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 ,煌煌 13卷 ,凡 53 0余万言 ,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接受大众广泛的赞誉和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遗憾的是 ,在这种热闹场景的背后 ,人们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审美特性产生了误读 ,认为小说文本存在有较强的戏说性 ,蕴含着浓郁的帝王形象仰视心理 ,并把它归结为历史小说创作基本功欠坚实所致 ,窃以为此说谬矣。我们应该根据二月河创作的得与失 ,在他化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与传统文化沟通的途径和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 ,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的程度等比较深的层面进行探究和考察 ,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经验 ,这才是研究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又称"落霞系列")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轰动文坛,影响至今。在当下这个影视新媒介影响力无远弗届的年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落霞系列"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三部小说不仅满足通俗文学关于趣味性、消遣性、传奇性等要求,具有很强的"读者性",而且也表达出创作者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实现了趣味性与深刻性的完美统一。探讨二月河小说创作之雅与俗,对于小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审美到审丑:莫言小说的美学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是80年代大陆新潮文化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近年来他的小说创作却呈现了从审美到审丑的美学走向。莫言小说的丑多为非审美意义上的丑,其文本丑的多种反常形态是对业已形成的东方传统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的一种无情打磨,造成这种样态的主要原因是主体的文化缺席和审丑的心理失控。  相似文献   

4.
张鷟是唐代小说初兴期较有影响的一位小说作家,他留下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游仙窟》和《朝野佥载》。本文通过对他的这两篇小说的分析关照,认为其创作的总体审美特征:一是题材情节上的求“奇”,一是艺术表现上的求“美”。这种对于“奇”与“美”的主动追求,是唐人小说审美特征在唐人小说创作初期初露端倪的明确表征。因此,对张鷟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为研究唐人小说审美倾向在初兴期的形成和表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王增范 《中州学刊》2006,(6):205-210
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说不仅是一个文学范本,也是一个文化范本和精神范本。二月河的作品主要是以清代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但却并不是历史小说。因为,它没有给读者提供关于历史价值的哲学,没有为读者提供有意义的对于历史的评价标准。为了突出封建帝王勤政爱民的形象,作者刻意回避封建王朝本质上对人民的压迫和奴役。这些作品共同的缺陷是,有意模糊历史的是非,模糊作品的政治立场和文化立场,传播皇权文化观念等等。二月河小说的历史哲学是有危害性的。在他的三部代表作品中,一直存在并贯串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代作家知识分子立场的丧失,向人们提供了不正确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小说修辞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在小说语言的修辞中所显示出的辞格综合使用得心应手、比喻辞格喻体的丰富性和转类辞格的新奇与精妙,是作家突破语言表达逻辑常规的诗性感悟。他把读者的注意吸引到了汉语修辞格上来,令读者体认到解读作家修辞文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张鷟是唐代小说初兴期较有影响的一位小说作家,他留下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游仙窟>和<朝野佥载>.本文通过对他的这两篇小说的分析关照,认为其创作的总体审美特征一是题材情节上的求"奇",一是艺术表现上的求"美".这种对于"奇"与"美"的主动追求,是唐人小说审美特征在唐人小说创作初期初露端倪的明确表征.因此,对张鷟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为研究唐人小说审美倾向在初兴期的形成和表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阎继承 《理论界》2003,(6):42-43
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作为传统的全知全觉的叙事视角的反拨,出现了所渭淡化情节、淡化背景、淡化主题等淡化型小说。对于此现象,研究者多从社会发展和作家艺术追求等方面来解释,本文试图从接受主体——读者和小说文本的空白关系作一解释,从这一侧面说明现代小说观念的变化,从而阐明小说空白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创作者在小说文本的实验中,不仅仅是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在审美意蕴上彰曼了共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积淀,他们的文体实验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观念、审美机制和接受心理,集中体现了作家民族化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刘克 《江汉论坛》2003,(9):110-112
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说是在当代流行文化背景上产生的一种值得反复咀嚼与咏味的文化现象,作者以一个仅有高中学历的转业军人身份,在文坛未有只字片言发表的情况下,于41岁发轫,一年一卷,苦写10年,为世人奉献了反映康雍乾百年盛世的13卷大书,凡530余万言;凭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执着持守,在小说创作全球化大潮的激荡中,在海内外掀起了一股二月河热潮;又凭着自己对历史史实的慧心和写作技法的匠心独运,小说文本通过对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向等流行文化要素的关照与倚重,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和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月河现象所带来的文化新格局,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文学、写作学、文化学等方面的意义,理应引起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唐代小说中人虎关系作品在与魏晋南北朝同类题材的比较中,显示出突破性与开拓性意义,蕴涵着特有的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从形象塑造层面看,虎女形象既有女人的共性特征,又有异于人间女子的个性表现,达到了人性与物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艺术境界。从题材新变层面看,其创新表现在:开拓了雄虎化男而与人间女子婚恋的题材领域,转变了文化心态及评价倾向,提升了形象塑造与情节建构的艺术层次,赋予虎皮以独特的象征意蕴。从审美层面观照之,唐人能够化恶为善,化丑为美,大大拓展了小说的审美视域,更新了前人同类题材的审美价值取向,对后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香港现代派小说在文本建构和审美取向上与传统小说有诸多不同之处,独特的文本营构和文本形式是人们解读活动中重要的审美依据。由于香港现代派小说并不局限于对西方某一现代主义流派技巧的接纳,某一作品往往带有泛现代主义或偏重于某一现代主义元素,其特征是———召唤元素型文本建构:激发解读的审美再创造;互文元素型文本建构:文意的派生与交相引发;网状元素型文本建构:共时多向的传送信息;感觉元素型文本建构:在内在结构中寻找意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叙事技巧和程序的革新与实验是中国现代主义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小说中“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的采用 ,展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颤抖 ,打碎了叙事整体感以及因果逻辑链条 ,动摇了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限知型内视角”、“呈现式”叙事口吻以及“跳角”的使用 ,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小说编排叙事视角的传统 ,使文本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特点。叙事时间刻度的模糊和时间转换语的消除 ,不但为文本带来强烈的象征效果 ,而且使文本本身成为一个大的意象 ,产生多元化的意义 ,迫使读者必须与文本进行横向“对话”,调动了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5.
陈染的小说创作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架构。其小说借鉴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注重人物的内心独白,在叙述中形成空白点,表现出作家对现代知识女性幽微的内心世界的关注,给人冷峻陡峭的审美体验和丰富的想象空间。陌生化和诗化的语言,显示出作家卓越的语言天赋,并呈现出小说文本的诗性特征。小说中怪异意象的运用,表现出作家独特的审美力和背叛一切常态的写作追求,形成了其小说文本诡秘、幽渺的独特审美空间,给当代文学史留下一系列充满奇异魅力的意象符号,给小说写作提供了探索性的崭新视域。  相似文献   

16.
王青 《江海学刊》2014,(2):196-201
海洋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影响来自濒海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第二个层面的影响来自因海洋环境而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三个层面的影响则来自基于海洋环境、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精神文化。中国的涉海小说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的作品主要展示的是神话性的想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宗教性的传闻之辞,唐宋元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纪实性的奇遇故事,明清时期的表现出自觉虚构意识的长篇白话小说。海洋文学的总体审美特征是崇高,但由于中国的涉海小说往往是由从未出海的文人根据别人的讲述而转录,所以更多地表现出荒诞奇幻和恢诡谲怪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彭家煌是“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中的优秀一员,他以溪镇为自己着力表现的乡土 世界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人性与人的价值等层面对溪镇人的生存状态作了充分展示。通过对 封建传统的批判,显示出小说内在的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张斌 《齐鲁学刊》2000,(2):30-32
新时期现代派小说是一个对传统的美学规范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不断的挣脱、发展、拓宽和背离的过程。它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对西方艺术形式的借鉴探索期,多元化发展与繁荣期,文本实验的低谷期。在每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中,作家在审美观念、思维模式、主题内容及表达方式等层面各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打上社会变革、文化思潮与时代精神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小说中有大量的诗歌。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小说文体发展不成熟的原因所致,同时也和小说家的文化身份、文化心理、文学观念及其审美追求密切相关。诗歌进入小说,弥补了小说创作不成熟的缺陷,同时也给小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随着小说文体的成熟和社会审美心理的改变,诗歌逐渐退出小说文本,但是诗歌对小说的审美观念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主体的消解--从"失名"透析我国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时期的小说家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为人物和事件命名的权利,使小说文本呈现出一种使命状态,这种状态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故事能指化使传统文本特别重视的主体消解,作家放弃终极价值的追寻而专注于语言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