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人假设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以达到追求卓越与和谐的统一。文章在分析伦理人假设的内涵和特点后指出,应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科学管理,贯彻"伦理人"人性假设思想,从而使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注重领导决策伦理化和培养员工的工作伦理,以实现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它成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追求、企业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化。那么何为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解决现代企业管理问题,建设"百年老店"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反之企业为了追求效益而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也同时形成了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一、经济新常态对政府领导企业伦理实践的新要求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之间职责边界不清晰,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干预过多,对企业是否遵守伦理准则、合法合规生产经营监管不够。企业伦理实践的动力主要来自企业自身长期或短期的利益需求,伦理实践的内容更多体现在慈善活动方面,较少涉及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产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企业因伦理问题引发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不仅阻碍了企业乃  相似文献   

4.
伦理是组织机构正常运行的必要因素,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细胞,各方面活动,都离不开伦理因素,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当前企业伦理建设面临多方面困境,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伦理建设,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企业社会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方兴未艾,呈现蓬勃之势。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对于企业社会伦理包括企业社会伦理内涵的含混不清的认识,特别是对企业社会伦理的观察和研究思维的严重误区,本文着力进行探讨,并探寻企业的社会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6.
雇佣伦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伦理越来越受到关注。雇佣伦理作为企业伦理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就相应而生了。企业重视雇佣伦理,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积聚社会资本,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贯彻雇佣伦理的执行部门,应当充分实施人本管理,帮助企业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4586位企业经营者参与的"2006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专题调查报告——"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度认同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公益4个方面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同时,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企业履行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欠缺的现象较为突出;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以及社会相关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被认为是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欠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的社会网络富于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为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自我主义即一切价值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中国人自古就缺乏集团生活。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三鹿奶粉事件,提出了以实现社会均衡价格点为目标去解决商业问题的理论,使商品真正实现"物美"与"价廉"的统一,认为货真价实应该是每个企业应该遵守的商业准则。  相似文献   

10.
吴冰冰 《经营管理者》2013,(25):203-203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时时刻刻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文化提出了注重"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基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要求以及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企业应构建一种新的和谐文化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莫申江  王夏阳  陈宏辉  张麟 《管理世界》2015,(2):137-152,188
本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畏"思想框架,针对山东老家饮食连锁公司开展案例研究,阐述劳动密集型企业构建组织伦理系统的关键要素及其对降低员工离职率的影响机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组织伦理系统主要包含伦理型领导和伦理问责两方面要素;(2)不同层面的伦理型领导和伦理问责具有差异特征且呈现自上而下的涓滴影响效应;(3)同一层面伦理型领导与伦理问责的交互效应影响员工离职意愿和行为。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构建"敬"、"畏"并重的组织伦理系统,满足不同层次员工在情感归属、职业发展、工作尊重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显著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是一个经济概念、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代替卫生、营养、质量等要素立法,进行了有益探索。食品安全伦理,是以道德约束的由内而外的自律作为依据,对食品生产和销售链条等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进行伦理判断。包括企业社会责任、行政伦理、政策伦理、生态伦理、知情伦理等方面。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类活动与决策的过  相似文献   

13.
追求卓越 挑战自我 人生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文化的作用则越突出,这是无数企业实践已印证的经验.金丰公司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需要我们去总结和升华,并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这也是我们在今后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每个金丰人都应秉承一种精神,这就是"追求卓越,挑战自我".这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涉及家族和企业2个系统,前者以情感为维系逻辑,后者以能力效率为运营逻辑,二者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冲突。家族逻辑和企业逻辑之间能否平衡决定着家族企业成功的概率。S公司案例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以"孝悌"为核心的家族伦理影响着创业者的家族地位和家族社会资本的汇集,进而影响家族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社会责任。只有在制度理性的约束下,伦理文化才有利于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因此,家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机制在于"家族伦理—企业伦理-制度理性"三者之间的有效制衡与共振。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与社会相分离、管理与伦理相割裂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迫切需要有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出现。在此背景下,2014年6月10日,于上海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企业·管理·伦理论坛"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在此,结合论坛的主要报告和讨论内容,就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管理伦理以及这一领域未来应关注的主题等几个方面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并归纳了与会者对论坛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不知有之"反映了对道的尊重,老子将其视为政治统治的最高境界,从现代行政伦理考量,其也是行政伦理建设的更高境界。从"亲而誉之"到"不知有之"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从权力本位回归到权利本位,从管理走向善治,从注重显性政绩到更加注重隐性政绩,从追求道德感性到追求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17.
韩勇 《领导科学》2012,(14):23-25
研究统计表明,组织成败有45%—65%的变异量由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所决定。在西方国家,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组织如安然、安达信、世通等公司因领导者的道德问题而倒闭或严重衰落,这引起了管理学界对领导者伦理问题的高度关注,应运而生的伦理型领导也因此被称为卓越领导的"黄金法则"。"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伦理"已成为西方领导科学界的共识。我们国家在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始终坚持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同样说明了领导伦理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回顾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特征、形成因素及影响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伦理型领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目前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但行政伦理失范的存在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构成了威胁。本文探讨了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行政伦理失范原因,并试探性的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小朋 《经营管理者》2009,(17):238-238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增加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关条款,但是这一原则性的规定在这次"毒奶粉事件"发生以后,让人不禁产生诸多思考。本文认为公司法中有关社会责任的规定应当视为公司法的一项进步,但不应当看作为公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仅仅应当定位为一项倡导性规定。即法律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具有社会性的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企业作为“社会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利益,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