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日语中,同一事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描述被称为语态。日语中最常用的语态表现有被动态和使役态。在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特别是“てもいぅ”句,除了从结构和意义上表达“欲求”与“接受”的意思之外,还可以从其描述的角度和立场考察它所具有的语态特征,特别是与被动态和使役态的关联性。“てもりぅ”句与使役句“使役性”相通,但是存在“谦让使役’’和“尊大使役”的差别,恩惠性互补。“てもるり”句与被动句“被动性”相通,但是存在“受益被动”和“受害被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自发表达是日晤的一大特点,表达方式多样。本文对可能动词表达的自发语态、表示自发感觉的惯用句、表示自发的副词、由“れる”“られる”构成的自发语态、由五段他动词可能态构成的自发语态等进行了探讨和介绍。在日语教学中把自发语态仅仅限于自发助动词的做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被动语态是语态中的标记式be(a)+-en,其实质为施动性,而主动语态为非标记式的观点,对所谓“主动不定式表被动意义”的错误看法,从语义上、句法上、语用上和历史沉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略探析。  相似文献   

4.
英语“特殊被动语态”浅探惠芡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句中的主语为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则表示主语为动作的承受者。句子采用被动语态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有时我们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有时则是出于礼貌措词圆通等方...  相似文献   

5.
不少人以为英语“主谓宾”结构都可以转变成被动句,而且语态转换不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但实际情况却不然。不仅有许多“主谓宾”结构没有被动语态,而且许多语句经过语态转换就会引起较大的语义变化。据此本文对英语语态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提出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存在着语义不对称现象,并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动词语态范畴表示行为与参与行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观察视角和角度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表达形式和意义.文章从维吾尔语动词语态的特点出发,对维吾尔族人的行为伦理特性提出一个重要见解,即“以行追责”.无论是维吾尔语动词语态所体现的形式还是其表达的错综复杂的意义,都是维吾尔人“以行追责”的行为伦理思想在该语言结构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语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与其载体之间关系的动词语法范味’(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因此,关于语态的范围问题,有不少人将它仅局限于动词的形态变化,但实际上,它并非总是依赖于动词的这种语法形式。像名语、形容词、副词以及某些短语也经常包含着语态意义,即:被动意义和主动意义。本文拟从动词以外的各种形式来论述英语语态范围问题。一、名词1.施动者名词(/.geltNo[JllS)与受动者名词(ObiectNo。):一般说来,由及物动词加“。r”戏“or”派生施动者名词,表主动意义;加“e。”派生受动者名词,表被动意义。如:p…  相似文献   

8.
Affecct,Effect这两个动词常常易于用错,它们的相应名词都是effect。affect的含义是某种能动作用发生效力,即“影响”。如:“气候影响了他的身体。”而effect所表示的“招致”或“达到”包含着某种发生影响的力量。如果主动语态的主语是人,此人就是影响力量的产生者。如果主动语态的主语是物,此物便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如:  相似文献   

9.
日语被动句是言语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语句,具有多种构成形式、多种语态关系和多种表达能力。本文拟以被动语态关系为中心,将日语被动句划分为“受动被动句”、“受事被动句”、“受使动被动句”和“形式被动句”四种类型。这种划分意味着直接揭示被动句的结构形式特征和语态关系内容,以利于我国学生掌握日语被动句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自建的国内外自然科学英语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国学者与国外学者在科技英语论文的撰写中语态使用的差异。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学者被动语态使用频率偏高,在主动语态的运用中,无论是第一人称代词,还是“非人称主语”句式的使用都存在明显不足。文章通过实例及检索结果演示分析了使用主动语态的功能,解释了过度使用被动语态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学者在科技英语论文撰写中可以适当增加主动语态的使用,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儒商》两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儒商》做了论述,先是肯定作家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生活的热点同步的创作态度;次则指出其“戏剧性”叙事语态,是为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不定式语态选择的基本原则不足以解释自然语言中的复杂情况。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影响不定式语态选择的各种因素,提出了英语不定式语态选择的主动优先性原则,并对具体情况下不定式语态的选择运用作出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定式的语态选择必须从句法和语用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13.
根据Langacker的“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构成了符号系统的连续统”观点,以语法符号隐喻为认知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主动语态表达被动意义”之说,并探究了英语动词主动语态的语义特征,即英语动词主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且呈多义性:主语自主意义,主语致使意义,主动潜质意义,主动存现意义,主观意向意义等.  相似文献   

14.
“be past participle”结构一般都被认为是被动语态;英语教学中教授被动语态时,通常将主动句变成被动句。这带来三个问题:(1)被动语诚从何而来?(2)“be past participle”结构都是被动语态吗?(3)被动语态均须“be past participle”表示吗,本文通过例证和分析,对三个问题提供了答案,同时指出了语态问题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 ,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语态有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一般说来 ,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转换时 ,句中主动语态的宾语就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形式 ,谓语动词要变为“be ed分词”的被动结构 ,助动词 be应和主语的人称、数保持一致。主语则常和 by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有时可以省去。在学习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中 ,除了要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等的相应变化外 ,还须从其它的角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带有保留宾语的被动结构有…  相似文献   

16.
在外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中,中英文语态差异及互译中如何进行语态转换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教学者往往满足于知其然而不探讨其所以然。本文抓住这一语际差异现象,从文化角度探讨语态使用习惯不同的根源,并发现英汉语被动语态句的结构差异、英汉语动词名词不同使用频率和不同的语态使用习惯一样,在本质上是同一文化差异的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7.
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 学校的习作) 中会出现母语背景引起的种种语言错误, 如用词、时态、语态等等。本文试分析汉语母语背景对英语写作的障碍之一“There be”的误用的原因, 并提出克服这一障碍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主动语态(本文仅论及主动语态)和汉语语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是全句的主体;它的位置一般在句首,即谓语之前,表示“谁,什么,”这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英语主动语态语句和汉语语句都遵循着这一规律。但是笔者注意到,有相当一些英语句以及它们对应的汉语句,并不体现这一规律,英语句主语原来的语法位置、语法功能和人称在汉语里都有一定的变化。请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语法学家对法语语态的传统定义,结合法汉语言教学、语言互译的实际,通过时法汉两种语言有关句型的比较分析,对法汉语态进行了再概括,试图归纳出法汉语态的主动态、被动态和中动态。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种语态进一步分类比较。通过法汉语对释的形式,探讨法汉语态的异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消费话语处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本构成的重要位置。作品消费叙事的“故事”功能在于发动、引导农村土改运动,这一政治功能经由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得以体现。叙述距离方面,“讲述”主要集中于人物消费条件、处境和消费能力、水平的叙述,“展示”主要是以争夺、守护、占取和享拥消费资料(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为叙述对象的叙述。叙述投影方面,消费事件被分别置于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观照、把握之下。叙述语态方面,消费话语的叙述者主要有作为隐含作者的故事外叙述者,作为故事旁观者的叙述者,直接出面的故事内叙述者(故事人物),隐含故事内叙述者。作品调动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对关联于土改运动的消费现象进行艺术表现,也在较大程度上暗合了文学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