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昂 《领导文萃》2011,(15):64-68
“其实,曾国藩这个人既不是圣贤完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了深刻内涵的悲剧人物。”唐浩明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在涉猎大量的普通读物乃至快餐读物前提下,才可以让人有能力真正精读经典著作。 在古代,讲究“看书要看圣贤书”。所谓“圣贤书”,可以理解为儒家经典,以及儒家经典阐释著作及相关的道家名著;还常常指向参加科举考试所必须阅读的书籍(这两类常常是重合的)。到了现当代,文学类、思想类经典著作与考试用书被分隔看来,专家学者倡导人们尽量精读前一类,而人们真正读得最多的还是后一类。  相似文献   

3.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08,(20):66-66
《红楼梦》中有三大贤人:贾元春、薛宝钗、袭人,以薛宝钗最贤。她不仅崇尚圣贤、读圣贤书,而且是第一贤人。她是贤人,又是美人,更是贯通古今的通人,其德性、亲情、学问、个体魅力等集于一身,处处体现儒家的人格理想。她虽然世故一些,被视为冷人。但所以会“任是无情也动人”.就因为她把儒家深层的美好精神全化入生命之中了。她这个人与儒家文化一样,是一种可质疑的存在,但又是一种推不倒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兵贵在精,不在多。而圣贤之贵,贵在知人、识人、用人;并使各得其所,各檀所长。  相似文献   

5.
127.总须有勤敬二字 凡欲使自己的天赋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须使才华依托在勤敬两般品格上.身怀勤敬二字,即便是愚人,也会有圣贤智者之风.一人得勤敬便似圣贤,一家得勤敬则会兴旺,就有一团和气,兄弟合力,无坚不摧,无往不利,要修得内心的完美,须在勤敬两字上下一生一世的功夫.若只在一字上下功夫,则只能取得一半的成功.光有勤字做不了大事,还须通过敬字来广泛地获得他人的配合和帮助.骄傲的人之所以失败,在于他行事不再肯勤奋吃苦,又远离了众人的帮助,英雄可主导历史的方向,却需要千万人的力量做他的车轮.  相似文献   

6.
朱轼曾作过多年的吏部尚书,对识人、用人、树人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审官的首要功夫是看一个人的真伪,在这基础上根据其才能而用之,并用圣贤中正和平之问学以教之。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讲究"看书要看圣贤书".所谓"圣贤书",可以理解为儒家经典,以及儒家经典阐释著作及相关的道家名著;还常常指向参加科举考试所必须阅读的书籍(这两类常常是重合的).到了现当代,文学类、思想类经典著作与考试用书被分隔看来,专家学者倡导人们尽量精读前一类,而人们真正读得最多的还是后一类.  相似文献   

8.
正喜欢美色是人之天性,对女色尤然,不近女色者世所罕有,连古往今来的圣贤也不例外。孔子曾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告子亦云:"食、色,性也。"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拜倒在石榴裙下,沉迷女色,败国亡身。笔者读史时,每读到这类女色祸国的悲剧,都忍不住要为之痛心疾首一番。好在泱泱中华的历史无奇不有,总能给人以慰藉。近日在浩  相似文献   

9.
一、礼的历史存在与作用中国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说起礼,相信每位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礼是应社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礼的工具性与生俱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善于向天地宇宙学习的我国圣贤先哲们特别崇尚宇宙自然的多样统一、井然有序与和谐融洽,他们向往人类社会的治理也能达到这种境界,所以特别看重两样东西——礼和乐,他们希望通过礼来实现人类社会的等级有别、秩序分明,希望通过乐来促成人类社会中各  相似文献   

10.
时振谦 《决策探索》2007,(13):14-15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圣贤先哲们孜孜以求的治国理政目标,也是中国老百姓殷殷期盼的追求与理想.中华民族文明宝典中历来就有"和为贵"、"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之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诚实     
正大凡人是赞许诚实的。知道诚实是样千金难买的好东西,是该倍加珍惜的,是值得我们用心滋养、认真呵护和保存的。从圣贤古训和社会见闻中,我们不是已然明了诚实的价值和许多人生义理了吗?不须说,谁都欢喜与诚实的人打交道,而厌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个出"圣人"的 国度。自古以来,文圣、武 圣、诗圣、书圣、画圣、棋圣、 茶圣……各领风骚。康有为 也名列其中。那么,康有为 的"圣人"称号又是怎么得 来的呢? 据梁启超讲述,康有为 "成童之时,便有志于圣贤  相似文献   

13.
王琼 《科学咨询》2009,(4):54-54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此话曾经被很多读书人奉为至理名言,然而,这种严重脱离生活的学习态度却与我们今天正在实施的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4.
一 刘勰早在《文心雕龙·情采》中就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罅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相似文献   

15.
何谓寂寞?当然是人在特殊时候表现出来的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不自在心态,这种心态带来的往往是痛苦的难以释放的压抑与失落,它与物质生活的丰富或贫乏无关,也有别于空虚。一般而言,人的特殊性与寂寞感是成正比的,你越是卓然于社会群体,你的寂寞感就会越深重一些。正如古人所言:“古来圣贤皆寂寞。”真正意义上的好官是不惮与寂寞为伍的。何来寂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回答。郑板桥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将个人的寂寞与人民的疾苦相关联,就显出至高的境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得知…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班级是一艘航船,那么班主任就是航船的舵手。只要让这艘航船满载圣贤的智慧,就能到达幸福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7.
筱陈 《领导文萃》2012,(23):125-126
人可以得意,但不可忘形。人能够来到这个世上,本身就值得得意。来到世上,让人感受到了世界的万物,感受到了世间的冷暖,体验到了人情世故。更何况,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人可以在回眸中为自己曾经写下的精彩而得意,可以为得意而尽欢;也可以为曾经留下的失误而抱恨,为失意而痛  相似文献   

18.
<正> 钱,即物质的货币化。对于钱的描述,古今中外的先哲圣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人活在世上,离不开钱,因为钱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尊严的凭借。富贵,富贵,一富就贵;贫贱,贫贱,一贫就贱。平民百姓,大多知道挣钱不易。即使有了点钱,也大多省吃俭用,储蓄一些,以备不时之需。所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时下,尽管人们普遍认为“钱值钱”了,银行多次降息,但人们还是很少将存款提出来大把大把地花。这实在不是中国的百姓不会享受,不知潇洒,而是因为挣钱不易,物力维艰。换言之,节俭无论何时也是一种美德。所以,现代人,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19.
《决策与信息》2005,(11):40-45
在国家全力承办高等教育的时代,学子几乎不会感受到来自贫富差距的压力,平等地享用国家给予的待遇,一样地于教学楼的屋檐下静修“圣贤书”。  相似文献   

20.
晚清年间,晋地出了位大商人,叫乔致庸。此人从小受儒家学说熏染,饱读圣贤书,经纶满腹;在国难当头之时,深明国与家乃唇齿相依,故而为朝廷分担海防开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