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刑罚心理效应是刑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着刑罚目的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而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需要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又要具备相应的外部有利条件。这些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刑罚的创制、刑罚的适用和刑罚的执行等几个方面,事实证明,这些外部条件对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刑罚心理效应的这些外部因素进行了系统地考察与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广告的"心理暗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行为受到广告影响不仅有来自个体内部因素,同时还受到个体以外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家庭、社会阶层等情景性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消费者行为是包括广告影响在内的一定情景或背景下产生的.广告心理学认为,广告心理暗示的作用一般分为五个方面:自然情景、社会文化情景、时间情景、任务情景以及以前状态情景.其中重要的是自然情景、社会阶层和家庭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传统情歌创唱者的心理状态是土家族传统情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鄂西土家族传统情歌的总体梳理,发掘土家族传统情歌创唱者心理状态的嬗变性、交揉性、稳定性等特点.并从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历史变迁、民族心理积淀等方面探寻了情歌创唱者产生诸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同时阐发了这种特点发掘与原因探寻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风土与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土是因大气与大地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地域产生的特有现象,而这种特有现象的产生过程需要人来参与,因而风土表现为突出的人文特性。自然与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风土,也就是说风土的构成既包括自然因素,亦有人文因素,其中气候条件在自然因素中作用最大,而风俗习惯则成为人文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旅游古已有之,但现代旅游却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旅游以为人们休闲、商务和其他各项服务为目的,在对其进行经营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它的规模效应。该文在对风土、旅游进行初步考证的基础上,阐述了风土与旅游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从“风土产业”的角度出发,提出“风土旅游”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作为专制主义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牢固精神支柱和文化土壤发挥重要作用。它在 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生产方式、社会政治结构及文化等因素影响。它的基本 特征表现为:伦理型的政治认知评价模式,大同社会的主要政治价值取向,权威主义人格的个体心理层面反映。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德育是忽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单向教育,导致学生处在“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的人格分裂状态,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当前在我国高校广泛展开的人文素质教育,由于它具有以主体性原则为根本指导的特征,它和德育在目标、内容体系和原则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对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其人格有重大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德育功能。因此,必须加强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7.
罗辀重环境德育论思想是其以血性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视利用自然物质环境,也重视营造学校人文心理环境、社区环境,以学校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环境为基础,强化学生德育实践,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统计这门方法论的科学不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和德育价值以及心理价值和文化价值。揭示这三方面的内涵,对发挥学生统计思维,培养学生统计能力,形成良好的智力品质,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知识型员工是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高低是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潜在因素,但其创新能力的实现与扩散取决子知识型员工的心理资本,它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作用.本文从心理资本视角,厘清了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的内涵,在既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条件下,揭示心理资本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分别从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阐释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的培养策略,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从不同侧面促进着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 ,在全面提高个体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共同一致的目标。新时期高校德育广泛引进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方法 ,对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 ,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在理论基础、运作机制、具体内容和原则方法等诸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因此 ,弄清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充分发挥两者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独特作用和有效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赏罚就是缘于主体行为或品质善恶的奖赏与惩罚.善恶与赏罚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加以阐释.从社会学的视角看,道德赏罚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利益关系方面,它是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二、在道德的社会表现形式方面,它是道德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的必要保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道德赏罚是建立在一定的、作为一种行为动力的情感反应基础之上的首先,社会性的情感可以引发道德生活中的社会赏罚;其次,主体针对自己的"自我情感"有时也可以引发道德生活中的"自我赏罚";最后,个体的某种情感体验本身,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特殊的赏或罚.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道德心理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道德心理是社会成员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反映 ,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随社会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急剧转型时期 ,国民的社会心理也因此而发生急剧转型。正确认识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和当代我国社会道德心理的发展和转型问题 ,对构建新型伦理道德体系 ,调控国民社会道德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道德心理,耻感不仅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根据,而且是完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治理、优化社会风俗的道德手段。耻感的培养对于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有悠久历史,整体上是一种“伦理救助”模式。儒家以性善论为主流的人性思想和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道德心理,构成了传统社会救助的伦理道德基础。儒家以“仁”、“德”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均平”的差等分配伦理思想,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无为”的政治伦理和“贵生”的生命伦理思想,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重要补充。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是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道德态度是道德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它以社会心理学家们对“态度”的研究为基础,将皮亚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沙夫茨伯利、斯密、休谟主张的道德情感理论相结合,融合中国古代知行关系的讨论,试图建构一种稳定的基于主体道德认知与情感判断之后所形成的行为倾向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与制度根源,但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所有的学术道德失范都有其主体自身的内在原因,即个体道德免疫力下降进而在学术腐败之社会病毒的侵蚀下发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本文试以道德心理学的视野,对学术道德失范进行心理诊断,探寻学术道德失范的心理之源。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公平感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的社会活动中, 寻求分配或交换的公平与公正、保持心理上的公平感, 是人们行为的一个社会准则, 也是人们判断行为是非的一个伦理标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公平感的产生, 既是人际之间社会比较的结果, 也是社会规范、社会准则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当人感受到不公平时, 会采取种种心理上或行为上的手段, 力图消除不公平, 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思想道德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的核心所在,贯穿于这个道德线索的主要包括"仁"、"礼"、"正名"等思想内涵,这是孔子对完善的社会道德、合理的社会秩序的要求与向往。在心理学的维度观照下,孔子的这种思想道德学说看似是一种对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的规范,其实质则是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具体角色的描述与定位,它规定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具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心理学上的"人格面具"诉求。  相似文献   

19.
荣辱观是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荣辱观的产生、演变,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社会心理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荣辱观是一种道德意识形式,又是一种理论观点或学说,是人们对荣辱问题认识的结晶,有着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德育重要性问题上“道德危机论”以及“社会变迁论”的研究取向比较突显。“社会变迁论”视野更开阔、态度更积极、分析更深入。德育不仅重要,而且很难。其困难之处在于观念的执行。案例教学在于激活学生的道德认知,强化道德实践,从教育学、心理学、及德育学科的角度认识,案例教学是适宜促进道德由知转化为行的途经。在案例教学中坚持价值主导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把握引导方向,引导学生确立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修养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