艺术与美学理论,并根据自身的艺术体验与感悟,为建构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作出了努力。本书总体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从理论整体格局上看,作者注重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的转换,借西方现代理论之火,发掘和点亮民族理论之光。以往文论研究的视野一味地面向西方,忽略了本民族优秀的理论成果,而…  相似文献   

20.
丁太勰 《学术探索》2012,(2):124-127
《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分别是中国与希腊古代两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两书在叙述上都兼备理性与诗性的特征,既能以历史与科学的理性来辨别史料之真伪,解释怪异之现象,又能以诗化的叙事说理、语言艺术以及情感表达来丰富史书的内涵。理性与诗性的交融,是两部史书在叙事艺术上具有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