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雪松 《社会科学战线》2022,324(6):187-197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与关键分析路径,在秉承政治科学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汲取社会科学多样化的学术资源,在方法更新和领域拓展的过程中与新制度主义其他流派持续对话,提出了整合结构主义和历史取向的理论主张与解释框架。历史制度主义对经验研究中长时段、结构性、跨领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作出阐释,构建了路径依赖、正向反馈、关键节点等多种理论模型,持续关注制度的起源与特点、制度对政治行为的作用方式、制度变迁类型及动力机制等理论与现实议题。对历史制度主义的学术背景、演进历程与内在机理进行多线索的学理检视,不仅能够充分把握该流派的基本范畴、理论前沿与主要贡献,还可以在客观分析既有研究不足的同时全面展望历史制度主义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组织分析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关键分析路径与重要研究派别,从文化及认知角度阐释制度的结构性影响,凭借独具特色的合法化制度逻辑,充分解释社会秩序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组织分析制度主义从社会学制度分析传统与卡耐基学派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资源,诞生于组织理论分析范式转换与研究议题拓展的理论背景之下,在认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现象学社会学的推动下,围绕组织同构问题形成文化及认知研究取向的学派身份认同。组织分析制度主义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分析层次保持连贯的理论逻辑,促进制度个体主义、方法论制度主义、认知过程研究等方法更新,持续探索合法性的来源与类型、组织形态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内在关系、制度变迁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方式等议题。客观评价组织分析制度主义的学术地位、理论观点与研究特色,需在归纳组织分析制度主义的理论贡献和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科学的知识图景发生了变化.它的标志是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渐渐消退,而理性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兴起.这三派理论主张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理论的主流.行为主义并没有因革命高潮过去而从政治科学界消失,相反它成为当代政治科学进行专业训练的一个基本方法.从经济学理论中派生出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力图构建出一套新的解释政治现象的分析模型和框架.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发展非常迅速,是当前西方政治科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4.
5.
在批判行为主义和选择性吸收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制度主义重申制度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以理性人假设为起点,融合了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和经济学中的行为理论,以行动者为中心考察制度与行为的互动关系。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假定行动者的理性动机外生于制度环境,坚持功能主义的视角,这也导致其相关分析陷入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6.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一体化进程,欧盟已经发展成为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的统一体。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政策网络模型在解释欧盟政策过程时各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把二者结合起来,构建出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框架用于欧盟的政策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欧盟的政策过程,也为欧盟政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主义是在对行为主义理论方法加以批判的基础上重新将制度引入政治学研究的。新制度主义中的诸流派在制度内涵、研究层面、研究角度和对本体论的认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主要流派从不同研究维度入手,揭示人类行为及其与制度间的互动关系,在对政治现象的解释上各有特色。这三个流派在发展中既有所不同,又显现出融合的趋势,使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拓宽,从而推动了政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分析"范式",在美国政治学界中占主导地位,而在我国政治学界的研究和运用则刚刚起步.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系统考察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方法论特征,并反思其深层次本体论、认识论基础,最后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方法论评析的视角思考其在我国政治学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述评--政治学研究的社会学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为代表的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社会人”的假设基础之上。个人的政治行动受到制度的规定和制约,不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个人的偏好不是既定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塑造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能够创造共同的文化和价值,培养公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蒋晓平 《天府新论》2014,(4):108-113
制度与行动关系是社会学制度研究的重要议题,社会学中的一般行动理论与实践行动理论分别构成了社会学早期制度研究和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微观社会学基础。社会学早期制度研究特别强调制度中的规范与价值观要素,制度通过个体人格系统对调节性规范或规则体系的内化来对行动发生作用,在制度与行动关系问题上,行动者遵循的是"话语理性"。相反,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将认知因素上升至核心地位,制度凭借制度环境中生成的合法性机制通过行动者的制度认知、意义建构对行动选择产生影响,在制度与行动的关系问题上行动者遵循的是"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究的基本问题是理性选择理论的逻辑起点发展脉络是什么.首先对理性选择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追根溯源,从中挑选一些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学术脉络的梳理,发现其内在的演变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丽 《理论界》2009,(1):195-196
理性历史制度主义是理性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合成物".这一理论主要应用于欧盟内的制度互动研究.它侧重于解释欧盟制度框架内的非正式制度的产生和演变,从而为全面地理解欧盟内的制度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理性选择、偏好稳定、完全信息的内在假定与选择自由、价格充分弹性、纯经济预算约束、零流动约束的外在假定,利用外在的预算约束与内在的偏好这种二分法的研究范式建立起来的新古典理性选择模型拥有了其无与伦比的简约美,然而却以牺牲了其对真实世界的解释力为代价。我们在概述理性选择模型的分析逻辑基础上,对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质疑,进而在探讨偏好、制度与选择三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理性选择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尝试构建了一般化的理性行为者模型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理论,是新制度学派分析制度变迁的理论工具之一。制度安排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和制度功能的有限性是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具有不同起源的意识形态却有着一些共同的本质,在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意识形态具有制度的、经济的和社会管理的功能。作为制度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一种成功的意识形态应该具有全面性、灵活性、全局性、合理性和包容性。研究新制度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合理思想,可以完善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认识,可以纠正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功能方面的偏差,它有助于我们构建适合国情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同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中"渐进"和"理性"的逻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十几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改革实践对比,渐进式变迁已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这意味着人类不可能理解和承受激进式的社会变革运动的巨大影响.同时,改革不但呼唤新的制度,而且需要对新的行为模式加以学习.政府、企业、银行和其它部门,甚至一般家庭,都必须逐渐改变原来的行为,并尽快学会新的模式,这一过程绝不可能朝发夕至.  相似文献   

16.
从新制度主义看历史制度主义及其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制度主义是作为对传统制度研究的继承以及对“行为主义革命”的反动而出现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范式 ,历史制度主义是这种范式中的一个研究派别 ,它以新制度主义的基本思路对历史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从各国历史发展和比较的过程中去探求制度变迁的不同过程 ,寻求在稳定的制度安排下政策变化的根源 ,以及政治制度与政治观念的互动作用 ,以解释在特定制度局限下观念变革如何能导致政策变化。作为一个派别 ,历史制度主义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因而历史制度主义对政治学研究也有独特的贡献 ;当然 ,历史制度主义也存在一些基本的理论缺陷 ,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滞后性 ,在预测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逻辑上的“事后描述”以及“观念”解释的模糊性上  相似文献   

17.
理性选择理论和制度主义理论是经济社会学的两种重要理论视角.在关于家庭行为的分析中,贝克尔坚持以效用最大化、偏好稳定、市场均衡等基本假设为基础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运用成本-收益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家庭内个体理性选择行为.然而,在制度主义理论看来,贝克尔的理性选择分析忽视了宏大的外在制度性因素以及理性来源的社会性建构,不能有效说明家庭行为.因此,应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立场出发,基于中国当代社会现实,提出家庭制度主义分析下的另一种景象.其中,国家、市场、文化、社会观念等制度共同影响和塑造了家庭行为.  相似文献   

18.
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与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逐渐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相当矛盾的现象——“既有土地流转的迫切需要,又存在大量的土地抛荒”。这说明我们的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在目前的制度约束下农户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无法在土地流转中得到真正实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农地流转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冬云  孔庆赟 《兰州学刊》2006,(7):104-105,99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基础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使一个国家具有极大创新精神,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模仿发达国家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但经济发展依然停滞。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制度安排是一个更具“人为性”的自觉设计过程,缺乏一个富于创新活力的微观群体和有效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晶 《东南学术》2013,(1):40-49
新制度主义在当前制度研究领域居于主流地位,其有别于设计和追求美好制度体制的旧制度主义,并在批判"低度社会化"的政治学行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对新旧制度主义的研究路径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着行动者从缺席到复归的发展脉络。新制度主义内部存在诸多分歧,但这些基于不同本体论、认识论的分支学派却共同关注于制度中的行动与理念因素,新制度主义之理论内核即为重新发现并诠释制度与行动者间的辩证互动关系。新制度主义对行动者及其理念的关注使其超越了结构与行动、制度与观念二元对立的思维,不仅在方法论意义上具有革命意义,也增加了制度主义进路的解释力度与范围;不仅使制度研究更加接近于真实的制度世界,也在弱化制度刚性约束的同时,增强了个体对制度规范的认同与承诺,最终提升制度实践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内核为分析当前廉政建设制度实践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对构建新的廉政建设制度空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