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人口老化是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全体人口老化、劳动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三个层次。全体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零岁及以上全部男女人口。近几十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和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外对全体人口老化标准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劳动人口老化(亦称劳动力老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标准的研究仅仅开始,有些老化标准尚未提出,即使提出来的也没有取得公认的结论。这就是人口老化标准研究不断深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人口学概念。在我国,人口老化现象是实施计划生育的必然结果,但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大和老年人口问题产生却不是计划生育的产物。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人口太多仍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首要人口问题,其次才是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问题。人口老化是全面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人口统计角度对人口老化的研究很多,一般认为:人口转变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转变,即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过程,出生率下降决定了人口老化现象的出现,它对老化起着主要作用。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化是否有影响,似乎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有人说死亡率下降导致人口年轻化,也有人说死亡率下降导致人口老化。除了出生、死亡以外是否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影响人口老化呢?这些问题在我们的认识中都很模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以来,印度的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其生育率也开始稳步下降。这种发展趋势,使印度人口老化的步伐加快了。目前,印度的年龄人口位于世界第四;到2000年,有可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人口老化涉及到两个过程:人口金字塔底部人口老化和金字塔顶部人口老化。前者由生育率下降所致,后者由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所致。印度人口的老化过程具有以上两个过程的特征。 1951年之前,高出生率及相应的高死亡率使印度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很低。1961年以来,死亡率的急剧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标志着印度人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一个动态概念。它反映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一种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龄人口的增长,人口老化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分析我省老年人口状况,对于科学地开展老龄工作,正确处理由老年人口增加所带来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探讨我省老年人口问题,现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和有关资料谈谈我省的老年人口状况和未来人口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继续降低死亡率,延长人们的寿命是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中,应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随着生育率的降低,我国人口老化日趋明显,因此,对死亡现象的研究在人口老化对策中就会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就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现行的人口政策,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发展,特别是人口死亡状况的趋势,为进一步分析人口老化进程,完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在研究中曾得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系林富德教授、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冯立天教授的热情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四川省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人口逐渐老化的“白发浪潮”也悄然而至。为探讨人口老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运用第四次人口普查10%提前抽样汇总资料,对四川省人口老化的特点及老年人口自身的基本特征分析如下: 一、人口老化的特点和老年人口的基本特征 1.四川省尚未进入“老年型”省份,但老化程度高于全国,老化速度加快。四川省1990年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相似文献   

8.
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尤其是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必然导致人口老化,这是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建国以来,广西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四十年代末全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在30~35岁之间,1981年已达到70.09岁,提高了一倍多。人口出生率以1964年为转折,逐年下降。因此,广西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人口老化”问题。我  相似文献   

9.
<正> 人口老化是当今世界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首先在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带有普遍性的人口老化趋势;到二十一世纪,绝大多数国家都将进入老年型人口的行列。这是继世界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之后又一个重大的人口问题。辽宁人口老化的趋势如何?主要特点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本文以第三次人口普查做出的人口预测为依据,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生育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一切人口运动过程的基本要素,人口老化过程也不例外。死亡率和生育率的变化在人口老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人口老化的理论研究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最初,人们把人口老化与个体老化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得出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普遍加深且存在空间聚集性,呈现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内陆的扩张规律,形成了沿长江流域严重老龄化聚集地带。此外,全局和局部 Moran 指数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显著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正相关关系。于是考虑空间相关性,借鉴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方法,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发现我国地区间人口老龄化存在绝对β收敛,且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2.
婴儿死亡率常常被用采作为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社会经济及卫生服务水平,特别是妇幼卫生服务质量的敏感指标,同时,它对人口预测等一些关键性人口变量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指标计算的精准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我国相关部门所公布的统计年鉴中均不同程度地高估了我国的婴儿死亡率。究其原因为三点:概念的理解偏差;统计口径的不同;登记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3.
孙蕾  谢越 《西北人口》2014,(1):1-5,12
本文用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2010年和2000年的人口老龄化相关变量(如老少比、年均人口净增长率等五个变量)进行Q型系统聚类分析,并用2011年的各类经济、社会变量对老少比进行主成分回归。研究发现:各地区依老龄化特点可以分为四类;影响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发达程度、居民生活水平和性别比;近年来部分发达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且持续老龄化,而人口流出严重的欠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丽  王良健 《西北人口》2008,29(6):104-107,111
本文运用方差及其分解等区域差异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在东、中、西部及省际问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区域差异不均衡,东、中、西部区域对应人口老龄化水平的“高、中、低”。区际间的差异及东部区域的省际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但是总体省际间差异却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区域的省际差异。为此,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水平不均衡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俄罗斯人口转变过程开始的时间较晚,但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地区差异大,而且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差别,老龄化形势严峻。制定合理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政策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基于基本国情 ,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老年人健康长寿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中国老龄政策要把老年人健康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化速度快是低生育的结果 ,应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为老龄化做好物质准备。老龄政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未富先老的条件下 ,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王承强 《西北人口》2009,30(1):115-120
“超低生育率”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总和生育率降低到1.5以下.已经进入了超低生育时代。在超低生育水平下预测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并进行区域比较,发现不同区域的异同点。对指导山东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其区域发展面临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首先,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京津冀面板数据模型,研究1990—2017年京津冀人口密度、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其次,采用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京津冀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机理和动态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的人口密度、人均实际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其中河北省影响系数最大;北京和天津第三产业占比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反向影响关系,河北省第三产业占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北京和天津的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影响不显著,河北省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具有正向影响;京津冀地区和京冀两地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呈现负向效应,但是在中长期京津冀地区和三地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均先上升然后缓慢下降,人口集聚具有集约用能效应。相对于能源消费自身影响而言,京津冀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贡献相对较小,其影响效应有限。最后,对京津冀人口流动和能源消费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人口老龄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社芳 《西北人口》2010,31(2):119-122
为了解甘肃省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利用SPSS软件对2005年我国大陆31个地区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了聚类分析.将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做了比较后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全国近5年。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老年人口比重的未来做了短期预测,预计到2016年,甘肃省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0.12%。届时甘肃省将发展成为典型的老年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We provide the first global assessment of the sources of population aging by tracing its origins to the demographic histories of more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In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improvements in survival among successive cohorts have accounted for the large majority of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s mean age. Improved survivorship and declines in the growth rate of births have made roughly equal contributions to the aging that is occurring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ging is more rapid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because the number of births has declined faster, with China and India making large contributions. U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above age 65, 70, or 75 as measures of aging produces results similar to those using the mean age. Mortality decline becomes an even larger contributor to aging using all these measures, and its contribution grows as age adv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