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前 ,南京大屠杀的罪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而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天 ,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的东史郎 ,反而被战争嫌疑犯起诉 ,而且在日本各级法院连遭败绩 ,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将东史郎日记与血洗南京的第 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阵中日记、当时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拉贝日记对照 ,发现在日军暴行的若干具体细节上若合符节 ,互相印证 ,证实了东史郎日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件进行审判,日军暴行的真相逐步为日本公众所了解。但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对侵略战争的积极评价又沉渣泛起。七十年代以后,翻案风愈演愈烈,其中之一就是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血的事实。从八十年代起,日本几个政要公然出面来否定这一历史事实,遭到强烈谴责,被迫下台。与此同时,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不断发现,“虚构”论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于是“微不足道”论代之而起,说不过是“偶发的小事情”,以此来达到否定这一事件的目的。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其影响远未受到彻底的批判和肃清,和随着日本成为超级经济强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有所抬头。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这幕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惨案发生70周年。70年前的12月13日,是南京人永志不忘的日子。它是日军在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里有组织地对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官兵进行大屠杀的一个标志日。其间,惨烈的集体屠杀发生在燕子矶、草鞋峡、煤炭港、鱼雷营、宝塔桥、中山码头、汉中门、江东门等10余个地方;数万名中国妇女遭到日本军人的强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同盟国于1946年授权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历时2年,南京大屠杀案为法庭所认定。然而,时过境迁,这个已被国际法庭和国际社会(包…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早在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8日,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就与加拿大亚洲二战史实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南京大屠杀文物史料与证人证言图片展。加拿大南京同乡会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以各种方式向加拿大人宣传"南京大屠杀"等亚洲二战的历  相似文献   

5.
1937年 7月 7日 ,日本向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8月 1 3日占领南京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军国主义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松井石根的膨胀野心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惨案之一。20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日双方以及日本学者内部在南京大屠杀的概念、死亡人数、大屠杀成因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争论至今没有停止。战后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国际政治的变幻、学者和社会大众立场身份的限制以及有关南京大屠杀核心史料的缺失等因素扩大了中日之间历史认识的分歧。因此,突破政治制约,构建学术对话平台,并注入人类文明的视角以推动研究的国际化将是中日史学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灭绝人寰的大惨剧。南京城陷前后民众由对战争陌生、对日军残忍估计不足,演变为对日军屠杀的极度恐慌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心理,战前对战争漠不关心的态度,转变为家国民族意识的增强,总之,南京城陷后民众心理极度复杂,心路演变也有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8.
真实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恶行径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部分档案,将公开披露在5月20日出版的1994年第二期《民国档案》上。据称,用日本侵略者自己形成的历史档案来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  相似文献   

9.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而日本右翼势力却一直竭力否认日军当年惨绝人寰的暴行,公开叫嚷“南京大屠杀是无稽之谈”。日本政府为表彰当年上海派遣军的“功绩”而颁发的“征支纪念”币的发现,是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已过去了70年,然而,日本政府至今对那场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不能有正确的认识,也从未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道歉;日本的右翼势力则竭力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因此,中国学者有责任揭示侵华战争中日本暴行的真相。由南京大学历史学者担纲编写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公开出版,就是对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态度的严正批判和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有力回击。该书已出版的28卷共计1500万字的史料包括了来自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方的各种史料,后续的20卷将在2007年出齐。该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