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一般、商品生产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撇开物质内容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个不同角度研究和界定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搞清和正确认识这些复杂的论述,有利于理顺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无差别的不受剥削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到了该抛弃旧的剥削观念的时候了 ,要给剥削重新定义。劳动有社会属性 ,价值生产没有社会属性 ,只有统一的市场属性。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是活劳动创造的 ,但劳动要能创造价值必须借助其他生产要素的帮助 ,因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各有理据 ,应当分开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和其他参与要素共享。资本参与收益分配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3.
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建构中,异化劳动理论无疑是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制高点.青年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来源于黑格尔又超越了黑格尔.在黑格尔那里,劳动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行为,是自由的真正“显现”,其本质是一种精神劳动.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黑格尔的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把劳动概念注入人本主义逻辑,通过对劳动异化和资本的批判,从而实现了精神劳动向现实劳动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教师的劳动具有一般劳动最基本的特征 ,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符合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量的分析。承认教师的劳动是生产性的劳动 ,有利于在教师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有利于重新构建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教育体制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颜鹏飞、刘解龙等教授就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必要性和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等问题作了历史的、比较的和辩证的分析和研究。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同公平和效率的讨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7.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它的可能性就在于,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能够将稀少性概念引入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能够确立非物质产品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仅消灭了剥削阶级 ,而且劳动者的队伍、劳动的范围明显扩大。资本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在本质上是所有权在经济利益上的实现 ,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参与收入分配 ,核心是突出了科技型、知识型劳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在 ,人们公认私营企业家是劳动者 ,实际上就使得私营经济的性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相比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解析劳动     
郑克中 《东岳论丛》2003,24(5):68-71
劳动概念在政治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这一概念从来就没有被科学地界定过 ,一旦将其纳入到科学的视野中 ,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 ,它与我们通常的理解几乎是大相径庭的。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根本不可能成为劳动的基本属性 ,劳动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的谋生手段。对这一观念的新的解释 ,将导致人们对劳动分工即社会职业分工产生革命性的认识 ,进而也会对未来社会进化趋势的理解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王克忠 《社会科学》2002,26(1):16-19
文章提出 ,在当今时代“新的实际”条件下 ,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并对经营劳动和科学劳动及其价值创造的特点进行了重新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14.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深化对价值理论的讨论之中,深化对劳动的认识是根本性的要求。现时代劳动具有劳动工具重大创新、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劳动结构重大变化、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作用突出等主要特征。而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劳动整体性和常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认识劳动整体的价值创造作用,区分价值创造与价值归属的不同,深刻认识价值归属的主体性和常态性。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颁布实施l2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立法的背景、立法技术的局限、对劳动关系本质的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关系在转型时期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劳动法》存在不少的缺陷,修改劳动法己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在全面分析劳动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立法体系、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修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生是否享有劳动权的争论是学界热议但悬而未决的课题。中国宪法及劳动法律规范分析可以推演出的基本性结论是:中国大学生具备劳动者基础法理特征。针对实然法上的中国大学生劳动权益相关法律规范存在缺失的困境,对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法律规范,应以非全日制用工对中国大学生劳动行为进行界定。中国大学生享有劳动权益的落实需要对大学生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的期限、劳动工时制度、劳动条件等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厘清。  相似文献   

18.
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回答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9.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应该被看作是仅仅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而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归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同时并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二者之间不存在一种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异化劳动的内在张力与人的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及异化劳动是马克思论述人的本质,进而分析、研究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概念。在劳动中蕴涵着自由活动和强迫劳动两种不同的含义,而且这两种含义之间存在内在张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表现为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中也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劳动者内在生命本质的丧失,一是劳动者获得全面解放的可能。共产主义正是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社会运动,同时也是扬弃异化劳动的理想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