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邻居这个词在我们土家农村叫做"隔壁"。进了城以后,我随大流,将"隔壁"改成了"邻居"。因为我害怕别人说我是"乡巴佬"。  相似文献   

2.
谢众恩 《社区》2013,(3):60-60
入住小区已经两年了。上楼下楼,遇到对门邻居先是微笑而过,后来发展到站在楼道里聊—下天气。仅此而已。长假,隔壁男邻居敲开我家门。他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说:“我们要回老家过节,能不能把两盆花寄养在您家半个月?”我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隔壁的女邻居抱来一盆芦荟和一盆仙人掌。妻子忙上前迎接,拉她坐下聊天、喝茶。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我家来,聊了会儿家常,告辞的时候夫妻俩说添麻烦了。我和妻子都说:“邻里邻居的,不麻烦,一点儿都不麻烦。”  相似文献   

3.
明一言 《社区》2013,(2):60
入住小区已经两年了。上楼下楼,遇到对门邻居先是微笑而过,后来发展到站在楼道里聊一下天气。仅此而已。长假,隔壁男邻居敲开我家门。他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说:"我们要回老家过节,能不能把两盆花寄养在您家半个月?"我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隔壁的女邻居抱来一盆芦荟和一盆仙人掌。妻子忙上前迎接,拉她坐下聊天、喝茶。这是他们第一次到我家来,聊了会儿家常,告辞的时候夫妻俩说添麻烦了。我和妻子都说:"邻里邻居的,不麻烦,一点儿都不  相似文献   

4.
吴敏 《社区》2012,(22):42
那天,我到姐姐家,发现她家电话机旁边贴着一张"邻里联系卡"。她家单元12户人家的联系电话全在上面,后面还标明每户人家可以帮助邻居的"特长"。姐姐告诉我,说起这张电话联系卡,还有段来历呢。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他们隔壁单元六楼的一户人家暖气漏水,由于这是间空房,暖气水管漏水后,邻居找不到主人,只能眼看着"水  相似文献   

5.
陈惠 《社区》2012,(25):22-23
我是2006年通过社区干部招考,进人社区工作的。没进社区工作之前,我已经在这个社区居住了两年,左右邻居也认识一些,但仅限于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至于人家姓什名谁,谁和谁是一家子,家庭情况怎样,一概不了解。有时遇到和我一起带着孩子在楼下玩的邻居,彼此间想打听一下,又觉得张不开嘴,所以一直以来,邻居之间只限于“点头之交”。  相似文献   

6.
“潜规则”     
小区里有一个活动室,我平时上下班经过门口,总是看到一些退休的老人在里边打扑克、下棋。可能是因为我在处理“牌面事务”上有些天份,对打牌很灵光,尤其打“八十分”,我在单位里算得上是打牌的高手。但我没有“瘾”,并不会在上面花太多时间。所以很少去小区里的活动室。“五一”长假待在家中,时间长了就下楼看看,走到到活动室看到有人正在打“八十分”。谁输了,谁就为桌上大家嗑的一袋2元钱的瓜子埋单。我的邻居退休的老张和小卖部小李是对家,我的另一家邻居老江与一个戴眼镜的老师傅是对家。我坐到老江后面“观敌瞭阵”。刚看一局,我就察觉…  相似文献   

7.
宗翔 《社区》2013,(33):39-39
下班回家后,我给儿子讲了个故事:有一户人家旁边新搬来一个女邻居。那个女邻居搬来的第二天晚上突然停电了,她找出了蜡烛,正当她准备将蜡烛点燃时,门铃响了。她开了门,发现是邻居家的小男孩。她就问:“有什么事吗?”小男孩说:“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女邻居却说:“阿姨刚刚搬过来,忘记带蜡烛了。”  相似文献   

8.
常恕田 《社区》2005,(7):37-37
因住房动迁,我临时租了一处住房。租房时,就听人告诉我说,这房子以前的住户在这儿住的时间都没有超过3个月的,原因是与对门的邻居处不好,受不了他的气而搬走的。可我没当回事,心想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好处不来往就是了。可事实上“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来往并不等于不相处,邻里矛盾会自己找上门来。搬家那天,对门的邻居就给我一个“下马威”。在搬家公司的人往楼上搬东西时,干活的人有时要喊话,上下楼走路的动静也很大,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可偏偏这家邻居不理解。不一会儿,这对夫妇来到我家,那位中年男子不顾我正在忙着指挥搬家公司的人放置…  相似文献   

9.
胡晓 《社区》2010,(15):6-7
琼斯先生和夫人的套间里堆满了行李、包裹、家具和盒子。他俩正忙得不亦乐乎,忽听门铃响了。琼斯太太打开门时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站在门外,她说是住在隔壁的邻居。琼斯太太邀请她进来,并向她道歉说屋里太乱.没地方坐。中年妇女说道:”噢,没关系,你不必客气.我是来欢迎你们搬到这儿的,你要知道在这个城市,有些社区邻居相处不太友好,有些居民楼里邻居之间不来往,就连隔壁人家都不认识。可是在我们这幢楼里,大家都非常友好、和睦,  相似文献   

10.
李光 《山西老年》2014,(11):11-1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真没有想到,我手里的这枝“玫瑰”,竟然是我订了12年的《山西老年》。 6年前,我的邻居张然病了,他是一个独居的老头,儿子在加拿大,老伴走了好几年了,我看他可怜,就经常去他家看望他,给他带点老伴做的好吃的。渐渐地我们由仅仅是认识的邻居变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1.
邻居     
她一定知道我就是她隔壁的邻居;正如我也知道她是我的邻居就住在我的隔壁一样。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上班时分,下班时分,胶一般的表情,我们总能见着面。按每周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下来,我们算是能见到200多次的。天啊,我己经在这个院子里住了5年了。好几次,我其实是想和她打招呼的,准备好了微笑,却发现她似乎没有注意到,目光不住游移。算了吧,多此一举。有  相似文献   

12.
刘齐 《社区》2006,(23)
很久以前我曾有过一个愿望:当一名安祥的聋子。那时房屋的隔音条件不好,邻居恰巧又十分热爱摇滚,常常“摇”得我心烦意乱,拿什么堵耳朵都不好使,心中便生出种种不友好的念头,假如我是谁谁,非把隔壁那小子如何如何了不可。如今住在一幢高层建筑上,四下里比较安静,我就把愿望改了  相似文献   

13.
周成奎 《社区》2005,(14):36-37
近些时,家住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路文萃苑小区的老戴很烦恼。搬入新居后,老戴的邻居在对门办起了公司。每天隔壁人来人往,门口堆放着大量的垃圾,还经常有人上门推销,让老戴整天都寝食不安。把公司开在居民小区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居改非”,这种现象目前在杭州的许多小区里都存在。由于租用小区住宅比租用纯写字楼的费用要低很多“,居改非”对一些公司来说是件乐事,但却苦了小区里的住户。住户对“居改非”的投诉,已经引起政府部门重视。据悉,从2004年底开始,杭州市的工商部门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对住宅里办公司的审批,小区里现有的公司也有望逐…  相似文献   

14.
生财金点子     
《阅读与作文》2011,(9):56-56
“隔壁好”酒店 广州有个经营酒店的商人.选好地方后,他发现店的东邻是“重庆大酒家”,西邻是“海南风味食都”。看到这两个邻居的气派店名,他也想给自己的店起一个气派店名,但又一想,做生意和邻居相处一样,既要讲竞争,也应讲和睦。  相似文献   

15.
蒙言 《社区》2008,(18):10-12
晚饭后,夫妇在看电视。女儿做完作业,听到隔壁夫妇在吵架,便问:“爸爸,大人为什么总吵架?” 父亲说:“打个比方,我们家的八哥老是欺负鹦鹉……” “胡说,是鹦鹉欺负八哥。”母亲说。 “我只是比方。”父亲说。  相似文献   

16.
唐元春 《社区》2008,(14):61-61
西班牙的哈卡是比利牛斯山脚下的一座小城。初到哈卡,有一天,我准备开车出门。我刚发动了车子,邻居埃里斯太太站在了我的车头前。我下车问她:“有事吗,埃里斯太太?”她说:“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的车有点脏了。”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宜兴市宜城镇为期一周的首届“邻居节”落下了帷幕。但对许多居民来说,他们还沉浸在“邻居节”的欢快气氛里,真正的“邻居节”似乎才刚刚拉开帷幕。一位平时很少与人交往的老大妈,因为在“邻居节”里参加了一次舞会,现在她再也不甘独自寂寞在家,每天跟  相似文献   

18.
万令 《老友》2014,(12):40-40
在职时,单位里的同事常笑我是“妻管严”:“在学校,学生听你的;在家里,你听老伴的。”此话不假。我大多数时间待在学校,家里的事全由老伴打理。每月我的工资除去在校的伙食费和零用钱外,其余全交给老伴:处理人情世故、父母的生活费用、儿女上学费用等一切由她安排。由于老伴掌握了“经济大权”,周围一些邻居、家里老小有什么事都去找她,我完全被“搁置”成了局外人。  相似文献   

19.
轻松一刻     
《社区》2010,(15):56-57
热情的邻居 琼斯先生和夫人的套间里堆满了行李、包裹、家具和盒子。他俩正忙得不亦乐乎,忽听门铃响了。琼斯太太打开门时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站在门外,她说是住在隔壁的邻居。琼斯太太邀请她进来,并向她道歉说屋里太乱,没地方坐。中年妇女说道:“噢,没关系,你不必客气,我是来欢迎你们搬到这儿的,你要知道在这个城市有些地方邻居相处不太友好,有些居民楼里邻居之间不来往,  相似文献   

20.
“喝墨水”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曾有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那是在一个明媚的星期天,邻居王阿姨上我家同妈妈来唠嗑儿,谈着谈着就谈到了小哥:“你们家的大宝作文写得太棒了,肚子里全是墨水啊!”我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地小声说:“原来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