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识社会为人类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历程,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知识社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创造力培养及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知识社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以自由和发展为精神向导,批判技术理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个体的发展潜能,彰显个体的自由精神。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扩展延伸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调整补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组织方式,创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性架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职业技术训练观向智力综合开发观转变;从单一的能力本位现向综合素质观转变;从单一的政府投资、学校办学的封闭形式向社会力量多渠道办学的开放形式转变,从而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3.
对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稳定而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鄙视职业技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广大的社会从业者对职业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谈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的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和支撑,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与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结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供给,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多元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比以往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经济正改变着人类社会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经济建设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必须进行改革,实现五个转变:一是把“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二是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把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一种创新教育的模式;四是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五是把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把教育过程变为一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与人口转变理论王渊明从传统农牧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是一次全方位性的深刻的历史变革。伴随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不仅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要发生变化.人口发展的模式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型。对于人口发展的变化,人们...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面临拐点。从就业角度展开对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分析可以看到,在产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变动注定牵动和影响就业结构变动,从而引起新的教育需求和新的教育供给的多元条件下,社会对高技能职业型人力资本的需求.是现有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的。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亟待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制度创新,开辟新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从一般劳动力要素供给,向高端的知识技能型的职业劳动力要素配置转变。尽快实施国家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制度,建立新的高端化高职教育体系,应当成为提升结构性就业水平的一个可行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重心上移,从过去单一的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毫无疑问,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看,今后一个时期,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当扩大规模及向高层次发展的重点。因此,研究职业大学,特别是当前占主要地位的大专层次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主张实施“双证书教育”,以期同时反映其职业技术属性和教育层次属性。普通高等教育则定位于本科以上层次,实施以学科为本位的学位教育。就两者的课程层面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转变;本科也提出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但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如何处理学科与职业、研究与应用等关系尚不清晰,课程模式尚未形成;此外,顺应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规律和国内实际,“专升本”教育已经开始发展,但调查表明由于其课程目标和课程模式方面的问题,出现对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位教育的双重影响,以致危机到“专升本”教育的健康发展。如何正确定位三者之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模式,以促进三者在独立健康发展基础上,实现相互衔接的和谐发展,将是本文致力探索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呼唤创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谋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永续发展,必须认真审视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致力于冲破传统学历教育的束缚,建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从“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念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转变;摒弃“单干”的教育模式,树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教育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世界发展趋势符合我国情况,完善和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才能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深层次上切实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当下,我国公民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严重背离的现象。文章分析了这种背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且提出寻求这两种理性的统一是我国公民社会责任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境域正面临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模式”变迁,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这种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铸就了中国经济神话;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为此,本文尝试引入“泰坦尼克定律”,并以此为向导,深入剖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相关表征及其成因;并沿此解释框架,探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规避路径,希冀对当前“风险社会学说”提供新的借鉴价值和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高校盲目竞争并与社会期望不相适应这一严峻现实,改变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思维,使大学符合社会的多元期望,培养现代社会里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动因。而现代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知识且能适应未来社会变化,他们将职业视为自我实现的基础。与此相应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就离不开科学研究,因此应用技术大学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应用科技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中还要避免几种危险:避免应用技术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机构”,避免高等教育中的新马尔萨斯倾向,避免以服务地方为由减少政府投入,避免地方本科转型沦为“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激进的社会批判家,他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融人到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现代人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他批判统治者运用技术理性控制人的发展,使人的生存异化,也分析并批判了由此产生的诸多社会悖论问题。他反对单向度技术范式对人的统治,强调运用“新技术”来促进人的爱欲解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以社会结构变迁为基础的,涉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和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引起了公民政治认同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对其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和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治理绩效认同的弱化,对意识形态认同的消解,对制度规则认同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客观上要求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握好"宽进严出"的关口,以期能够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浅析了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素质现状及其成因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健康的道德人格对高职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学生道德人格基本构成要素应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健康的竞争与协作意识,公正、公平和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独立自主、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生态文明和环境道德理念等。  相似文献   

18.
制度设计提供社会的共同基础 ,反映社会系统的规范追求 ,昭示人们的行为去向和禁区 ,是社会改革与变迁的前提 ,也是社会工程活动的核心环节。制度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是社会理性 ,社会理性是社会结构性规定和过程性规定的内在统一。对结构性关系和因果性关系的统分结合分析是社会理性概念存在的原因。用社会理性指导社会制度设计 ,是社会工程活动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9.
粗放式的管理理念与发展模式是造成中国社会管理层面出现漏洞和“真空”的主要原因.“真空”和漏洞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控制失调,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由粗放型社会向精细化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精细化发展对中国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技术作为精细社会建设的推动力,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是构建精细社会的核心与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总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个别民营企业家轻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竞争和压力,对自我价值孜孜不倦的追求与他们独特的个性特征,以及情感的缺失、身心疾病等。因此,对个别民营企业家进行轻生防范和心理调节尤为重要。民营企业家要从社会层面、家庭层面、个人层面进行心理调节。同时,社会、家庭和各界人士应关注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