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章句与《白虎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式特征看 ,《白虎通义》与汉代章句不同 ,但二者之间又有渊源关系 ,且都以经和诠释作为构成要素 ;从内容特征看 ,二者相同 ,都重在义理阐述。这种异同关系表明 ,《白虎通义》不是一般的章句 ,而是特殊的章句———皇家章句。 相似文献
2.
3.
作为一部汉代礼制的集大成之作,《白虎通义》在尊天、忧患意识、谦让、公天下、德治等方面为君主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规范,充分体现了汉儒对君主所寄托的厚望和对君主的制约冲动;在“臣礼”方面,《白虎通义》规定臣子在辅助君主治理国政时,要敢于进行谏诤,不过也要注意谏诤的方式和方法;在君、臣关系上,《白虎通义》在坚持“臣事君以忠”的同时,又重点强调了“君使臣以礼”的传统要求。《白虎通义》在君臣礼制上的这种规定是汉儒政治理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号潜庐,江苏无锡人。钱基博不仅以集部之学见称于世,而且湛深兵学,成果丰硕,自谓:“余少喜论兵,五经四子书毕,能烂诵孙武书十三篇,而贯串诸史,出以己所独见。又读陈亮《酌古论》而善之,每学所为,下笔罐罐不能以自休,于山川形势险要,古今用兵战守攻取成败得失之迹,皆有折衷。”尤其是“芦沟桥事变”以后,钱基博避寇来湘,任教于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即今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以下简称国师),乃重拾少时所好,经世致用,由谈兵而知兵,曾与李默庵、王耀武、丁锦、戴安澜、韩浚等国民党高级将领交往频繁,分析战情,制订战术,多所建言。 相似文献
5.
刘赪秀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61-62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经历历史潮流沉浮后,终于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登上汉代政治舞台,成为两汉的统治思想和主流文化。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认为,"孝"是仁的基础,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的源泉。汉代独尊儒术,也是首次公开倡导孝治的朝代,且"以孝治天下"著称。那么,《白虎通义》作为由汉章帝亲自主持会议而编纂整理而成的一部书,以最权威的形 相似文献
6.
<楚辞章句>中收录了许多汉人模拟屈骚的作品,这些拟作在艺术水准上与屈骚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楚辞章句>的编纂者将它们收入,符合汉代经学的编纂体例.更重要的是,这些拟作体现了汉人对屈骚的理解,其中一批作品将屈原塑造成为正道直行、眷恋故国的道德楷模,这批作品大致在西汉中后期被结集,流传至东汉,王逸对其进行了修订增扩,最终形成了<楚辞章句>这部楚辞学最重要的选本.这个选本广泛流传,它的阐释倾向抑制了对屈骚的其他理解,深刻影响了从汉代至今人们对屈原及其作品的基本认知,并最终完成屈原和楚辞的经典化塑造. 相似文献
7.
《白虎通义》所列举的制度规范的那些具体条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大汉帝国所赖以制定那些制度规范的一般正义原则,那其实乃是"古今之通义",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大学章句》的特点是:以明德—气禀—复其明德为基本结构,以明德为心的本然之体,从而赋予《大学》一种心性论的诠释。这种高度心性化的经典诠释为道学的发展提供了经典理解的依据。而在朱子的《大学》解释的功夫论中,一方面,格物和诚意居于核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为学次序的关注成为朱子基本的问题意识。简言之,人的为学,必须遵照《大学》以格物为起点的顺序,一切功夫以存天理、去私欲的道德修养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朱熹的学术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核心,以《大学章句》的格物致知论为起点、以《中庸章句》的“诚”为归宿.因此,朱熹的学术不仅讲“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以格物致知论为出发点,而且还以敬为本,在“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的过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诚”的最高境界,并且是对道统“十六字心传”的一种延续. 相似文献
10.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流传至今最早的注本自然当属东汉末王逸的《楚辞章句》。作为首次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章句体论著,它的诠释视角较为广泛,涉及到经学、文学、民俗学等多个诠释视野。本文主要立足于文学阐释的角度,从文学化的审美批评观、行文格调及民间文学化的意象阐释等角度加以审视,对王逸《章句》一书的诠释视角作一番剖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与“避讳”现象相关的一些问题,同时利用《老子河上公章句》一书中的“避讳”现象,对该书的成书时期作了结论:认为该书成书汉昭帝刘弗陵之时,更始帝刘玄之前这一段时期内(即公元前86年至公元23年)。 相似文献
12.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在注释时采取了以《诗》释《骚》的方式,用两汉诗经学的解释方法来解释《楚辞》。这种依《诗》取兴的方法影响甚远,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学术从东汉末至魏晋的转变,在楚辞学史及文学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不但是文学理论巨著,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篇章语言学研究意义,其篇章学思想集中体现在《章句》篇中。《文心雕龙》的篇章语言思想,一方面启发我们要重视对我们祖先典籍精华思想的挖掘、整理和阐述,摆脱依附追随西方语言学路径的困境,寻求对我们自己语言传统的适当解雇;另一方面也启发我们从篇章角度审视、反思,并推动我们的汉语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4.
《<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时限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子河上公注》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注老之作 ,在我国老学研究史上 ,享有独特地位。但是对于这部著作的成书年代 ,一些研究者却将之拉得很后。有的认为它成书于魏晋葛洪时代 ,有的认为它成书于东汉中后期。这不但有违历史的真实 ,也大大削弱了该书应有的历史地位。对此 ,金春峰先生曾提出过西汉前期说 ,但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基本赞同金氏的意见 ,并从新的角度对之作了进一步论证 ,认为该书既不能晚至魏晋葛洪时代 ,也不能晚至东汉。从已知的材料推测 ,它很可能成书于西汉中期或稍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以及天、君(圣人)、民等概念的来历、定义和关系,对<白虎通>中的谶纬思想进行了解析,揭示维系天、君(圣人)、民三者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以所谓"为民"为核心诉求和表达的政治道德,这样的政治道德也因此成为君权独尊下的中国传统极权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关键要素,"以德治国"成为中国传统极权政治的主要特质. 相似文献
16.
在《白虎通》中,“天”的自然性或神性只是其混炖性的一个分支,“天”是混炖的。“天”的混炖性使人用“天”作论证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条证据的背后会有真实的、神秘的、想象的为它作论证。三纲六纪与“天”互为因果,互相比附,循环论证,三钢六纪被赋予了绝对性、神秘性,而“天”被赋予了伦理性,从而使混炖性的“天”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7.
张荣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2-49
在汉代,章句学兼具政治和学术双重属性。作为政治活动,章句学的出现与儒术的兴起相伴,并得到了汉朝政府的大力支持,章句学的主体内容是儒家经典,主要作者是经师和博士;作为学术活动,章句学既包含文字训诂,也包括义理阐释,并由义理阐释而滋生出强烈的学术派性。汉代章句在风格上也几经变迁。在繁盛期,章句的义理诠释部分十分臃肿;到了后期,章句逐渐复归于简约的风格。章句风格的转变与今文经学向古文经学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朱子学在晚清突破乾嘉汉学的藩篱,迎来中兴和复振。如何对待朱子学、如何回应时弊成为以郭嵩焘为代表的晚清理学群体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郭嵩焘以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核心依据《大学章句》为切入点,兼采汉宋,无所依阿,诉诸经世,从文本到义理向朱子展开系统的辩难,显豁出依违朱子的鲜明特质。它一方面绾合汉学、宋学和经世致用之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开显出诠释《大学》的新维度;另一方面在理学中兴的视域下,以“尊经即所以尊朱子”为宗旨,指明判释朱子的新视角和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由郭嵩焘这一个案透显出晚清经典诠释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浓郁色彩。 相似文献
20.
朱子对<中庸>首章作出了创造性诠释,深刻论述了该章居于全书之"体要"的地位,指出该章依次论述了"道之本原"、"存养省察"、"圣神功化"三个儒学核心话题,揭示了<中庸>乃是集儒家本体、功夫、境界三位于一体的成德系统,此一成德系统,通天人,合内外,安人我,即内在而超越,最精微地浓缩了儒学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