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帝王名号的政治文化功能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王名号作为一个历史动态观念,其政治文化功能体现为政治合法性、政治社会化、整合社会的控制机制、特殊的思维定式等几个方面。帝王名号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君主专制的稳固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封建迷信性。质言之,帝王名号是专制王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3.
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功能,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塑造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国内政党形象的塑造,中国共产党国际政党形象的塑造;进行宣传教育——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扩大政治参与,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积极应对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4.
5.
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受到政治组织控制,中国的政治传播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科层的层级与链条过长,也使信息传播中的失真较为严重.互联网的出现使政治传播呈现出扁平化和非线性的特点.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互联网的最大功能在于打破了政治传播的科层制,使得层级传播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去科层化"的互联网重构了政治科层体系中的信息沟通,减少了传播的层级,提高了系统内的透明度,为政治决策提供了较为真实的信息环境.去科层化的互联网也重构了政治体系内的权力关系,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民意间的博弈格局发生一定变化.在中国的政治转型中,互联网对民主化的推动是通过"去科层化"的机制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唐英 《天府新论》2003,(3):108-110
政治信息传播首先是一种组织行为 ,其显然的组织性和明确的目标性 ,使其被赋予了组织传播的内涵。政治信息传播究其实质不过是政治组织所进行的社会化程度极高的组织传播。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一种政治社会化媒介,是积极先进的变革力量,深刻影响到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生活状况和个人的思想观念,影响到人们对待整体政治体系和自身政治角色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的导向。因此,研究网络传播的政治特征对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推进我国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范畴。政治传播是政治信息在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系统的运行过程。公共性由于其政治品性与政治传播关联。政治传播作为由政治体系、传播媒介与公共舆论三个要素互动所构成的有机过程,其公共性体现在过程、内容和效果三个层面。政治传播过程的公共性是指政治传播是依据公共舆论调整政治活动、谋求公众支持的过程。政治传播内容的公共性强调政治信息在政务公开、政府新闻发布、政府危机管理、政府公共关系等政治活动中的公开传播。政治传播效果的公共性强调民意调查等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新时期,中国政治传播面临转型,急需政治传播的新观念、新话语体系、新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艳丽 《理论界》2009,(3):43-45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的稳定和发展,而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政治社会化传播主导政治文化.而且政治文化的作用又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政治文化借助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传递基本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沟通公民思想,主导政治文化,维持公民对政治体系的忠诚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播媒介的商业化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媒对广告的依赖越来越强,广告对传媒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无论是读报刊、听广播,还是看电视,只要我们使用的是由广告赞助的媒介,那么进入的就将是一个由广告商和媒介单位密切合作而构筑的世界。在广告商的利益诉求下,媒介刊播什么,如何刊播,都会程度不同地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政治视觉传播是"政治传播"和"视觉传播"的交叉领域,具有传播符号的隐喻性、传播内容的故事性、传播对象的分众化、传播视角的小微叙事、传播过程的对话性等特征。采用视觉话语面向公众开展政治传播,能够弥补新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缺憾,增强公众的政治认同,提升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但也面临缺乏情感力量、话语空间闭塞、视觉艺术匮乏等挑战,应该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对象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走中国特色政治视觉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政治传播有效性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兰州学刊》2004,(4):13-15
要提高政治传播的效果 ,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情况 ,正确把握受众的接受心理 ,运用注意原理 ,增加对受众的吸引力 ,同时应提高传播息信源的可信度 ,讲究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理解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视角。抒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近代以来情感的政治化更为明显,情感既是政党或政府宣传与治理的技术和工具,也是民众进行社会抗争的资源和策略。情感的政治化过程,体现了如下逻辑:倾向于将社会问题情感化,个人情感集体化,其中隐含着"我们—他们"的二元对立色彩,情感被政治立场裹挟;情感政治化的表面是情感话语表达,背后则是意识形态运作。被政治化的情感,在进行政治动员、获取社会支持方面效能显著,但若利用过度,则会造成公众情感透支和社会治理的非理性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的新闻传播体制同政治制度之间是一种互动、互助的共生关系。1949—1956年间的新闻传播体制与政治制度的高度协同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形成以宣传员和报告员为骨干,层层沟通联系、覆盖全社会的国家宣传网。集体组织读报、广播大会等制度化的宣传方式将大众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政治传播体制。  相似文献   

17.
在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层面,导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传播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要求中国政治传播进行角色转变:从政治传播层面促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提高多元行动者政治传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增强制度和治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通过政治传播促进政府与公民、国家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使治理走向"善治"。在运行机制层面,伴随着自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从三个方面促进中国政治传播运行机制的现代化:一是从政党领导和职能方面促进政治传播的制度化;二是政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促进公共舆论的政策转换;三是政治传播的民主化,通过包容表达、鼓励对话,借助新的媒体技术,促进单向和对流的政治传播向双向互动的政治沟通秩序转变。在价值层面,中国政治传播的现代化需要不断推进"国家能力"、"法治"和"民主"三种现代价值的实现,同时平衡和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战争是一种政治行为。一般情况下,它代表着利益或政治思想相左的集团或阶级之间的对抗。战争利用特殊渠道和方式,将集团或阶级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等蕴涵在战争的过程与结果之中,并加以传播。特别是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战争,对政治思想的传播具有巨大的动力学意义和选择确定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在群体传播时代,情感之于政治传播,既反映群体时代政治传播的复杂性,又为认识这种复杂性提供了可能.作为政治传播主体,政府在传播态度上随传播关系的变化而发生与之相适应的改变.同时,在公众中,个人情感的不可控,使我们更加难以预知政治传播的效果.因此,在政治传播中,寻找熟悉的符号,强化信任,并将这种正面的信任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稳定的情感,是我们认识政治传播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