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批发商业是商品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商业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由于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换地区不断扩大,物物交换逐渐发展成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正如马克思所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马思选集第二卷第102页)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要求有大规模的商品交换,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就更加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随着商  相似文献   

2.
<正> 商品生产必须带来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又要求相适应的交换场所——市场。可以说,市场是商品生产发展的龙头,是一件牵动全局的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集市贸易变化很大,它已经从自给半自给经济条件下农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场所,发展成为城乡之间、工商之间、地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一条重要流通渠道。到  相似文献   

3.
商品交换关系并非从来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基础上,古代的商品交换关系建立在劳动是个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关系形成基础演化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建立后,国有企业的商品交换关系在劳动是劳动者集合体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一演化意味着商品交换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复归.  相似文献   

4.
<正>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商业是一种交换活动,但它不是劳动能力的交换,而是产品的交换。这种产品的交换,不是直接的产品交换,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相统一的商品交换,不是物物相交换的商品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买卖活动。然而这种买卖活动不是一般的买卖活动,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的买卖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媒介性的买卖  相似文献   

5.
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 ,也代表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随着商品交换而产生、发展 ,有商品交换便存在市场。人类早期社会商品交换关系简单 ,市场不发达 ,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封建社会末期 ,尤其是资本主义民主革命以后 ,商品交换迅速发展 ,商品经济上升为社会的主导地位 ,从而进入商品经济社会。随着市场日益发达 ,这时的商品经济便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中 ,市场是人们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在统一和开放的市场上 ,广大经济经营者的自由和竞争 ,使价值规律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不仅能从微观上调节各生产经营者个体间的利益关…  相似文献   

6.
<正> 一、集市贸易的发生和发展 集市贸易,是中国商品流通的一条不可缺少的渠道,也是几千年来农民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传统形式。早在原始社会未期,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就出现了商品交换,集市贸易也随之产生。《易·系辞下传》有这样的描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生产者之间交换的特点:没有商贩作为媒介,主要是农民(包括手工业者)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换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 自愿让渡是商品流通领域中的普通现象。它以商品交换的必然性为基础,揭示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商品交换双方在交换中的不同地位的本质规律。认识并遵循这个规律,将有利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加速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8.
比特产品进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换回一定量的交换价值,使比特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但在比特产品的某些交换范畴内,出现了回归原始社会的产品交换特征,其交换的目的并不是想获取一般等价物,而是想通过当次交换满足当前的个人情感需求,与商品交换有本质区别,这使得用传统交换形式的概念和商品交换范畴内的价值理论来解释这种行为时出现了局限。为研究这种交换形式的特征和价值交换的情况,首先通过与其他类型的交换形式作对比,定义比特产品的非商品交换形式;其次具体分析这一交换形式在交换行为流程上与商品交换的区别;最后以交换价值为核心,对比特产品非商品交换过程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按劳分配原则与商品价值规律的关系作过全面的论述,一方面指出了按劳分配与商品交换原则的统一性,按劳分配"通行的就是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另一方面,又指出了按劳分配与商品交换原则的矛盾,"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  相似文献   

10.
<正>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市场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口因素就是影响我国消费品市场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 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从人的社会性出发研究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人口的就业、受教育的程度、家庭规模、家庭人口数量、家庭生命周期及人口分布的地区性、人口的阶层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决定;商品交换过程中必须根据等价原则来进行。这是贯穿在商品经济中的一种客观必然性。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价值规律的存在,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原始社会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没有这个东西,只是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大分工,第一次分工是农业和畜牧业分离,这次分工以后,出现了商品交换;随后又出现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这时,“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59页)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它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在那里,“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120页)商品货币关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产品是商品,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一切都商品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成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商品学是在商品经济形成、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商品学之所以能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商品学,并由商品经济的发展自身孕育而成。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尽管历史时期、价值形态、价值尺度不同,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商品的各种有用属性来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德。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决定;商品交换过程中必须根据等价原财来进行。这是贯穿在商品经济中的一种客观必然性。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价值规律的存在,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按劳分配原则与商品价值规律的关系作过全面的论述,一方面指出了按劳分配与商品交换原则的统一性,按劳分配“通行的就是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另一方面,又指出了按劳分配与商品交换原则的矛盾,“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这些论断阐明了按劳分配与商品价值规律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毛泽东针对当时出现的"左"倾冒进思想和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共产风"行为,提出了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有积极作用,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限制商品经济的消极方面等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为我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小城镇有自己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的来说,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小城镇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剩余,出现了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的情况下,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小城镇具有一定阶段性。处于形成阶  相似文献   

18.
一、公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经典作家们认为公有经济中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劳动者成为全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主人,整个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力当然也不是商品。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者对社会进行义务劳动,劳动者所需最低生活资料实行配给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虽然认为社会主义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且要…  相似文献   

19.
"二拍"中的商贾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给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表现了许多突破传统的新观念;表现了商品交换的繁荣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表现了商品交换催发的人性中的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 ,由于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湖北农村中处水陆交通要冲的原小商品集散地 ,变成了商品交换达一定规模的集镇。这些集镇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 ,是大型市镇繁荣的基础。在这些集镇中还有一些是以某种商品交换为主的专业集镇 ,它们的出现对于加强湖北各地以及湖北与外地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