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本文试图在分析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思想从三个维度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一是进一步彰显了唯物史观的价值维度;二是拓展了唯物史观的发展理念;三是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揭示以人为本思想深厚的唯物史观意蕴,对于我们从更深层面把握科学发展观,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唯物史观视野中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洋 《理论界》2005,2(4):62-63
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有其特定的内涵。需要从中央精神出发在唯物史视野中做具体分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为解决阻碍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而提出的,适当调整生产关系的布局,符合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按规律办事;对“以人为本”作人道化解释,为以往争论的“老问题”做翻案文章,会误导对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正确理解,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也是社会存在的主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顶层"的社会意识左右了社会存在,社会存在背离了普遍的主体性价值,普遍的社会意识就会显现出对抗的因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矛盾就会加剧,社会意识的更多诉求,就会取向于社会存在的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确立执政党的为民意识,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务必强化执政党的服务意识,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而绝不凌驾于人民之上。务必要从意识形态的顶层,扭转只为少数人或少部分集团谋利益的价值观念,让社会回归正常的存在形态,让主体人的意识重归主流渠道。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甄陶 《晋阳学刊》2005,1(2):53-59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因为唯物史观本身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动态结构(包括建构)及其变化发展(包括发展动力)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这种观点正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以他们的存在、以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为前提的。而这种前提又必然从始至终贯穿在系统之中,贯穿在过程之中。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是否相容、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在于如何理解人。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发展包括物的不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大方面内容,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历史主体论的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反思。过去,由于曲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逐渐滋生了一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忽视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才能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崔昆 《河北学刊》2012,32(3):162-165
以人为本是当代德育研究的核心话语与崭新范式。目前关于人本德育的理论探索主要是一种限于德育系统内部的抽象理念阐释与具体方法策略构建的研究模式,它尚未真正触及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如人本德育缺失的社会根源、人本德育实现的根本条件等)。人本德育研究的视角需要有所突破。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政治与德育的关系问题是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而意识形态与人类基本价值的辩证统一是人本德育实现的根本性条件。只有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才能有效解答人本德育的根本性问题,才能为人本德育奠定彻底、完整的理论基础。人本德育研究唯物史观向度的确立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权文荣 《人文杂志》2007,4(2):37-43
本文认为,马恩物质观及科学世界观是以个别、特殊、普遍为基本结构的科学逻辑系列体系;唯物史观作为唯社会生活史观,是以人的生活为本体并以实践为基本属性的科学历史观;以人为本即是以实践的人的生活为本,以人为本原则既是唯物史观的实践论和价值论原则,也是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耿相魁 《兰州学刊》2008,2(3):15-1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新飞跃。唯物史观则是其哲学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源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则是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唯物史观关于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价值是唯物史观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两个基本维度。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史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运用唯物史观的辩证方法,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握唯物史观的价值目标,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创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力量、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社会发展系统力量的新内容,是指导社会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在当代的新形态,是唯物史观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高举唯物史观之生产力决定论、历史主体论和社会系统论三面旗帜,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唯物史观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它进一步升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对于科学发展观内涵,曾培炎认为应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波普尔把马克思说成是社会预言家,视马克思为历史决定论的典型代表,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对波普尔的反历史决定论思想作一个深入的解读,指出其对唯物史观错误解读的原因,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的唯物史观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文章中通过解读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的思想总结出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错误解读的原因,主要是波普尔不能辩证的理解唯物史观和脱离实践的解读唯物史观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向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石的。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并最终实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1.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是以现实的人为根本前提。在马克思看来,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既不是黑格尔的想象的主体想象的活动,也不是费尔巴哈的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①而是现实的人。马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回顾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并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予以揭示。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在其各方面都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党的一贯宗旨,也是顺应我国当前发展形式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包括三层含义,正确理解人以为本必须注意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之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意蕴体现在它包含着深刻的唯物史观、实践观点和认识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