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球化与美国化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面对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深入探讨,文化全球化是否会产生全球文化和文化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文化美国化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可以分为"文化精神"和"文化体系"两个层面。文化精神是由普通民众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创造并且传承的文化信念,是与其生存需求息息相关的情感反应和生活实践规范,体现于其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而文化体系则是学界人士在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所构建的文化话语体系。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系层面被大体解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从来没有被解构,也不可能被解构。具体来看,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以"求真"为旨的西方哲学取代了以"求善"为旨的中国经学。构建中国现代文化话语体系的关键,必须充分尊重中国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真"和"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明”与“文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凭借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是一元的,文化是多元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不同文化系统间相互影响、彼此渗透的过程。而文化系统间要素与功能、结构与建构的复杂关系,又使得这种影响和渗透变得更为复杂。只有将共时的结构主义与历时的建构主义统一起来,才有可能既看到文化系统的自恰性和稳定性,又发现文化变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新闻的“文化味”许佳从新闻学的总体看,专门以文化报道为写作对象的新闻,被习惯地称之为文化新闻。它与其它新闻报道一样,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文化新闻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精神产品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人们直接需...  相似文献   

5.
毛元晶 《南方论刊》2007,(11):84-85
"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该文从不同方面对"文化"进行了解读,并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演变和"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文化学极其关键和重要的基本概念.其现代含义甚为广泛而复杂,很难给它下一个能博得大家共识的简单的定义. 在中国固有的语言系统中,"文化"是"文"和"化"两个字的复合."文"的本义指在胸前刻的花纹,进而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初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后引申用于教行、迁善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文化产业繁荣的同时,从整体上对城市及社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战略性观照,将文化的思维贯穿在城市的整体发展中的文化规划理论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需要。法兰克福学派从美学和意识形态两个维度对文化工业的勃兴进行了批判,不但为我们认识文化工业的文化意义提供了另一种思想坐标,同时也给我们进行城市文化规划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8.
都市文化研究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不过无论中西,现代性的历程是人类城市发展历史的关键转折:现代性的进程促进了都市的急剧膨胀,现代性也在都市中迷茫,最后,现代性在都市中终结。正如本雅明等人的研究表明的那样,现代性本身的问题在都市的空间结构和生活方式上得到某种清晰的再现:现代性进程从其一开始起,它就相信它比古代世界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掌握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代中国文化引进的矛盾和困境入手,对文化认同的两种模式即“文化了解模式”和“文化理解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文化理解”是文化引进的基本规律,通过对文化热中的“中国西方思潮”的反思,得出结论:成功的文化引进,包括“忠实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转化”两个过程,由此就必须进行文化心态、文化生态、文化转译和文化要素的耦合、文化力的定位、文化体系的再创造六个方面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工业”与“消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资本与科技联姻,催生出一种以工业生产方式和复制技术制造文化产品的行业--"文化工业",文化开始了它的自我异化进程.20世纪后半叶,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这一进程大大加快,文化最终被资本所控制,成为其获取利润的重要工具.20世纪50-6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了"消费时代",消费成了社会的最高利益和最终目的,人成了商品消费和无限膨胀的物欲追求的奴隶.事实上,每一种文明都包含两种基本组成部分,即物质性生产和精神性创造,"文化"便是超越物质性的思想性、精神性、艺术性的创造.当一种文明仅重视物质增长而忽视精神创造,甚至容忍精神性资源被物质欲望和需要所侵蚀,那么,这种文明将变得越来越粗俗,它的前途和命运也就值得忧虑了.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这一观点比较流行,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西方哲学家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出发,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文化的非文化化或文化的亚文化化现象,探讨这一现象的表现、特征、本质、后果、历史根源和深刻原因,揭示遏制这一现象,挽救高雅文化的出路:人类的进步、灵魂的觉醒、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一词由来久远,英文为Culture,源自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以往人们大都取的是文治教化之意,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词义相关,但不完全相同。在十八世纪以后的西方社会中,文化词义逐渐演化为个人和民族的知识、思想、精神素养、文学、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乃至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文化热”已经出现,文化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研究和包括政治经济改革、文艺实践乃至生活方式变迁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理论工作。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概念的界定究竟如何呢? 这使我们想到《大般涅槃经·寿命品》上的一句话:“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巧炎,亦如画水,随画随合。”文化亦如是。文化正是在时间流中,在人的活动和动作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中呈现、扩大、淡漠、消失;每一瞬间,有明明白白的“文化”在,但  相似文献   

16.
所谓先进文化 ,是指那些顺应历史潮流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 ,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文化。先进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本质上必须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必须是顺应历史潮流、并代表前进方向的 ,否则就是落后文化、反动文化或文化垃圾。一、历史上的先进文化。纵观中外历史 ,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进步的阶级、成功的统治者 ,总是要提倡或建树先进文化 ,总是要代表文化前进的方向。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他们取得统治地位的初期都曾创造过或代表着当时的先进文化 ,如中国战国时期的百…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养老”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文化关涉两个话题,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生活。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里,人是文化的生物。我们的生活处处可见文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读到的“最好”的书,是柏杨称之为“武则天时期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的由酷吏来俊臣所著的《罗织经》(马树全注译本),他对专制文化的深刻体悟与坦白表达,对于我们认识人性邪恶的一面及其在专制条件下可能肆虐的程度,极富震撼力。近来读李臖平教授所著《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耳目为之一新,感觉就其大命题而言,可与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余英时的“士文化”鼎足而三。三人的研究对象不尽一致,大概念(游民、门客、士)的内涵有别,外延有分殊有叠合,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人口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1992年提出的“人口文化”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认真探讨了其内涵与外延以及人口文化的变迁问题。本文是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把握“人口文化”的,穷根追溯之下,发现人口文化是一个五维的结构体系。本项讨论指出了“人口文化”工作日趋重要的政策涵义,同时也在理论上为正在酝酿中的“人口文化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谭国武 《理论界》2023,(12):71-80
红山文化积石冢或“坛庙冢”三位一体的组合是牛河梁红山文化的主要特色,其形制、性质、礼仪及文化动因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五千年,因此,可谓中国冢墓制度乃至整个祭祀礼仪制度之源,充分体现出“礼出红山”的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因此,从语源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冢”文字意识的发生与形体创制理据,就具有中华文明探源的意义。冢、种同声相借,红山文化积石冢之“冢”即种子之“种”。初民之所以把已逝的先人埋在地下,以冢封之,正是祈望先人回到大自然母腹,回到种子,然后像谷物一样,生出更多的可以赓续种族、传宗接代的籽实,这是积石冢创制的真正动因,也是中国祭祀文化乃至整个礼制文化形成的原初动机。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中国文化“生生之仁”的核心精神,生养出“天人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