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师培《江南乡试墨卷》四文表现出知识开阔、了悟四书之学、洞彻汉代史学、熟悉元代军事以及时政要闻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刘氏家学渊源与扬州学派之影响。刘氏四世传经,师培为扬州学派殿军人物。文章从学术传承与学术生态方面考察刘师培学术的现代转型,认为刘师培在传承与弘扬家学、扬州学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学术实现了时代的突破,从而确定了刘师培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是隋唐以降,扬州为文人荟萃之地,流派纷起,清代的扬州学派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梁启超曾盛赞扬学颇有类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曹聚仁先生对扬州也极为推重。他在晚年写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一书中论及扬州学派时说:“清代学术思想到了  相似文献   

3.
阮元学术思想生成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北方论丛》2006,(6):44-47
阮元学术成就的获得是多种原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一,在扬州浓厚的学术氛围浸淫中,阮元形成了以治经学为主的学术内容及由小学通经学的治学方法。其二,在西学的影响下,阮元会通中西文化,将其恰当地应用到其学术研究中,拓展了治学理路。其三,在师友的砥砺中,阮元形成了不固守一家、博大精深、实事求是的治学宗旨。其四,阮元自身酷爱学习、重视人才、注重实践。正是内因与外因、个人与社会的综合作用,使得阮元在学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扬州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7日至19日召开.会议由扬州市社联、市伊斯兰教协会、市政府宗教处、扬子江学术旅游中心四家共同发起,市社联主办.省内?0多名专家、学者及各方面人士参加会议,提交论文23篇.学者们从历史、宗教、饮食文化、教育、交通、人体科学等多方面论述了伊斯兰教和扬州历史发展的关系,这次会议学科综合性很强.与会人士一致认为,研讨伊斯兰教文化在扬州历史上的影响及其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扬州与伊斯兰教国家间的友谊,加强双方的文化、经济交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3):18-18
2006年2月21日,扬州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和黄山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在屯溪联合召开学术座谈会,谋划“徽商与扬州”专题图片展,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一创意的意义、宗旨以及运作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徽商与扬州图片展立足于历史上徽州与扬州的地缘、亲缘、商缘、文缘,发掘徽州文化与扬州文化的紧密联系史料,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对两市文化学术交流的推进,都有积极意义,办好图片展,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6.
清代后期,扬州大辑佚家黄奭以突出的辑佚成就彪炳史册。在清代辑佚高潮已然逝去、经今文学派和西学东渐依次来袭时,在当时学界与社会一样并不怎么太平的情形下,他能够摈弃外界一切干扰,找准自己的治学方向,坚守自己的学术理想,十数年如一日地专事辑佚活动,终成一代辑佚名家。黄奭的成功,是扬州盐商诗书传家传统的影响,是其接受的传统教育背景所致,是扬州硕儒阮元复兴汉学的努力及扬州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归结起来,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使然。  相似文献   

7.
省考古学会成立后,1980年四季度和81年工作计划要点如下: 一、选择成立大会上的考古学论文,同博物馆学论文一起,编印成册出版。另外,准备出两期专集,一期为1980年南博科学讨论会论文专集,一期为扬州唐城考古资料专集。二、1981年在扬州举办唐城考古学术座谈会,在苏州举办吴文化学术座谈会并成立吴文化学术研究会。三、举办学术讲座若干次(包括邀请来宁专家进行讲演)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申报》所栽扬州评话相关史料十六则,均不见于相关研究论著.胡廷龄《扬州评话小史》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扬州评话发展史的学术文章;老舒《记扬州评话家康、王》一文记载了康又华、王少堂等名家在沪上书场的说书时况,并进一步提出了扬州评话“追古励今、雅俗共赏”的重要艺术准则.同时,《申报》中有十四则关于扬州评话在上海各电台和书场的演播说书史料,关涉到张少夫、郎照明、王少堂等艺术家的相关曲目,这标志着百余年来扬州评话作为一门以书场为中心的讲演艺术,首次迈出书场之外,以“无线传输”的时兴方式进行演播,极大地拓展了其传播和普及程度.通过这些史料考梳,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扬州评语历史起源与发展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赵阳 《理论界》2009,(8):157-158
扬州学派人物焦循,兼有学者与文人的双重身份,因而其在文论方面的创见是别有特色的.文中针对其提出的"性灵说"进行文学和学术两个层面的双重解构,以便更清楚地认识他的文论建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任何学术流派都有其相当影响,且独树一帜的学术内容和被同行学友、门人等拥戴的标志性人物。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高邮二王”(即王念孙、王引之)于音韵、训诂、校勘的成就,足掩前哲,竦桀时代,成为一座学术高峰。其学术渊源来源于乾嘉汉学,特别是直接衍承其师戴震;其治学宗旨为“实事求是,研经求道”;其学术风格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耻于蹈袭”;主要的学术表征是“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博精深,综贯会通”、“好学深思,创新兼容”。“二王”的学术思想、学术渊源、学术风格、学术表征引领时代,成为时代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校园网建设的可行方案,并对网络建设过程的设计、设备选购、病毒防治等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先明 《河北学刊》2001,21(3):68-73
将近代中国的"新学"等同于西学,是学术界习以为常的认识.本文认为,西学即"新学"的说法,并不符合近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实际.因此,本文着重从"新学即西学说"的形成过程、新学的指属范围、新旧之争的历史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近代新学的民族定位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王立新 《文史哲》2002,(5):63-69
闽学与湖湘学都是二程洛学在南宋的流衍与发展。两个理学流派从各自初创时起 ,便有着极其密切而友好的学术关系 ,他们互相切磋 ,彼此诱发 ,推动各自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宋理学的繁荣。但到了朱子时代 ,两个学派关系之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讲友变成了论敌。尤其在张南轩过世以后 ,闽学以老大的姿态凌驾于湖湘学之上 ,遏制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并相当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论司马迁的自由经济思想及对儒道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涛 《河北学刊》2001,21(1):94-98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其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为世人所瞩目。对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学界多认为是来自于道家。本文论证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应是源自于对孔孟自由经济思想的继承,同时分析了司马迁对儒道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5.
侯长生 《河北学刊》2007,27(6):147-150
同光体派是晚清民初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以道咸宋诗派的后继者自居,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尽管同光体派与道咸宋诗派在宋诗学理论上有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但从同光体派的兴起与道咸宋诗派的消歇时间来看,二者并非前后紧密相随的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断层。  相似文献   

16.
“国际理解”即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各国人民,要超越国界互相理解,在互相尊重与信任的前提下共同努力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基于此理念的教育即为“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具体的实施方案通常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成长经历来拟定的,而之于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形式又是大同小异的.  相似文献   

17.
每所高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先进、准确、合理的学校定位。一个学校的定位准确与否,关乎学校办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学校定位对学校办学行为起着规范、约束和自我评估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办学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及时纠正办学实践中的失误。能否为自己学校的发展找准定位,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高层次决策者水平高低的主要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实施细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农村普通高中教师教育队伍建设新的努力方向。面对农村普通高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的教职工配备比例严重不达标、高层次教师严重缺乏、教师专业化内涵式发展任务艰巨等挑战,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高学历教师培养、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对农村教师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长河,南朝时期既承受着外部胡马临江而日益加剧的民族矛盾,又面临着统治集团内部渐趋激化的阶级矛盾。可谓是王朝兴替、兵蠡迭加、君如举棋。然而,政治的局部稳定,经济的相对繁荣,再加上有识君主的提倡,从教育体制方面来看,南朝较之两晋有着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刘宋和萧梁时期,由于政权的相对稳定,中央官学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形式。不仅有国学,还创建了学馆,更有专门形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汉末,道教的世俗教祖张道陵选择了当时三峡巴人生活的腹心地带创生道教,使道教宿命式地与巴巫结下了不解之缘,巴人的诸多巫术操作模式及鬼灵观念都对道教起到了一种潜在的建构作用,在符箓派与丹鼎派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