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代经济的信用特征对成型于商品经济时代的主流货币理论构成全面挑战。主流货币理论将货币本质理解为商品,并采取了基于交易媒介职能的一般均衡与数量论分析和基于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与资产选择分析,但这两种分析框架都难以阐明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本质上,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信用。只有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能够从根本上弥补主流货币理论的种种不足,为分析现代信用经济运行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于解释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天量货币不会带来超级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也很有现实意义,进而为理解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代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7,(3)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伦理价值理性主导逐步到经济工具理性支配的转向,货币的理性化是这一转向在经济领域的体现。货币在形式方面经历了简单自然物——贵金属加工物——纸币——虚拟货币的历史过程;在内容方面则从具有自然属性的一般等价物到具有天然内在价值的贵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最终趋向超主权货币或去主权货币。一般授受性是货币的本质特性,货币的"魔魅"是其一般授受性的基础。在货币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魔魅"表现形式,越是靠前的阶段越以自然属性和天然价值为特征。所谓理性祛魅就是货币发展各个阶段的自然属性和天然价值逐渐被祛除,乃至分别被人为形态和创造出的信用所代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交易是理解货币的产生、演变的起点和切入口,交易的本质是信用关系,交易依靠信用才能维持。而信用本身也不能独立存在,它需要有相应的保证机制。这种保证机制在交易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遵循的是隐契约信用→正式契约信用→权威契约信用的规律。而货币的产生以及货币的国家化、国际化正是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在交易的演进过程中自发产生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4.
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似无讨论的必要。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说明,许多经济学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是混乱的,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法正相反。在经济学著作中,讲到货币的本质时,一般都说,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例如,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货币”条中的定义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林与权等同志编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货币流通与信用》一书中说:“货币是商品;但它与普通的商品不同,是特殊的商  相似文献   

5.
货币是作为法定支付手段的一般等价物,具有法定唯一性、国家信用性和高度流通性三大特点.货币电子化并未产生新的法定货币形式.<物权法>颁布后应该对货币的"占有即所有"规则进行全面审视.货币不能直接适用绝大多数动产物权制度,在物的分类中也表现出极强的特殊性,应将之作为一般等价物,从传统民法对一般物的分类中抽离出来,适用特殊物格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交换过程的产物,货币形式是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固定在一种商品上的反映。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工农业产品还要采取商品价值形式,还要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成为社会主义现阶段必然的不可缺少的经济要素。我国人民币是世界上比较稳定的一种货币,它不仅在国内经济生活中起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货币、支付手段的作用,而且随着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还在国际上逐步起着国际货币的作用。要使人民币在这些方面不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依山  刘强 《文史哲》2021,(5):154-164+168
本质与形式是理解货币问题的关键,二者不可分割并统一于货币的演化逻辑。货币演化以货币起源矛盾为始,经实物货币、信用货币和后信用货币三个发展阶段。以演化博弈的思想来看,货币形式的演变是博弈的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发展,货币的本质也蕴含其中。但货币本质问题又超越了形式演化博弈,上升至一个三维世界的综合分析框架。从而,货币的本质最终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契约秩序,这种秩序是主观偏好选择与客观资源约束的结合与抽象,是主客观的统一。同时,货币秩序不断扩展其适用的界域,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宏大复杂秩序的重要一环,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构成一种正向循环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经了三种交易形式 :实物交易、货币交易、信用交易三个阶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易行为 ,也就产生了交易活动中的信用关系。特别是以物易物的交易进化到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易之后 ,商品的赊销和货币的借贷行为便逐步普遍化 ,信用关系就成了商品交换行为的常见伴生物。现代信用工具的使用 ,都建立在信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 ,信用乃现代社会之根基。生活中 ,无信用 ,则无交换可言 ;无信用 ,则无贸易可言 ;无信用 ,金融无从谈起 ;无信用 ,市场经济无法存在。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而契约又是以信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9.
货币的本质规定与拜物教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物教"是一种典型的文明病症,拜物教批判构成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必须深入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层面;进而深入到商品价值形式及其历史运动的层面。马克思的分析表明,货币之谜源于商品之谜,货币的神秘性源于商品的神秘性,货币拜物教源于商品拜物教,而商品之谜、商品的神秘性和商品拜物教则产生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此,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消除人们的拜物教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货币是什么商品关于货币是什么商品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看法很不一致。近二、三年来,争论是在“货币是特殊商品吗”与“货币是一般商品吗”这两种对立的意见中展开的。争论的双方都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论根据。其实,在我国出版的教材、辞典、辞海、专著和论文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表述:一种表述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或“货币是固定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而比较流行的表述则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有人认为:“作为货币商品,它只能是一般商品,而不是特殊商品”,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原著的理解不同,因此,为了弄清哪一种表述准确,我们就要从研究原著入手。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月刊》1981年第6期发表了韦行、齐杜蘅两同志的《货币是特殊商品吗》一文。该文断言“作为货币商品,它只能是一般商品,而不是特殊商品”;只有“一般商品”才是货币的本质所在和正确定义。对此,本人不敢苟同。下面我谈点自己的看法。韦、齐两同志认为,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特殊等价物的‘特殊’同特殊商品的‘特殊’是一样意思”,当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后,特殊等价物转化为一般等价物,特殊商  相似文献   

12.
货币理论是金融理论的基础,要理解金融资本权力的产生和金融寡头社会统治的必然性,首先必须了解货币以及货币资本的内在本质.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信用—金融的系统性理论说明了:商品及其商品社会的内在矛盾是货币权力产生的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的整个货币——信用制度又造成了货币权力转化为以单纯利用货币资本占有权来收息为标志的金融资本社会权力的现实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金融寡头得以产生和其社会统治向现实性转化的根本条件,而对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则进一步加强了金融寡头的统治和掠夺.  相似文献   

13.
赵爱玲 《齐鲁学刊》2007,25(5):117-12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集中论述了其信用思想。他认为信用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以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高利贷资本存在,但信用真正大范围地发展和发挥作用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学范畴,也是一种人格主张、一种公众信仰,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信用产生的必然性及信用内涵的复合性,一方面决定了其在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必然具有的双重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也蕴涵着资本主义信用作为一项关系范畴的本质和秘密。  相似文献   

14.
梁建洪 《理论界》2014,(4):36-39
数学化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主流趋势。从技术层面考察,经济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作为技术中介,起到了沟通经济学与数学桥梁的作用。虽然经济学数学化是西方经济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而马克思经济学则对这一问题做出深刻的解读。马克思主义认为,货币的实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价值形态上,货币与其他商品没有差异,这一质的共同性是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经济诸量才能够转化为同一的货币量,进而进行数学上的计量和运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商品、货币、信用等范畴到虚拟资本的论述,以及人类社会经由商品经济发展以来逐步演变过程的剖析,本文认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和竞争框架的社会关系下,以货币及其本身的延伸(包括股票、债券、各种金融衍生物等货币的资本化形式)为代表的当代虚拟经济,在本质上即是一种货币经济,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实物经济".这样,虚拟经济的各种运动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解释了我国当前的有效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货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从金本位制转化为信用货币制度,黄金作为货币商品的地位,即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性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在我国的四化建设过程中,人民币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黄金非货币化、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等问题,已引起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这种探讨不仅有助于认识人民币的性质、有助于正确制定社会主义的货币政策、物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1958年第5期刊登了骆耕漠同志《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底必要性和过渡性》一文。该文从把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关系划分为实质上的商品和形式上的商品出发,演绎式地把货币划分为一般等价物和隐蔽的劳动券。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现阶段,货币具有两重属性:在国家和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8.
曾庆鹏 《学术研究》2013,(7):87-93,16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作为信用货币的国家。从铸币税的意义上看,中国的信用货币可以最早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白鹿皮币",而铸币税的垄断权是明朝之前各朝代中国信用货币兴与衰的一条主线。铸币税垄断与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政治抱负,或边患连绵或穷兵黩武的军事需要相联系,形成中国独特的信用货币文化。  相似文献   

19.
货币的本质在不同社会形态内会不会改变?货币是否因被不同阶级利用而改变其本质? 江诗永、王翚等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货币最一般的本质,货币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着具体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货币的具体的社会本质。也就是说,货币的本质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货币的一般性质是不变的,它的具体社会本质,是一个可变的因素,由于具体历史条件下商品生产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这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时髦论点。笔者认为,这一论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不是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作了科学说明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我们知道,商品经济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作为商品价值独立存在形式的货币还是资本运动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是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的事。当一个劳动者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用这些商品换到的货币,去交换别人生产的商品时,他是用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交换别人劳动创造的同样价值。货币在这里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起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只有当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即让其劳动,一方面生产山新的商品;另一方面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马克思说:“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沦》第1卷,第193页)。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