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网络互动技术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从网络上爆发,企业正在尝试或者已经利用互联网和消费者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并开展网络事件营销,即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简单地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改变了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媒体和公众传播模式,乃至公众心理和全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也正是这次事件,让上海麦田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田),看到了医药行业的机会,从此改变航道,从全行业转为专门服务医药行业。  相似文献   

3.
沈永兴 《中华魂》2014,(17):57-61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在同一世纪连续发生两次世界性大战,这是十分罕见和特有的现象,它对战后国际关系、世界秩序和格局部有重大关联,影响着整个20世纪,乃至直到今天还有它的遗产与阴影。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发性事件报道屡见不鲜。新技术——Web2.0自媒体产生带来了媒介的新发展,使传统媒介不再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的研究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意义。文章以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模式、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舆论引导、微博谣言的控制和引导等切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阿虎 《老友》2011,(12):45-45
从前有个弓箭手,名叫张弓,他箭技高超,能百步穿杨,但他有个毛病,好自吹自擂。一次,他正在习射,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众人连连叫好,张弓十分得意,当即挥笔写了一上联:  相似文献   

6.
阿虎 《山西老年》2011,(11):32-32,61
从前有个弓箭手,名叫张弓,他箭技高超,能百步穿杨,但他有个好自吹自擂的毛病。一次,他正在习射,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众人连连叫好,张弓十分得意,当即挥笔写了一上联:  相似文献   

7.
张弛 《国际公关》2023,(18):164-166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事件具有情绪裹挟内容、传播速度快、多方围观、传播范围广、监督力度强等特点。因此,高校在处理危机公关时面临难以全方位制定危机处置预案、传播模式僵化、新媒体平台运营能力差、危机处置效率低、权威信息难以及时发布等困境。所以,高校在处理危机公关时要控制信息流,变一次回应为多次回应、消除噪音流,寻求官方、民间话语支持,引导影响流,实事求是修复形象。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深度参与社会信息传播系统,改写了突发性群体事件传统的叙事格局。在新媒体语境下,突发性群体事件出现了三大叙事主体:以“自利理性”为主导的当事方、“社会围观心理”主导的大众和“社会理性”主导的媒体。这三大类叙事主体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复杂的关系状态。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区中的"人肉搜索"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起人肉搜索事件的爆发,无一不是在短时间内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本文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根据事态发展描述出时间、帖子数量和通缉速度的关系,探究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网络传播模型,以及驱使着人人联合的这种强大力量的深层原因。人肉搜索之所以启动和事件或人物本身的引人关注有关。负面的事件或人物,是目前人肉搜索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传播速度最快、幅度最广的现代媒体,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演化过程产生着重要作用。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演化可分为诱因产生阶段、矛盾升级阶段、群体事件产生阶段、冲突爆发阶段和事态平息阶段等五个阶段。网络舆情在放大镜、加速器和助燃器的作用下,缩短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生命周期,提高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概率,延长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展路径。为此,建议加快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平台和应急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与移动社交媒体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2019年底至2020年初,COVID-19于武汉爆发,谣言与疫情齐飞。本文以武汉“封城”1个月为时间段,以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的“疫情辟谣”为取样来源,采用混合研究法,考察疫情谣言在国内社交媒体的生产、流通/传播、消费/接受的情况,重点关注谣言的时空分布、建构方式、传播特点以及辟谣路径,探求谣言产生及传播的社会心理和现实环境,以期深化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谣言传播和谣言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传播极化现象促成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扩散和升级.触发事件、舆论信息串联、群体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社会境遇压力几者交互作用导致群体性事件舆论传播极化现象的形成.加强舆论传播管理,允许自由信息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抑制舆论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从而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普法战争胜败原因之经济分析于兆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以普鲁士的胜利和法国的失败而结束。这次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它也促使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第三共和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提要]将互联网世界隐喻为跨媒介叙事超文本,赋予互联网传播理论与实践以更广阔的想象力,强调传播学研究中跨学科的重要性。基于符号意义上的对话交流不仅使传播学成为基础学科,更重要的是彰显出传播学乃有我之学。力图阐释互联网超文本链接世界中符号意义是如何生成的,以此将长久退隐的观念、情感、认知及选择突显出来,并在万物皆媒的现实中成为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变化的要素与推动力。超文本世界意义的无限延伸与流变,让客体的诱惑与主体的欲望在沟通对话中参与到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乃至社会结构的解构与重构中。互联网传播速度的加快与反馈机制的改变,个体感知、情感与认知等成为互联网传播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考验着人们的感知力与自我认知能力,艺术家所具有的认知与创造并举的思想方式为传播如何可能敞开了道路。互联网传播增进了个体认知与人类绵延关系的紧密程度,遮蔽在异质、无序、失范等背后的生命时间意味着有机社会的深刻存在,并在更大的时空差异中趋向同一,实现着在传播表达、行动与改变中以言行事所带来的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而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个体自我的感知、判断与抉择。  相似文献   

15.
[提要]本研究以国内2012-2016年20例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比较研究分析(QCA)方法进行“事件属性”和“传播属性”的双重模型建构,探寻此类事件爆发和演变的内在机制与传播逻辑。研究发现,相比事件属性,传播属性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抗争结果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舆论”是必要条件,即但凡此类事件取得成功一定受到舆论的影响;“意见领袖”是核心条件,即绝大多数情况下抗争成功离不开该因子的作用;而“网络媒体”、“谣言”、“舆论倾向”和“局部传播”这4个因素又是该类事件抗争成功的关键成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也使虚假信息泛滥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双黄连事件”在我国爆发就是一个例子。本文将该事件作为社交媒体中科技类虚假信息传播的案例,以其在微博上报道和讨论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虚假信息的产生原因和纠正机制。研究显示,“双黄连事件”是科技类虚假信息传播的典型案例,揭示了科学、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科学共同体的内部交流与公众科学传播之间的差异、科学共同体的规范与媒介的规范及工作方式之间的差异是其发生的深层原因;疫情初期社会公众的焦虑情绪和社交媒体平台运作方式直接推动该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围绕着手机短信本体论、及其给社会生活的影响对中国手机短信研究进行扫描."哥伦比亚号"事件揭开了研究者对手机短信媒介功能的讨论,并以其是不是"第五媒体"形成正反论战两派;以"非典"事件为切入点,研究者关注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心理乃至文化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网络传播速度快,并且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但是,由于它的高速,加之网络把关人的不健全,在网络中各种形式的传播也加快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前一段时间从互联网上兴起的抢盐事件就给人们造成极大的恐慌。本文从此事件人手,分析网络传播中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的传播过程,探究网络传播的原因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危机事件,也是对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以及对中国新闻传媒的危机传播能力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应当说在危机的爆发期内,中国政府和媒体都交出了一份令世人满意的答卷,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危机管理和危机传播方面的巨大进步,受到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目前,已进入危机的恢复期,认真评价和总结在这次危机事件中危机管理和危机传播的经验教训是危机管理的题中之义,对于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我国新闻传媒危机传播的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突发灾难事件的舆论会成井喷状爆发,在事件发生后的不同阶段,舆论关注点会有不同。新的舆论议题不断出现,但持久度并不高,其主流是网民的情绪表达,其中也兼有理性的思考。社会化媒体在突发灾难事件中承担信息传播和情感宣泄的功能,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舆情的管理中,要让社会化媒体成为信息传播和情感宣泄的通道,理性看待灾难事件中的网络动员,并重点关注舆情中变数较大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