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陈寅恪本人无意建构其文艺美学观,但他长期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文学、历史、哲学等现代学科的混合形态,在其为数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时有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整体上有这几个主要方面:内涵丰富的"自由之思想"说与创作的"天才"论构成了其文学创作的审美特性;"真性情"与"意境"论是对文艺文本审美特性的把握;而"了解之同情"更是其文艺美学之接受主体最应该关注的特点。陈寅恪的文艺美学思想的若干观点既有对传统文艺美学的借鉴又浸透着其浓厚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艺本质论、创作论、鉴赏论三个方面,对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认为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中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积淀,又充满着艺术辩证思想。不论谈诗、词、文、赋,还是书法,都体现了遵循艺术规律,坚持创造精神的美学原则,见解是公允而独到的。刘熙载的文艺研究继承了我国古代一以贯之的点石成金、随机生发的特性,又以博大的内在体系,显示了他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的文艺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革新派画家,被当时的保守派看不起,视为骚乱画坛的怪物,因此遂有“扬州八怪”之称。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说,八怪指金农、黄慎、汪士慎、郑燮、李鱓、李方膺、高翔、罗聘八人。以后,凌霞在《扬州八怪歌》中去掉了汪士慎、高翔、罗聘,加上边寿民、高凤翰、杨法。汪鋆《扬州画苑录》中又  相似文献   

4.
试论墨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墨子创立了与儒家学派对立的墨家学派。在文艺美学方面,他提出了以“非乐”为核心的、同儒家文艺审美观针锋相对的理论观点,使墨家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据了令人瞩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不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主张文学创作要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明显带有功利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同时白居易对美的创造中的主体与客体、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等都有具体的阐述,丰富了我国古典文艺美学理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子在继承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美感及其共同性和艺术鉴赏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从而把儒家文艺美学发展到较为完善的阶段,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在文艺美学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构建理论体系意识,但在"不学诗无以言"思维的支配下,作为构建其思想体系的一个环节,康有为认为文学来自自然,是"元气"、"心声",提出一个天地之音——人声——韵语——诗学的文学产生模式,并把修辞问题作为这一模式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论述;认为文学创作应该繁简得当、积学辞达、熔古创新;并在前人基础上分体例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梳理;强调文学与人品的关系,提倡壮美风格,并给出学习建议,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者 ,在辨析、批判诸子百家学说的同时 ,提出了富有进取精神的美论、美感论及其文学观、音乐观和审美功用论 ,适应了时代需要 ,促进了我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名扬海外、声震三十年代我国文坛的沈从文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以极其轻松而洗炼的笔触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富有生命感的人物形象。诚然,沈从文没有什么专门的文艺理论或美学著作,但我们从他塑造的众多人物身上以及他的谈论创作的论文中,不难看出他的特有的文艺美学思想。沈从文的美学系统的最高存在范畴是“生命”、“自然”和“力”,其本体论最终落脚在求真、善、美的最高统一。他从认识生命、自然为始,以爱生命、爱自然达到最高圆满为终。(一) 美在“生命”首先基于沈从文先生对“生命”自由的衷爱这一人生价值观,他提出了:“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形,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即无不可以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生命之最  相似文献   

10.
与时俱进的文艺美学探索--论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胡经之先生一直致力于“文艺美学”的建设,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包括在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理论问题、研究方法、理论构架和范畴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始终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呼应着历史的需要而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文艺美学的前沿,引领着这一学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杂多的统一原则是王蒙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王蒙哲学思想和世界现在文艺问题中的体现.广泛真实性原则是王蒙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蒙的广泛真实性原则不仅包括外在世界的全部复杂性,实际上也包含了内部世界的复杂性、丰富性.混沌原则也是王蒙文艺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混沌美不完全是一种技巧,而主要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领悟的结果.因此混沌美的基础是"真正的写实".王蒙对语言是极其敏感的.他曾多次谈论语言的多义、独立.以及语言(话语)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庄子并不是文艺理论家,这里所谓的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不过是借用现代的习惯用语,来指称《庄子》一书中所涉及到的某些文艺理论方面的言论罢了。《庄子》一书虽直接论述“美”的言论不多,而且直接谈论艺术和艺术创作的言论也很少,甚至连很少的谈论艺术的言论也并不是有意在讨论艺术问题,而是作为论证他的哲学思想的例子而存在的。但书中关于哲学、人生、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论述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文艺学意义,它被后世理论家运用于美学、文艺学领域,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其与文艺美学有关的言论及其在后世的影响试作粗略的评述。 一、崇尚自然之美,反对人工雕琢 庄子反对人为的,损伤事物自然本性的雕饰之“美”,而主张体现淳朴天真的自然之美。庄子认为,世间万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体现着“道”。“道”是现实世界之美的根源。美就是“道”,“道”是绝对的“大”和“全”,是自然,因此,美就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通常说的自然界的山水景物,而是指天地万物形成的自然本质及其天然形态。这种自然之美,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大二全。先说“大”。庄子认为“天地之美”才是“大美”。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  相似文献   

13.
文艺美学在新时期美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川大中文系王世德教授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之一,在这领域辛勤耕耘了三十余载,为该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美学辞典》,并有专著《审美学》、《文艺美学论集》、《美学新趋势》以及其它文艺美学方面的论文四百多篇。本文就笔者对王世德教授文艺美学思想的理解,进行一番梳理勾稽,并加以粗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林语堂文艺美学思想曾受到左翼文人的批判,从现代价值观出发。其思想建基于当时中国与西方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以“人生”为核心,关注人类的实际生存困惑,饱含批判与创新,充满了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仁学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包含了一套完整的人格理论,标志着先秦人性的觉醒、理性的高扬.孔子以"仁"为美,以"和"为美的表现形态,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和人生理想联系在一起,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对我国二千多年来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美学思想,是巴蜀、中国和世界的美学史上的寄葩。(一)雄视百代的伟大宗师苏轼不仅是宋代“蜀学”的领袖,而且是我国宋后上千年在文艺各个领域内有全面的、首屈一指的巨大成就的伟大宗师,能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1.苏轼天分高,学力厚,文笔动人,是在诗、文、词、书法、绘画、论等方面都达到第一流的全才,旷世而不一遇。2.苏轼受佛禅影响,也受老庄道家影响,又是热心于现实政治的经世治国的儒家,还受纵横家、法学、玄学的影响,不是其中任何一家,又融儒道佛等家于一,自成一家,是一朵异军突起的鲜花。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很多方面有开拓。3.苏轼发表了一系列精辟而重要的美学思想,有很多是他以前的古人没有提出过  相似文献   

17.
石长平 《南都学坛》2013,33(3):54-57
实践理性是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显在特征,形成这一特性的文化渊源是墨家实行实效的思想和儒家的实用理性。毛泽东的实践理性主要表现在他对生产实践与审美活动的关系、社会实践与艺术活动的关系、文艺与文艺创作主体的关系以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理解和论述上。毛泽东认为:审美活动的根基和源泉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不仅是反映世界,其意义和价值在于改造世界;现实生活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是影响和决定艺术与艺术创作关系的重要因素,政治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逻辑延伸。毛泽东实践理性中的"政治",在根本意义上指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指向具体时空中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文艺的社会作用,墨子和柏拉图提出相同的文艺美学主张,即否定文艺的社会价值,本文则尝试从思想基础、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等方面分析他们各自的文艺美学观,并通过两者的比较,对当下的文艺创作提供可行性的借鉴,以使当今文艺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国内文坛某些“主体性美学”论者,为了推倒毛泽东文艺思想,从美学的角度大肆攻击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偏偏忘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是“文艺政治学而不是文艺美学”,充满“帝王思想的病毒”,“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汉学界关于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艾朗诺(Ronald Egan)、卜寿珊(Susan Bush)、许龙(XU Long)、包弼德(Peter Bol)从书论、画论与文论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书论研究集中于书法展现个性、风格多样化、书法“无法”以及“书与道俱”等思想;画论研究关注苏轼的文人画理论以及形神兼备、胸有成竹等主张;文论研究则重点阐述苏轼的文学思想、文艺批评和创作理论。美国汉学家们从自身文化传统出发,结合个人学术兴趣,择取独特维度对苏轼文艺美学思想予以观照。研究往往突破艺术领域,在历史、哲学、政治等更为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评判,视角新颖、结论合理,体现出较为宏阔的学术视野。虽某些理解略显偏颇,但瑕不掩瑜,仍可为国内学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