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低龄化写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现象,而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道泛文学景观。该现象的出现有创作主体主观上的原因,更是文学之外的其他力量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明清两代文人具有鲜明的群体化倾向,地域性文学社团丛生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些地方文学社团努力守护心中的文学圣地,构建本地文学谱系,形成地方文学话语,光大地方基层的文学地位,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我们有必要将地域社团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放到地方基层写作的语境中去考察,对具体地域空间的文学场景和版图加以还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这不仅对明清诗文研究,同时对将文学史研究从重视时间维度、重视宏观、重视文本、重视主流发展引向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地域、文本与经验、主流与支脉并重齐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70年代生”作家在 2 0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刮起了名副其实的文学旋风。丁天、周洁茹、卫慧、棉棉、朱文颖、金仁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制造着中国文学的“喧哗与骚动”。作为面孔独特、才华横溢的一代作家 ,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热点”和英雄。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与表述方式迥然有别于前人 ,也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写作者。其独特性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他们有着自由、放松、无所顾忌的写作心态。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文学语境里 ,在这里 ,他们目睹了意识形态以及其他各种文学禁忌被一个个打破的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许多有基督徒身份或者倾向于基督信仰的诗人。对于他们的写作,诗坛往往以"宗教诗歌"或"次要诗歌"轻视之。这种轻视是国人对文学与宗教之关系的简单理解。随着当代中国文学日益世俗化,诗人们也一直在寻求种种"神性"的写作来应对。他们尊重文学的自身特性,正视生命的沉沦境况与救赎之需,敏于自我生命的问题、关注人的历史与命运。他们虽未高举"神性"大旗,在这个时代,却具备了真正的"神学立场"。他们的写作,尤其值得当代汉语诗坛关注。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张天翼具有明确的生产者意识。这意味着,对他的写作应放到文学生产关系中去看。读者对他来说,既是争取的目标,又是可供激活的对象。将他放在文学市场中去考察,才能理解他如何沿用通俗形式,又在叙述上有激进的实践。他把文学看作社会生产形式,竭力提倡文学的公共性。张天翼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即左翼作家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去激活文学的政治潜能。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与批评 ,还包含文学观念的演变、作家的活动与交往、社会的文学教养和时尚。对曾经发生和存在的文学过程进行历时性的研究 ,就构成了文学史学。文学史学首先是一门研究文学过程 ,尤其是文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的学科。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学时代都为文学史的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 ,只有明清以后 ,丰富的历史记载几与档案相埒 ,而同时档案也最大限度地充实了历史记载 ,我们才得以从容揭开时间的帷幕 ,走进文学事件和文学史情境中去。明清两代丰富的文献材料为真正进入文学史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确立以后,解放区作家开始按照主流文学规范进行创作,出现了一系列大众化的文学作品.但文学毕竟不是政治,在一些艺术成就较高的文本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文学的形象、审美对主流政治的疏离和消解,在一些积极实践文艺大众化的作家身上,我们发现了他们在自我言说与被主流政治言说的边缘游移、徘徊的写作状态.发掘研究这种写作状态中存在的政治主流话语与知识分子话语、民间伦理话语之间的摩擦、冲突,以及政治主流话语对非政治主流话语渗透的现象,有利于深化解放区文学的研究,也有利于还原解放区文学复杂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学的兴起是上世纪30年代文学的一个鲜明特征.面对"革命文学"的浩大声势,"五四"启蒙文学阵营发生了分化与转向.一批曾坚持文化启蒙、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家转而选择了谋求大众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学.30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历史变革紧密相关,但创作主体内在心理机制对这种转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众心理是30年代文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苦难"是文学写作的一种重要的叙事资源,在当前"底层写作"和"苦难书写"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时,本文尝试以"苦难"书写为视点透视近年来作家的写作立场,反省文学中的"苦难"书写所提供的写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写作中,作家关注的是生活中的何种苦难境遇、如何去讲述苦难、面对苦难作家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策略?考察这样的一些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话语逻辑,在今天多元共生的文学视野里,不仅能提示文学如何观照当下生活,而且期待通过对苦难叙事的历史流变的梳理,透视一个时代文学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学“神话”:非母语写作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母语写作”是笔者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与“后殖民写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非母语写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场国际化写作运动在世界文坛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神话。非母语写作在对西方主流语言形式的袭用和抗拒与追寻民族属性和自我属性的夹缝中求取生存,并开辟了一条新路,从而构成对西方文学权力话语的巨大冲击与挑战,为人们重新认识经典乃至重写文学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低龄化文学创作”现象重新阐释了儿童文学创作,这一阐释也让我们重新理解以往的儿童文学创作;同时,当代“低龄化文学创作”现象又在重新阐释着文艺学的基本创作理念,这一阐释更进一步催生着当代文艺学学科构建的开放性形态。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农村中出现的留守儿童低龄化的新现象,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其现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当中,错过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落后的传统文化将在他们身上留下烙印,指出低龄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社会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以来,创新性科技劳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它并不以交换为目的,作为其产品的科学技术不能实现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二因素的对立;它也不存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创造价值,只是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劳动力价值构成,提高了劳动的复杂程度及劳动生产率。承认创新性科技劳动创造价值会导致对科技劳动的过分重视,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开始,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就成为国内外学者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其资产结构和利润结构使其有大量的应计利润项目,因而也就有大量的盈余空间。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但又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音乐在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它也是反映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视作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重要组成元素。《和谐中国》、《国家》、《和谐大家园》、《江山》、《蓝天》等歌曲就是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涌现出的反映时代、引领时代、深受大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6.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阿炳 )传世的《二泉映月》二胡曲 ,内涵深刻、结构严谨、艺术新颖以及独到的演奏手法 ,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 ,我们对其旋律风格和演奏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不仅可提高二胡教学与演奏的水平 ,而且对弘扬我们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和创造民族的新音乐文化 ,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原苏丹地区①石油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迄今仅十余年,却经历几多跌宕曲折。正是由于这一关系的存在以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该地区石油资源的觊觎,达尔富尔危机的爆发及其国际化、南苏丹问题的变动才触发了中国外交理念新一轮的整合进程:一方面主要着眼于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主动参与友好国家地方治理之理念整合;另一方面则主要针对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体现为"韬光养晦"策略与相对进取性策略之理念整合。中国应当继续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间、不同国家集团间的沟通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内部之间更加密切务实的合作关系;应当坚持运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多向多边关系机制发挥独特作用,以期更加充分地实践、发展和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近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重新兴起的经济学理论和思潮,已经渗透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美国的倡导和推动,新自由主义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策实践,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其理论体系和政策实践的后果,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吸取其有益的成分,抵制其错误和有害的成分,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9.
辞赋的本质特征(神趣)是"设辞虚构"。萧统"沈思"说实谓此也。理由是:古人重辞赋;《文选》要预立既硬又科学的标准,最好的选择就是以辞赋为范文,从中抽绎出标准;古人视赋为诗,很多文体有辞赋化倾向,衡鉴辞赋的标准遂被普适、跃升为衡鉴所有"文"的标准;符合萧统尚新变的文艺思想;受王充"超奇"论启发;可验以《文选》诸篇。"设辞虚构"不仅与"沈思"说一致,与翰藻说、个人性、单篇性、文本性、审美性等也无?格。  相似文献   

20.
“为作文而作文”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因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成为搞好作文教学的必备前提,设计好的作文题目能激起学生写作兴趣的“火种”,赞赏肯定学生的成绩能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而要维持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积极予以学生多向度的引导,如诵读美文,积累材料;鼓励模仿;关注生活,展开联想。唯此,才能深入挖掘学生作文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