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二十世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黑暗与光明交替、罪恶与伟大并存的世纪,是今天和今后的人们难以忘怀的世纪。二十世纪的中国爆发过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本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以文学艺术的革命为先导,它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批判震惊了古老的华夏大陆;另一次是始于一九七六年(十年“文革”结束)延及至今的,也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曾经历过并正置身于其中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涌现了一批很有影响的人物,胡适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本文就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表现为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先知先觉”去呼唤沉睡中的中国人奋起直追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启蒙运动,是20世纪中国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先导。它是在经历了从鸦片战争以来近一个世纪的酝酿、催化后而发展起来的。这场运动应从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前身《青年杂志》创刊算起,直到中国共产党建立前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1994,(1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和国家便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的丰硕成果及其历史意义,有目共识,有口皆碑,“解放思想”已经成为当今华夏一个神圣的口号,一面庄重的旗帜。实践告诉我们,从一定意义上说,地区、战线、部门之间的差距,首先是解放思想方面的差距;要使解放思想真正到位,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1伟大的五四运动距今整整70年了。70年前的5月4日,天安门前“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划破了如(舟石)暗夜,标志着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到来。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启蒙思潮和新文化运动所造就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五四运动所开创的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政治斗争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相结合;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民主与科学同开创新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先前所有“纳民于轨物”的东西,大都失去了约束力。新生事物如脱缰野马,蓦坡注涧,从各个角落里一齐奔跑出来。整个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则为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一个罕见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7.
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叶,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大地上兴起了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文艺批评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战线,发挥了排击旧事物、催促新事物产生的功能,大呼猛进。它的锋芒,直指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种种精神枷锁,直指以宣扬“文艺黑线专政”论为中心的《纪要》、直指现代迷信和思想僵化。另方面,在理论上恢复和发扬了革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 :思想僵化 ,观念落后 ,就不可能有勇于开拓的胆识和发展的机遇 ,也就不可能适应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经济的腾飞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同样的历史经验也证明 :适时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运动 ,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实现迅速发展的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认真回顾、总结新时期我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历程 ,总结它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当前我省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为主题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 ,将有着…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副主任彭明副教授,最近应广东历史学会邀请,在广州作题为《思想解放与历史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一、怎样认识思想解放的形势;二、关于党史的教学问题;三、关于党史的科研问题。彭明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思想解放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之前,必然有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变革的前提条件。在中国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开始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问题。五四以后,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偏向,党内的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不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结  相似文献   

10.
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总要以一次大的思想解放为先导,这为中外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本世纪以来,我国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现代史的第一页;1942年延安整风为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思想解放故又可称之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过去20年所走过的艰难历程,详细分析新时期思想解放兴起的缘由,研究其担…  相似文献   

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的重大思想解放。中国具体实际不仅包含由政治经济因素所构筑的客观条件,而且也包含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构筑的文化心理条件。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判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达到了新高度,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结合”内具的思想解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根脉”的高度,通过“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有机统一,重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体两翼”的动力机制;二是从更加宽阔的历史视野、更加深厚的历史纵深出发,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传承发展深入把握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显著优势,拓宽了“走自己的路”的文化根基;三是中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及其积淀下来的宝贵智慧滋养,为深化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提供了无比坚定的自信源泉。  相似文献   

12.
五年前的四月五日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事件——四五运动,是一个巨大的群众觉醒运动。它导致了十年浩劫的终结,导致了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导致了“凡是”僵化的打破,导致了  相似文献   

13.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驳斥英国托马斯·卡莱尔诬蔑共产主义者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时所作的庄严宣告。它既蕴涵着深途的哲理,又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对历史的高度重视。历史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历史研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种过程的运动规律”(恩格斯语)。而只有揭示人类发展过程的运动规律,历史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历史研究有助于认清国情。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现实社会犹如一个万花筒,包罗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运动中,一些同志的思想仍然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他们对这个问题“思想上摘不通”,对那个问题“感情上通不过”。是什么东西阻碍着他们的思想解放呢?有一种意见认为;“朴素的阶级感情已成为这些同志思想解放的一大障碍”(《评朴素的阶级感情》,见《红旗》杂志一九七九年第九期)。从表面上看,这种看法似有道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三个意义重大的思想解放时期,分别发生在汉魏交替、宋元之际和本世纪初,虽然起因及表现形态各异,但客观上皆造成了对正统儒家文化独尊地位的强力冲击。这种冲击的思想史意义已为世人所公认,但对于中国文学整体发展之决定性影响,除了第三次冲击导致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因而形成共识外,前二次则似乎至今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本文拟结合目前有关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之讨论,对此作几点思考。一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礼崩乐坏社会大裂变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严格说来,彼时正是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五四”运动以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此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开始逐渐分化。在这个分化过程中,胡适接连就西方的“主义”与中国的“问题”,写了三篇文章,表明自己对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的新思潮的不同看法。文章写于“五四”运动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错综复杂,良莠难分。这时期的胡适,一方面还是一个抱着救国救民愿望的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斗士;另一方面他思想上又顽固坚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崇尚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处在逐步向资产阶级右翼转化的过程中。因此,“问题与主义”的文章,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要有新突破□江美塘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历史紧要关头。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机遇,要求新的思想解放。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①而且,“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都是...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朱光潜评陶潜“静穆”说的讨论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持续至今,在中国文学和文艺学领域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6年朱先生在《文艺报》发表文章对“静穆”说作出深刻反省后,“静穆”说的肯定论在大陆完全销声匿迹,论坛上形成否定论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肯定论再度浮出水面,与主宰论坛的否定论不时碰撞出丝丝火花,讨论顿生新的波澜,反映出世纪之交人们对陶渊明进一步的想像与阐释。这种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能否立足乃至进而取代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取决于讨论一方的主观愿望,还取决于其论证是否人情入理和周详细密。今年是这场论争的七十周年和朱先生反省“静穆”说的五十周年,故关于“静穆”说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为此,特就讨论中的有关焦点略作梳理,以吸引更多论者参与探索,将讨论深入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它开发了各种思潮和流派的源头,对尔后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积极作用历来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称誉。然而,我们不可忽略的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民族文化思想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这是至今并不明晰的问题。当时的人们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 ,这就难免导致后来的种种误解和曲解。本文认为 ,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看 ,新文化运动是政治变革完成之后的一场思想文化补课 ;从中国与世界文明主流的关系看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运动 ,也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主流全面接轨的运动 ;从新文化运动的价值选择与努力方向看 ,它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 ,又是争取人的独立、自由与权利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