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谢康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71-74
治理结构问题是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治理的效率。从行政视角出发,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经历了一个较大的转变过程,纵向由多层级的集权政府到少层级的分权政府;横向由蜂窝状结构到区域网状结构;治理机制由同质同构的单一化机制到多任务委托——代理机制。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虽在经历巨大历史变迁,但治理结构部分领域的改革尚需继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环境,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然而,制度变迁的累积效应却导致地方政府成本和收益预期发生变化,在既得获利机会面前,土地招拍挂逐步偏离了其制度初衷,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工具。要改变这种状态,可以考虑采取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丰富和完善土地拍卖机制等措施,从而削弱和消除制度变迁累积效应对地方政府产生的边际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民权益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那么土地制度的变迁如何影响农民的权益?农民权益的内在需求又是如何推动土地制度的创新?文章通过对建国以来三次土制度变迁的考察,认为成功土地制度变迁的根本在于“以民为本”,满足农民的根本权益。 相似文献
4.
5.
文章认为利益和制度是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因素,并试图从利益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寻找地方政府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中行为偏差的原因。首先,论文借助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归纳出影响地方政府治污行为的关键变量,其次,把这些变量置于中国现实制度的语境下,解释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以及不断扩张的自主性,使其具备了保护污染企业进而与之合谋的可能,压力型体制下的绩效考核观、财税分权导致的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以及第三方监督的弱化最终促成了政府在治理城市污染中的行为偏差。最后论文从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来纠正地方政府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6.
7.
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南通开始了近代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需求,在以张謇为代表的社会精英的主导和推动下,近代南通开始了制度的变革,然而这种过度依赖个人的自下而上的变革由于政府的缺位有其不稳定性和非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营城市的治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认可、接受和推崇 ,作为经营城市重要内容的土地征用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初步分析了经营城市中土地征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而探索了经营城市中土地征用的制度创新 ,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善治城市: 中国城市治理转型的目标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治理模式。当代中国城市管理要实现其缓解或消除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的使命,必须摆脱传统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城市治理,实现城市善治。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离城市善治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实现城市善治,形成善治城市的关键战略是适当的能力建设和协作管理,即城市政府通过自身“再造”,提升治理能力,增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努力寻求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对城市治理的支持、参与和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城市治理模式主要有管理模式、社团模式、支持增长模式和福利模式四种。我国目前的城市治理模式以福利模式和支持增长模式为主,发展趋势是逐步运行和完善管理模式和社团模式。这就要求我国城市政府增强对管理模式和社团模式的适应性,尽快实现在管理主体、管理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着眼于转型时期城市政府这一主要的治理主体如何转变自己的行为机制来实现有效城市治理,提出了城市政府转型的几个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我国城市的急剧扩张,地方政府把土地视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不断透支着城市未来。土地财政在给地方政府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土地财政"现象不可持续,必须尽快破解。 相似文献
14.
15.
16.
区域治理创新的制度分析:府际治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建增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31-34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处理和协调作为区域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自然无关联机制、市场机制、科层制和府际治理机制等是协调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四种基本制度。自然无关联机制早已过时,必须摒弃;市场机制和科层制在协调政府间关系时具有积极效应,但却存在着“市场失灵”和“科层制失灵”的治理困境。府际治理机制是解决上述困境的正确选择,也是当前区域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地方政府扮演了制度供给者和需求者的角色,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既是经济调控的主体,又是经济利益的主体,其双重角色的矛盾与困惑,引发了价值取向的迷乱和行为的失范。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地位,规范其价值取向和行为,必须转变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市经营逐步成为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的共同指向。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城市经营都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仅仅是认识与实践上的“误区”,而是源于更深层、更本质的症结,即城市政府管理的制度缺陷。本文在进一步厘清相关概念内涵并借鉴西方城市政府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从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城市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制度创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和社会治理变革中,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协同作用,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治理结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正在实现从以政府管控为主的"社区管理"向党委领导、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结构转变。社会组织协同社区治理在活动领域、资源条件、运行机制、专业能力、价值取向等多方面面临着行动上的困境。为此,基层政府应充分利用中国日益向好的国家宏观制度环境,积极推进基层政策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深层次改革,加快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积极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尽快完善评估机制,健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