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的火炕     
《诗·小雅·楚茨》:“或燔或炙。”孔颍达疏:“或炕火贯炙之。”《说文》:“炕,乾也,从火,亢声。”段玉裁注:“谓以火乾之也。”据此,则“炕”的本意是以火炙地,使之乾燥可居。在西安半坡的居住址中,有用火烧烤过的居住面,这就是“炙地”。后来人们在地下掘烟道烧火取暖,称作“火地”,东北俗称“地火龙”。“火地”是由“炙地”发展而来,它是火炕的原始形式。最后,人们在地面上砌筑烧火的烟道,这就是现在常见的火炕了。  相似文献   

2.
王祖远 《东西南北》2008,(12):46-46
智慧是悬崖下那棵大树,总有那么些翠绿的风景。金哥儿是大新厂一名普通员工,平时常在同事面前说大话:"在我的眼里,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翻不过的坎!"日子久了,厂长就用激将法:"金哥儿,有本事到河南帮我把那20万元欠款追回!"金哥儿一拍胸脯道:"没问题,看我的!"原来,三年前,河南有一家公司从大新厂进了20万元的货,厂长派了无数员工去追债,对方欺他们人生地不熟,竟耍起横来:"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找当地工商局理论,工商局却隐隐透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这笔债就一拖几年。  相似文献   

3.
正炕柜,是一种置于火炕之上,用以搁放被褥和衣物的物件,也叫疙瘩柜、描金柜,原是东北民间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随火炕衍生而来,最大的特点是历时弥久。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人们起居饮食多在火炕之上,火炕的末梢就摆放炕柜。早年间的炕柜都是实木制作,这是东北家具的一大特点,无论是大型衣柜,还是小型碗橱、板凳,取材均为实木。这在客观上与东北盛产木材  相似文献   

4.
纪宇 《青岛画报》2006,(4):28-31
每当走近"三生缘",都会引起我对缘字的无尽遐想. 中国汉语的方块字是极其神妙的,它们象形、表意、状情、喻声,变化无穷又神奇莫测,以致使一些习惯于用字母拼写语言著书的外国作家和诗人羡慕不已.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在他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主要作品<诗章>中,就情不自禁地嵌入了上百个汉字,庞德认为,这些汉字的字形和字意都很美,使他迷醉其中,汉语像是自然界的树木花草,每一丛、每一棵、每一树、每一朵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它自己的神姿仙态和色香味觉.被庞德看中,挑选出来写入长诗的汉字中有"日"、"月"、"旦"等,可做为雾里看花的外国人,有一个最奇妙的字他不懂,所以就遗漏了,这个字就是"缘".  相似文献   

5.
潇文 《今日辽宁》2015,(1):46-49
"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和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就是梦想。是梦想鼓舞着我,给了我力量。"采访过程中,张鑫无数次强调"梦想"两个字。32岁的张鑫是个电脑奇才。他有很多壮举。比如,抚顺当年的320家网吧中,240家的电脑和网络是他装配的;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是行业公认的考级高山,一般人能过3项就不错了,张鑫通过自学过了全  相似文献   

6.
想念炕桌     
正那些年我们家里还有火炕,炕上也还有炕桌。对我们这些有了点年纪的人来说,平生吃到的第一顿饭多半就是在炕桌上。那时候我们的姥姥瞅着我们扒扒扯扯够上了炕桌,就要急着跟人家显摆:快看快看,这小子都会抓食了!我们也属实只会"抓食"而已,真正将饭吃到嘴里还要靠姥姥的支援。姥姥会把我们揽进怀里,撂到她盘着的腿上,一口一口地喂食给我们,就像成鸟喂雏鸟。这样的做法在时下极受排斥,而我们这茬人却也当真就是那么长大的。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在班主任工作、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我们该如何面对他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出发的基点一定是"爱的教育"。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用爱激励着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便会在老师的关爱中成长、进步。仅以两个孩子的故事来分享我一直践行的——爱的教育。我班有一位同学,姓高,我始终认为他是我们班领悟力最好的学生,没有之一。他待人彬彬有礼,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无论是篮球足球,赛场上总能找到他的身影。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上课睡觉,叫不醒的那种睡,好不容易叫  相似文献   

8.
一进农历腊月,外面天寒地冻,隐居大山褶皱里的满族人,便铺陈开一年中最精彩的部分——婶子大娘们把浸泡的糯米磨了,包上红豆,用鏊子烙成两面金黄,然后装进仓房的泥缸里,一直吃到来年开春。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对年的感知,似乎比其他地方早许多,尤其居住在辽东山区的满族人更是如此。山里的生活,不如大城市丰富多彩,但  相似文献   

9.
韩加君 《青岛画报》2006,(12):72-73
2006年初秋,我应邀来到西藏,在有着"天堂"之称的高原西藏作了一次旅行. 没来西藏之前,我对那里的了解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神秘":神秘的雪域、神秘的寺庙、神秘的人们、神秘的藏戏--再加上被人们渲染的过了头的高原反应,西藏几乎成了人们难于接近和沟通的地方,以至于许多人"谈藏色变".  相似文献   

10.
火烛银花     
王凯 《青岛画报》2015,(4):74-7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惧怕火,却又离不开它。仅仅是一种有温度的物质,抓不到,摸不着,只知道它炙热、难以触及,这就是火。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师,接受各种类型的拍摄任务是一种创新式的挑战。我虽乐在其中,但也为之头疼不已。本期的拍摄任务就一个字——"火"。看到这里或许你已对我嗤之以鼻,"拍火还不容易吗?多简单啊?"实则不然。当点燃打火机的那一刻,我一直在注视它,看它的千变万化,看它的万千姿态。我试图了解它,可  相似文献   

11.
这就是我的房子,像模像样了吧?问我的感觉?拿到钥匙后的那几天,我天天上楼两趟,中午一趟,晚上一趟,拍拍这儿,摸摸那儿,简直就在梦中。不怕人笑话,在通知将这套房子给我时,我是高兴得跳了起来,真比老婆当初生儿子时还高兴。嘿!人要生存,吃喝拉撒睡,吃饱喝足之后,房子可就是天大的事儿啦。现在天上掉下来一块大馅饼,能不高兴?房子是两室两厅,面积是特别吉利的数字,88平方米。虽然也有美中不足,太高了,七楼。但我这人实在没资格贪心了,一个小公务员,一个平民百姓,哪能人心不足蛇吞象。何况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妻子的…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控"三字经"我认为,这一轮的调控主要是围绕三个字在做文章。第一个是"加",在供应上在做加法,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保障房上面做最大力度的加法;第二个是"减",在需求上通过限购、限贷,包括一些城市采用限价的手段,做减法;第三个是一个更重要的字,就是调整的"调"字,加法和减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实现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房市场能够实现住房发展模式的调整,以及住房结构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妈要来的那几天,她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一遍遍去试了给妈准备的床,还好,不是那种软的垫,她睡惯了硬炕,会不习惯。被罩床单也都是新换的,是妈喜欢的大花。妈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花。可是那时家里穷,妈总是穿着拣娘家哥哥穿旧的涤卡上衣,灰色的,四个兜儿,那几乎是她对妈整个童年的印象,真的,她没记得妈穿过别的色的衣裳。  相似文献   

14.
正"我才是世界上最受欺凌的人。"美国"第一夫人"混成世界上最受欺凌的人,她到底有多难?最近,一本名叫《自由,梅拉尼娅》的新书激起了网友极大的"吃瓜"热情。作者凯特·贝内特是CNN的一名记者,也是白宫记者团的一员。她未经授权便出版了这本传记,把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的心酸生活扒了个底儿掉———比如,梅拉尼娅和特朗普关系不睦,不仅分房睡,甚至怀疑是特朗普的前助理曝光了自己的裸照;比如,梅拉尼娅和"第一女儿"伊万卡的关系也不怎么和谐,两人多次发生矛盾,强势的伊万卡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就是想架空继母;  相似文献   

15.
受英语或其他印欧语的影响,一些外国留学生往往把“在十处所”放在动词后,造出下面的句子: 我和我的朋友经常玩儿在米兰。 他睡觉在床上。而且还“据理力争”:既然“我经常在米兰住”和“我经常住在米兰”都可以,为什么“经常玩在米兰”就不行呢?英语的Sleep和德语的schlafen翻译成汉语的“睡”和“睡觉’都可以,既然“他睡在床上”可以,为什么“他睡觉在床上”就不行?对这些问题,简单的一句“这是汉语的习惯用法”是不足以服人的。那么,“在十处所”用在动词前还是动词后是否有规律可循呢?很显然,“在十处所”的位置与动词有着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帮做“生活方式”类媒体的朋友,他们算是“过日子”的专业级选手,知道城市里最最高精尖的吃喝玩乐宝地,并且以指导别人过优质的闲暇生活为职业。然而,就像专业厨师回到家以后就再也不想进厨房一样,这些职业生活家们一旦自己休了假,日子就过得乱七八糟,不是埋头大睡就是一部接一部看盗版DVD,最大的亮色也不过是跟着朋友去唱唱KTV,虽然这个项目他们是绝对不会在媒体上向大家推荐的,太俗。  相似文献   

17.
在周围的人们传递给我的信息中,我的漂亮女朋友的绯闻男主角从国内的湖北人、台湾人到海外的美国人,一直到了非洲人,自从她这朵"鲜花"插在了我这"牛粪"上,绯闻就从来没有断过,人们总是告诉我:我的女朋友和另外的男人在一起,字眼里甚至提到了戒指、接吻,说得有鼻子有眼。"久病成良医",在历经一年多的绯闻洗礼后,我自己对这些绯闻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以下是我潜心研究的成果,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相似文献   

18.
离婚之后,我着实"闲置"了起来。搬离了原来的家,在湛山附近新租了一套房子。曾暗恋过我的大学同学阿甘在网上说我是"资源浪费",嗯,是有那么点儿。大好青春就这么刷刷地溜走了,我也心有不甘。为了避免内分泌失调,我用了N种办法排解,当然,花样再多,也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玩儿,没劲。  相似文献   

19.
正因为一档综艺节目,袁立被冲上风口浪尖。双方各执一词,她说:"我现在不是他们游戏规则里的人。"最近,袁立说的最多的就是"打仗"。2017年12月11日,接受梨视频采访,她表示原谅一切,"这场仗我不打了"。4天后,袁立又在微博上感慨,"妈呀,一个人打仗好累呀"。12月17日,她说自己几天都没怎么睡,但还是要"打仗"。无论是国与国的战争,还是人与人的战争,归根结底都源于利益。袁立的"战  相似文献   

20.
正家风感悟:"在我的心中,妈妈就是希望,是守护的动力。"——齐迹在医巫闾山东麓朝阳寺山脚下,有一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村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儿。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她一边伺候瘫痪的母亲,一边将年幼的弟弟抚养成人。她用挚爱与孝心坚守了15年,如今她已经29岁了,仍只身一人。她就是"孝顺妹"齐迹。她的感人故事似一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