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雨 《伴侣(A版)》2015,(3):20-22
幼年时,奶奶曾问她:“云像什么?”她说:“云像奶奶的脸,笑嘻嘻的.”奶奶告诉她,如果自己有一天走了,会变成一朵云,在天上看着她.晴空万里,那是奶奶在笑;下雨了,那是奶奶躲起来找人唠嗑去了.只要想奶奶了,抬头便能看见. 在所有人眼里,先天性脑瘫的她是根草,可奶奶却坚信她是块宝.她在奶奶背上长大,只有小学文化的奶奶为了她开设了一个人的“移动课堂”,给她当老师.  相似文献   

2.
我叫刘静,今年14岁,是湖南省桃江县牛田镇中学的学生。我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现在供我养我亲我的奶奶也不是我的亲奶奶,她叫文谷香,是她老人家收养了我,直到今天。奶奶告诉我,我是1987年正月初七的下半夜,被人丢在奶奶家屋后菜地里的。那天下着大雪,我被放在一个竹织的背篓里,用烂棉衣包着。奶奶发现了我,急忙把我抱进屋,烤热我的身子。奶奶说:“造孽呀,苦命的女娃子。”有人给我取名刘苦静,奶奶嫌“苦”字不好,便叫我刘静。后来,有人告诉奶奶,我这是第七次被人丢弃了。“不能再有第八次。”奶奶对劝她把我再送人的…  相似文献   

3.
李奶奶是我的一位服务对象,她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李奶奶的儿子在外地,女儿有工作,她的这个病又需要专业照护,于是她的儿女把她送进了北京市丰台区鹤童慈善老人院(以下简称“鹤童”),希望在鹤童的专业照护下使她病情好转,让她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4.
奶奶的秋园     
奶奶7岁丧母,12岁就学会家务,操持一家人衣食。17岁出嫁,她身材不矮,人也漂亮,出嫁时虽然没坐上花轿,她也不生气。爷爷娶她时只有一片三亩大小荒废的果园和里面的一问草庵。爷爷是后娘带来的,没分得什么家业。奶奶说:“不怕,咱有力气,以后不愁挣不来。”爷爷问:“你最中意的是啥?”奶奶答:“这片园子。”  相似文献   

5.
子非 《当代老年》2007,(9):14-15
2007年6月,在天涯社区、猫扑社区等各大论坛上,平凡,慈祥的“地摊奶奶”迅速走红,成为最吸引注意力的热门话题之一。 “地摊奶奶”到底是什人?她缘何走上了网络?又为什么能感动众多网友?她引来如此大的热议……  相似文献   

6.
另外一课     
胖胖已经经历过两个亲人的死亡了。 第一个人是我的奶奶,他的曾外祖母。年届八十的奶奶因患了不可根治的脑瘤而卧床良久,去世前夕,我带胖胖去看她,她看着胖胖,吃力地笑道:“胖胖。”  相似文献   

7.
奶奶今年正好80岁,现在除了有点耳背之外,身体的各项指标全“钢钢地”!要说奶奶可真是咱家的“活宝”,不仅因为她在咱家属于“头面”人物,更是因为她总能给咱家里和身边的人带来阵阵欢乐。  相似文献   

8.
我20岁那年,76岁的奶奶出了一趟远门,去省城找她的娘家侄女. 两天后,奶奶满面红光地回来了,很是兴奋,手中拎着一包什么东西.我笑,问她:“奶奶,您捡到宝贝了?那么高兴!”奶奶笑:“是呀,等一下告诉你是什么.” 晚上,奶奶把我喊到她房间,在灯下打开她那包宝贝——不过一堆毛巾,并非什么稀罕物. 奶奶看着我,两眼放光,说:“你摸摸.”我摸了摸,特别软.她又打开来给我看,不长不短、不大不小的一块,长方形.我说:“是很软,可您这毛巾不好用,洗脸有点窄,洗澡有点短.”  相似文献   

9.
黄胜蛟 《老年人》2004,(6):31-31
我的奶奶勤俭朴素,从不讲究打扮,现在穿得还像个“老八路”似的,全家人都叫她“老革命”。奶奶是老牌大学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了。按理说,她月月拿退休金,又没有别的负担,并不缺钱花。我搞不懂她为什么那样节俭,穿得那么落伍?一次,我问奶奶为什么老穿那么土里土气的衣服,奶奶土气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笑     
智慧鸟 《当代老年》2011,(12):48-48
歌星 奶奶见孙女小倩玩电脑,问她:“小倩,你说蚊子是什么歌星呀?”“蚊子就是蚊子,它是什么歌星呢?”奶奶唠叨道:“它既然不是歌星,那为什么它一开口,人们就向它拍手鼓掌啊!”  相似文献   

11.
兰馨 《当代老年》2007,(1):14-15
八十高龄的汪奶奶,本名汪雅意,她在搜狐的博客叫“年方八十”。 汪奶奶退休前在电信局工作,是做“译电”的,主要负责发电报,阿拉伯数字有10个,一个字用4个数代替,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字,所以打字对汪奶奶而言并没有多大难度。  相似文献   

12.
亲子趣事     
《女性天地》2010,(5):53-53
奶奶是哪国人 儿子问我:“爸爸,外国小朋友怎么是黄头发呀?眼睛和我们的也不一样。” 我不知道跟他如何解释,就说:“外国人就是这样的,就像我们是黑眼睛黑头发一样。”谁知儿子又说:“那我奶奶是白头发,她是哪国人呀?”  相似文献   

13.
奶奶是我们家的“高级厨师”。她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比饭店里的菜还要好吃。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同时出差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奶奶。那天放学后回家,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只见奶奶正操纵着她的“士兵”,在“训练场”上翻来覆去地演练。哦,忘记给你们介绍“士兵”的名儿了。瞧,那身着黄袍的叫鸡蛋,通身雪白的是米饭。奶奶见我回来了,连忙招呼我参观她的“训练术”,并教我怎样掌握。我看了一遍,自以为懂了,接过奶奶的铁铲便操练起来。谁知简简单单的东西,却十分调皮,全不听我的话,急得我大汗直冒。奶奶见我不得要领,只好老将出马,重振旗鼓。…  相似文献   

14.
嫂子退休后,做了专职的婆婆和奶奶,尤其是她当奶奶的那份热情,用时尚的话说叫“孙奴”。  相似文献   

15.
赵春 《当代老年》2008,(6):12-12
最近去看望奶奶时,听说了一件新鲜事:奶奶的一位邻居原本是“有出息”的孩子,在研究生毕业后却主动放弃了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上班,对于她的这一并不寻常的举动,周围的人们却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孩子“孝心难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向上 《老年人》2007,(3):24-26
在离开农村前,她不会写字,不会画画。3年前,她闲暇时拿起孙女的蜡笔,自顾自地创作了百余幅作品……谁知,她的画一经公开,立即在全国乃至海外的观众中引起强烈震撼。大家把她的画风归为“后印象派”,称她为“梵高奶奶”。  相似文献   

17.
我的奶奶戴洵是一位离休老干部。她在参加革命前只读过初中,后来凭着顽强的自学,又借担任大学系党总支书记的便利进课堂旁听,提高了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她喜欢钻研中国古典名著,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发表过一系列“红学”论文,圆了“半个红学家”之梦。离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她迷上了创作,先是写点短文章,后便踌躇满志地向“大部头”进军。在短短的几年里,她写出了34万字的长篇小说《西来桥》和题为《军营之恋》的系列回忆小说第一部《沂蒙之恋》。后者是在爷爷逝世以后,奶奶强忍悲痛,以超人的毅力完成的,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18.
张学文 《老年世界》2010,(11):25-25
不久前,从报端看到苏北射县一位陈奶奶,家中有一本“探亲账”,账中详细记载了她的子女们回家探望的时间和次数。她说,正考虑要设个“探望奖”,打算年底给回家看望次数最多的子女发个“红包”,以资鼓励,让子女们常回来看望她。  相似文献   

19.
黄晓燕  蔡菲 《老年人》2004,(10):26-27
27年前,我出生在重庆万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是中学教师,奶奶是图书管理员,爸爸是工程师,妈妈在一家幼儿园当老师。生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照理说无比幸福,然而我一生下来就受到奶奶的仇视,因为我不是男孩,而是一个女孩。 奶奶年轻时很漂亮。她本是市郊的农家女子,但读过中学,就想跳出“农门”。经人介绍,她嫁给了我那当教师的爷爷,后被照顾到学校图书馆工作。奶奶做了城里人,但封建思想很重,而且信神信鬼。她怀我爸爸时,到处找人预测男女,算命先生说她怀的是女孩,她信以为真,竟背着爷爷去乡下吃草药打胎。胎儿勉强打下了,一看却是个…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奶奶名叫李玉梅,是一位农家女,只上过两年夜校扫盲班,却是我们那一代有名的“文化人”。奶奶的左手曾经害过疔疮,落下了残疾,可绣花、剪纸样样出彩,当年给生产队摘棉花竟是数一数二的快手。她除了识文断字,还能歌善舞。五十多岁时,她还在村里登台演唱了《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夸夸俺的家乡好潍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