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莹 《广东社会科学》2005,1(5):143-149
本文以文学观念的变迁为线索,在历史语境中检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程,关注翻译引进西方文论以及教育出版等因素对现代文学理论范式转换的影响。在时间的纬度与理论拓展的空间中,把握描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范式演变的轨迹,梳理反思文学理论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文学理论学科性质认识上的差异和分歧,需要人们跳出某一种理论自身的局限,采用一些新的、更具超越性的理论视角,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属性进行总体、抽象的反思,并归纳出其基本的理论特征,从而为判断现存的各种文学理论形态是否具有科学性提供直接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根据."文学理论学"的建构,在把"元理论"方法与中国文学理论研究实际结合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文化联姻,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特色,由此产生出一种可名之为"权力流转"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相互交融的理论形态.依据对文化不同的理解,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情状,可以分为哲学本体论、审美本体论、文化本体论等三种权力模式.第一,文化研究的多元立场、知识阐释解构了本体论,形成了知识型文学理论的权力.第二,通过交流创造理论范式成为文化型文学理论的权力模式,权力流转于反思与元理论之间的博弈中,并已潜入理论地表.第三,文化研究增强了文学理论范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为重新赢得社会影响力打开了思路.但是,范式的流散化、随意性使得一时间很难取代元理论体系的优势地位,"文化"与"文本"的异质同构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热点背后的偏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文学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理论热点层出不穷。为了使文学理论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不回避问题 ,对研究本身进行冷静地反思清理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本文试图从文学理论的学科独立性、学科性质、理论的历史向度、理论与现实实践的关系四个层面进行梳理 ,深入探析热点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理论格局.知何确认某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如何在多种理论的比较中判定一种理论比另一种理论更具有合理性,“元理论”的研究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元理论”特别强调理论研究的科学性、超越性、整体性特征,从而把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方法的可靠性看作科学的基本属性.我国的一些学者借鉴“元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开始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概念进行清理,并注重对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研究,其目的仍然在于更客观、更合理地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三十年来所形成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所概括的是一种新的文学理论结构体系和新的文学理论观念.它的产生既是整个人类文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历史的和逻辑地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新时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当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方法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不断涌现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的影响,作为"文艺学"和"美学"这些特定理论学科的研究者逐渐陷入一种空前的"困境"之中.如对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理解的模糊,文学理论自身对新出现的文学体裁、文学现象解释能力的弱化,文学理论研究遭到了以"文化研究"为代表的新的研究范式的冲击与挑战等.理论"标新"意识的盛行、文本"解构"情绪的张扬以及主体"超我"关怀的下降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文学理论自身的"困境".因此,在当下形势中重构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便成为必然之举.只有在坚持"综合创新"的辩证原则下,探讨文学理论自身的转型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者与大众接受群体的双边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学理论走出"困境",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的理论学科,它需要对"文学"的有关问题加以关注,而文学理论自身也就在这种关注中产生了话语的惯性,文学作为文学理论的起点,这一起点一旦启动,在研究的途程中就有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篇论文从文学理论的话语资源、文学理论和文学之间的疏离与切入的矛盾关系,以及文学理论如何考察文学与文学在社会中呈现的状貌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检视 2 0世纪中国文论 ,由于文艺学承载了救亡、启蒙等诸多使命 ,少于对理论学理的深入探究 ;单一的哲学思维模式严重妨害了文学理论的丰富多样和研究方法的多姿多彩 ;中国文化遭遇强势西方学术时严重失语 ;以及商品经济条件下功利化学术泛滥 ,文学及其研究边缘化 ,从而致使中国当代文学理论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笔者由此提出了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两大策略 :夯实文学理论的学术根基 ;搭建世界视域内中华文论“一体两翼”的理论构架 ,并进一步强化理论原创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11,32(10):76-80
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在于传统的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呈现出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的批评化无助于解决文学理论的这种危机,文化诗学的提出就成为一种必然。它作为一种文本阐释实践,是对于传统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的根本变革。它的提出,使文学理论研究回归文学本身,并且将能够给现代学术研究带来研究范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一 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出现一股"西方马克思主义化"倾向.这一倾向,不仅在相当的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本质区别,而且大有以"西马"文论取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这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其他学科在学科自身内部一直存在着界限暧昧的问题,诸多富有价值的理论课题因此无法得以展开。特别是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重历史、轻文学现象,及其研究过程中固有的国家意识缺席,以及视觉中心主义思维范式,则从根柢上束缚和偏离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旨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批评化: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文学理论的批评化转向,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文学现象与文学经验的描述上,而是非常注重追求建构一整套相应的批评理论,显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化的努力.我国文学研究发展的情形也大致可作如是观,但又有特殊性.文学理论走向批评化的结果,难免使文学理论本身学理性弱化,科学性品格降低.这种倾向若发展得严重,形成风气,就会造成文学理论研究浮躁化、泡沫化,难以指望有真正的深化与拓展.因此,有必要进行学科反思.同时,加强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样态是在晚清时期古今中西交会互生的情境中诞生并演进而来的,追溯其源头,大体可以概括为章太炎、刘师培、王国维和梁启超所代表的"人文、修辞、审美、社会"四种路向。这四种路向除了各自都有其或隐或显的延续之外,也与当下的"文化研究""形式理论""审美主义"及"社会批判"等文学理论取向,有着潜在的呼应与对接。重新发掘这些既有的资源,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转型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初西方文学理论传入中国,中西方文学理论开始了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过程以中国吸收或引入西方文学理论为主,而缺少双向的交流或对话.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学理论在这一时期各自关注着不同的问题从五四运动到70年代末的社会变革和动荡使中国文学理论与社会政治斗争的联系日益紧密,而此期西方文学理论则将关注的重心转向了文学自身的形式、结构;在70年代,双方的理论兴趣焦点又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演化.直到8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理论开始从"拿来主义"的狂热和浮躁中沉静下来对自身进行反思,中西方文学理论的对话才逐渐形成共同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审美范式文学理论是在特定时期文艺政策、理论资源、学术事件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在文学理论范式转型与知识合法性重建的进程尚未完成之时,从公共性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和反思是有必要的。文学观念趋于多元、“有学术”的文学理论论争、有文化抵抗意味的文论话语生产等公共性特征是值得赓续的审美范式文论传统,但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对审美作“意识哲学”的理解以及它可能存在的本质主义知识观则需要反思、调整和通变。  相似文献   

17.
戏仿是西方文学理论中一个最重要也最模糊含混的概念.从西方文学理论对戏仿的概念定义入手,探寻其理论渊源、学理支撑,从而勾勒出西方文学理论关于戏仿的发展流变史.不仅将关于戏仿的各种西方文学理论联系起来,也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进行重新认识,并且分析戏仿在西方文学理论中从古代到当代的发展脉络,指出戏仿在未来的理论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视中国文学理论的危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时代精神、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也不断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文艺学正是在对现时代文学艺术变化和文学理论自身的双重反思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近些年来,文学创作日益呈现出边缘化和多样化的局面,而文学理论则在各种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下不断“越界”、“扩容”。如何认识文学创作在人类精神文化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确认文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及其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有鉴于此,2005年10月在中南大学举行的“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三位长期从事文艺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结合自己从事文艺学研究和参与文学理论重大问题讨论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与拓展以及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发展分期与历史定位""文学理论批评范式的转换""文学基本性质的多维认知""中国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批评实践与大众文化兴起"诸多方面既取得不俗的成就,又表现出明显不足。自1979年以来延续30余年的"新时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已经结束,但其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话语具有鲜明的西方理论背景,同时在接受西方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自身的合法性。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合法性具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具有异于西方现代性的特质性,现代性不等于西方性;二是民族性是现代性的一种不可否认的表现方式,这成为中国文论现代性合法性的最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