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骋 《人力资源管理》2012,(11):158-159
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动超过其合理限度的部分。本文基于人才流失总体水平和人才流失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组织中人才流失状况计量的一般计算方法和一种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严重流失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顺利发展的瓶颈。论文介绍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状况及危害,分析了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避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压力源造成员工的工作压力失衡,有可能导致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有形和无形的损失.从工作压力的角度探讨人才流失预警,构建基于工作压力的人才流失预警模型,分析了工作压力阈值的测量方法,探讨了警报级别的判定方法,并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提出人才流失的预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必须把人的工作做好,但是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人才流失的状况确实非常严重,企业留不住人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企业如何留住人、用好人已经成为企业现在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人才流失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人才流失原因,分别从企业自身管理、人本原则以及心理契约构建的角度来探索解决策略,以期为企业日后减少人才流失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竞争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有地质勘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日趋严重,阻碍了国有地质勘查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该国有地质勘查企业的实际状况,分析人才流失的成因,并提出国有地质勘查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峻,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企业特色的留住人才的对策。本文针对人才流失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分析了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提出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用人制度;加强对企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企业决策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几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危害、企业应对人才流失的对策三个方面对人才流失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无论怎么好的企业,人才流动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核心人才流失的应对体系。核心人才流失应对体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证。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已成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首要的战略性资源 ,人才成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成功的宝贵财富。市场的竞争 ,实质上就是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近年来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企业 ,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这必须引起人们的高重视 ,既要充分认识人才流失的原因 ,又要看到人才资源流失的消极影响 ,更要采取积极对策 ,使人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才市场持续活跃。根据知名咨询公司公开数据:近3年来,高端人才市场涨薪幅度接近10%,其中高科技、外资银行成为领跑行业。而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也极为严重,高端人才市场离职率15%,而基层员工流失率则达到了33%。笔者所在的航运业也未能免俗,高端人才流失率虽然低于市场水平,但基层船员流失率达到了36%。在现有市场环境下,高用人需求、高涨薪幅度和高离职率给了企业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何保持和提高员工敬业度?笔者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人才安全是党的执政安全体系中最本质的安全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才建设成绩斐然。但目前人才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人才总量相对偏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人才观念滞后、体制不健全,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三是人才资源外流严重,削弱了我国人才队伍的实力;四是投入不足,后续人才培养乏力。强化人才安全,一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保障人才的供给安全;二是要加强高层次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人才队伍质量安全;三是要完善人才吸引和使用机制,保障人才效能安全;四是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法律化,保障人才流动安全;五是要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保障人才工作方向安全。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酒店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酒店的人才管理兼具投资性大和流动性强的特点,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才投资、又防止人才过度流失是酒店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人才流动的增智效应理论,人才的合理流动将带来酒店业的发展;即使显而易见的酒店业之间的人才流失,也会带来酒店人才开发管理中深层次的增智效应,必将有利于提升酒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并给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然而人力资本流失却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失既有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的原因——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组织管理的不规范。西部地区应当采取一系列留住和吸引人力资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针对企业人才稀缺,且又人才外流的问题,文章结合大集团公司的人才运营经验,研究建立一套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对员工进行潜能开发和综合能力培养,让企业具备自己培养人才的能力,形成企业人才池,进而进行人才高效运营,推动企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才使用税开征的理论依据与税制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企事业单位与国家在人才培养付费与使用受益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直接负担教育用费的成本分担和收益分享机制,消除人才使用中现存的闲置浪费、效率不高现象,增加教育资金筹集的新渠道。本文建议开征人才使用税取代教育附加,并对人才使用税开征的理论依据、社会效应及税制设计等展开系统、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才相对论是一个包括能力、结构、环境、发展相对论在内的完整系列的较高层次的人才管理系统工程。随着中国加入WTO,竞争日益激烈,人才作用日益突显;而人才能力相对论中关于人才的长处短处与能力和需求关系、人才结构相对论中关于年龄、专业、气质结构、人才环境相对论中关于生活、工作、政策环境、人才发展相对论中关于培训培养有发展后劲的专业、实干型人才的理论,对于中国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组织的人才管理,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是人力资本中最优秀的群体,人才的合理流动会产生聚集现象,而当人才聚集现象在一定环境下发生质变时,就会产生人才的聚集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分为不经济效应和经济效应,其中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信息共享效应等8个特征。就我国目前来看,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人才观,制定积极的人才流动政策,发展人力资本市场以及优化人才聚集环境等是促使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效应向经济效应转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吸纳人才需要投入成本,同时能够获得人才收益。以广东地区为例,因为成本投入与人才收益的不相符,导致中小企业人才流动现象显著,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成本耗费加大、劳动生产力降低、企业技术进步受阻、企业形象受损,企业信任度降低等危害。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企业文化、体制不健全、商业泄密、企业成本影响等导致了人才流失。因此,中小企业需采取创造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构建多种合理的管理机制等有效措施,留住人才,降低人才吸纳成本,创造较高的人才收益。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强国"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一大重要发展战略,体现我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对人才发展的高要求。我国把"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新局面。人才引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集聚的重要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各地区间人才的合理流动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我国鼓励多方式引才并努力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给予引进人才多方面的优惠待遇,以满足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当下我国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各地区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抢人大战"的势头从未减弱。而目前人才的缺失是不少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西部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力资源远不如东部地区,人才的刚性引进方面劣势明显,要想弥补其在东西部人才争夺中的不足,西部地区必须加快转变引才方式,将柔性引才作为开展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就柔性引才的价值诉求看,实行柔性引才是发达国家解决人才问题的成功经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更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柔性引才方式对西部地区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但人才引进难、集聚效应差;人才国际竞争、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西部地区刚性拥有充足的人才越来越困难;柔性引才是国内外解决人才问题的普遍方法,尤其值得西部地区学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在人才的柔性引进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柔性引才的基础条件薄弱;刚性引才惯性突出、柔性引才意识明显不足;国内外人才管控力度强,人才柔性引进空间小;"柔性新人"与"单位旧人"存在矛盾。为此,西部柔性引才需要加强以下路向研究与实践:一要创新人才观念,增强柔性引才意识;二要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拓展柔性引才空间;三要挖掘西部资源,丰富柔性引才方式;四要借助互联网,打造"互联网+"智慧型人才柔性引进新模式;五要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打造柔性引才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跨国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他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培养、招收人才以及在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流机制,是我国企业跨文化经营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