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词与六朝     
宋词与六朝体现了历史重合点在词的文学审美上的衍化。宋词所赞美的六朝人物多有北伐经历,对一些清谈误国人物则予以痛责,包含着历史教训的总结,对六朝遗存,表现出伤感的情绪。  相似文献   

2.
杨冬晓 《理论界》2012,(3):116-118
宗炳的《画山水序》体现了借助形象传达神韵的"以形写神"绘画观。这与后代"重神轻形"的绘画理论形成对比,而与六朝文论中的"形似"观形成呼应。反映出六朝审美观念中对美感形式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可补六朝秀句创作与批评之史缺,从<世说新语>还可见出六朝秀句标准的变迁是由志而情、由学而文、由理语到景语、由佳句到美句的交互而错综的过程.六朝秀句创作与批评兴起的原因,从<世说新语>来看,一在人物品评对秀出人才的欣赏,二在清谈的审美倾向,三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六朝送别活动与送别赋诗是六朝文人交谊与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从六朝送别诗可以了解六朝文人对皇族官僚的依赖性。并且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政治的变化,这种依赖性呈现弱化趋势。还可以了解六朝官僚与治下吏民的关系,窥测六朝文人之间或真挚或应酬性的交游状况,审视六朝文人的亲情与友情乃至六朝社会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了福林同志所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所推出的《六朝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以六朝时期声名最为显赫的家族之──谢氏文学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力图反映出整个六朝文学的某一侧面,称得上是一部视角新颖、内涵深厚的力作。它有助于我们从“家族”的角度来认识六朝的文学风貌和政治状况,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值得人们思考和借鉴。综观全书,该书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持色:首先,它大可视为一部家族的文学断代史。这是因为,它不仅对六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中在政治和学术文化上取得杰出成就的…  相似文献   

6.
六朝时期建康丝绸贸易的繁荣,建立在六朝国家、统治集团、小农商贩阶层都有从丝绸贸易中获利的需求之上.六朝建康丝绸贸易是欧亚海上丝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与香料奢侈品是最重要的交易物资,处于六朝政治军事控制之下.六朝建康丝绸贸易没有缓解六朝通货紧缩的形势,相反是加剧通货紧缩,导致财富迅速集中到六朝统治集团手中,小农商贩大量破产的重要原因.六朝建康丝绸贸易将小农经济、世家大族大土地所有制、国家财政与欧亚丝路贸易相联结,使六朝社会经济深受其影响.六朝都市商业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建康丝绸贸易所导致的畸形繁荣.  相似文献   

7.
最近,简修炜、庄辉明、章义和合著的《六朝史稿》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六朝断代史,作者采取了“人详我略,人略我详”的写作方针,对六朝的官制、军事、朝代更替、内部政争等问题,或不写,或简写,或一提而过,而着重写六朝的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对外交往、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特别着重对以上诸问题的深入解剖与分析。这种写作方针是值得赞赏的。一个作者要写书,就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就要把自己的研究精华奉献给读者,这才能显示出一部新著的学术价值,《六朝史稿》就符合这种严肃的写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建国以来出土的考古实物材料,结合文献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对六朝铭文石刻的书体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总结出了石刻铭文书法的演变规律,即孙吴、东晋前期为旧体书法阶段,东晋中后期、南朝前期为过渡体书法阶段,南朝中后期为新体书法阶段,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六朝书法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六朝与唐宋曾是古代江西两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而从江西地方史的整个发展趋势而论,六朝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作用。由于史料的零碎、缺乏,这段重要历史恰恰成为江西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通过爬梳剔抉,虽然搜集整理出较多的史料,但限于篇幅,仍只能对该段历史作一粗略的论述。 一  相似文献   

10.
于浴贤 《东南学术》2007,(4):127-133
六朝拟古诗的繁荣,乃是文学自觉、文学不朽意识下的产物;是六朝人以才学自负与骋才风尚的表现,并蕴涵着六朝兼容开放的诗学精神。六朝人的拟古真正是一种学习提高的途径,一种表现和检验自身才学的手段,一种艺术兼容和开放意识的展示平台。拟古诗的繁荣与六朝蓬勃向上、开拓创新的诗学精神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重视生命体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包括诗歌在内的审美活动则是这种体验的重要手段。六朝诗学对情感问题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自然美的发现都与此密切相关。此外,魏晋玄学所确立的人格理想对六朝诗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玄言诗到山水诗,标志着六朝诗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实践在新的审美理想的影响下不断提升,成为六朝诗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人生体验和人格理想构成了六朝诗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周昌梅 《中州学刊》2007,(3):245-248
六朝陈郡谢氏家族有着工书善画的门风。谢氏子弟的书画修养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谢氏作家的诗赋在写景方面借鉴了书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既注重空间的安排(远近、大小、虚实等),也讲求色彩的运用(丰富性、协调性等),此外,还善于捕捉光度、描摹线条,显示出高超的写景技巧。谢氏家族的创作活动为六朝文学走上形式美的道路积累了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蒋子文信仰在六朝300多年的历史中,受历朝统治者的极端推崇,为六朝历史中极特殊的宗教现象,历来受到学者重视.作为一种和统治者紧密结合的信仰,蒋子文信仰的产生、发展、兴盛、衰弱都和六朝的政治发展紧密相关,将蒋子文信仰放在六朝政治史的框架内分析,为蒋子文信仰研究提供了新诠释.  相似文献   

14.
汉晋诗歌中的送别内容还有些是依附于赠答等诗歌体裁。六朝时期,诗歌中对送别的抒写已不再依附于赠答等题材,而成为真正独立的诗歌门类,以五言新体为主要体裁。建康作为都城是文士集中地,迎来送往频繁,故此地送别诗最为兴盛,对建康送别诗的详细考述可大体了解六朝送别诗的特征。六朝送别诗中送者所作远多于别者,送别诗中往往关合离别地、目的地以及送别双方,这些规律和特点亦为唐代送别诗所继承。对六朝送别诗的探究亦为六朝诗歌、唐代送别诗以及六朝文学地理等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辛刚国 《江汉论坛》2004,(12):97-99
贵游是六朝时期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天子侯王及其言语侍臣所举行的饮酒、出游、赋诗等集会活动。过去的研究者常将贵游活动视为六朝贵族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但事实上这一活动不仅为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良好空间,而且还直接促生了一批反映六朝文人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的作品,强化了六朝侧重语言形式批评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界对六朝文学文化意蕴的不断发掘,有关六朝文学的论著不断问世。程章灿博士所著的《世族与六朝文学》(以下简称为“程著”)即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全书凡十章,分属上篇(总论)、中篇(分论——家庭论)、下篇(分论——作家作品论),附录三篇专论。其主要特点如下。一、以世家大族为透视点,重新考察六朝文学题材及文学批评六朝世族作为人才密集的特殊群体,对中古政治和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程著从世族伦理观念入手,考察六朝文学题材中咏颂亲情、追远述先、缅怀传统、训诲诫诰等方面的创作内容,凸显世族伦理浸染六朝文人创…  相似文献   

17.
金陵(南京)与广陵(扬州)同为对唐代文人产生重要影响的江南城市,这在唐诗中表现得颇为充分.在六朝末年金陵被毁后,广陵历史性崛起,于是六朝金陵的繁华逐步过渡为唐代广陵的繁华.以唐诗为观照点,可见出描写金陵与广陵的作品在吟咏内容、情感意向等多方面的不同.诗作对两城的不同展示,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从金陵到广陵的文学演进,同时,这一典型的文化现象也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得以观察江南城市文化的变迁轨迹以及城市发展与诗歌表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准确把握美学史转型期的特征──评吴功正著《六朝美学史》周舟最近,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吴功正研究员的一部60万言的《六朝美学史》。该书以六朝这一特定的美学史时期为研究对象,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其审美实践现象和理论成果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描述。六朝是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19.
从觉醒到迷误─—六朝文人生命意识对唯美诗歌创作的影响王力坚如果说六朝①文学的起点─—建安时代的文学自觉,是导发于文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那么,六朝文学的终点─—南朝的宜体诗创作,则显示六朝文人生命意识觉醒后所追寻的人性复归,彻底地步入了迷误的穷途。在...  相似文献   

20.
六朝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佛经翻译的发展趋势是由重质实的直译转向重文饰雅正的意译 ,此种转向促成了六朝人崇尚华丽藻采的文学思潮的形成 ,并对四声的发明具有催生之功。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极大地影响了六朝文学的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