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年,"丁克"之风盛行,不少有良好事业和收入的夫妻都加入"丁克一族",尽情享受二人世界。然而,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老丁克"们毅然挥别了过去,迫切想要搭上为人父母的末班车, 回归到传统的家庭轨道上来。生还是不生,对任何人,包括曾经信誓旦旦的"丁克"来说,都始终是个左右为难的棘手问题。如同一座围城, 里面的人拼命想出来,外面的人却不顾一切地想冲进去……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一旦结了婚,就得“养儿防老”,因而,“养老”和“抚幼”成了人一生的基本义务。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已没有了“养儿防老”的守旧思想,他们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要事业、要爱情、要婚姻,但就是不想要孩子。这部分人被称为“丁克”一族,这是从美国传来的词,即“无孩家庭”的意思。 “丁克”们不要孩子,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出于工作方面的考虑。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活节奏和人才竞争,紧张的生存状态使人们不愿意在业余时间为子女操劳费心,他…  相似文献   

3.
归国寻根     
每年有上万名中国孩子被来自世界各国的父母收养。Jane Liedtke女士创办的“我的中国女儿”基金会正在致力于组织这些被带到国外生活的孩子能够回到中国,寻找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4.
阿丽  布敏  刷刷 《现代妇女》2005,(6):40-42
杨山川和孙燕燕本拥有一个快乐的“丁克”家庭。然而,和所有的“丁克”家庭一样,夫妻俩同时受到闲言碎语的攻击。忍无可忍之中,孙燕燕故意怀孕后流产,而杨山川却采取了更加荒唐的形式——强奸来证明自己的生育能力。最终,一个快乐的家庭就这样在流言飞语和用荒唐的行为中解体了……“丁克”家庭怎奈人言可畏杨山川和孙燕燕是大学同学。1996年毕业后,杨山川应聘到一家媒体公司做编辑,孙燕燕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两年后,他们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贷款买了一套两居室,并携手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杨山川和孙燕燕都是思想前卫的时尚青年,喜…  相似文献   

5.
赡养父母,尽心尽力,这在中国可谓世代相传,天经地义。然而,近些年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却存在着另一种演变。不少家庭的子女,婚前靠父母供养,结婚靠父母操办,婚后成家有了孩子还要靠父母侍候,父母成了子女生存所依赖的“拐杖”。这种有悖于伦理道德的“刮老”现象,在当今相当普遍。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我国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钱财,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刮”钱财有种说法,说中国人一生只做两件事,一是养崽,二是养老。这话是否有失偏颇,另当别论。但就大多数人来说,积蓄一点钱财养老,似乎是一种习惯。这点钱,也许不…  相似文献   

6.
正我觉得中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三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以“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二是以师生关系取代亲子关系,三是父母给孩子的物质满足过度,而精神陪伴与引领不够。其中,“父爱缺席”属于第三个问题,特别值得反思。造成“影子爸爸”的原因何在呢?我觉得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作祟。长期以来,很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只管在外做事,挣钱,不管孩子,也不管家务。二是一些男性有“大男子主义”倾向,总觉得生孩子、  相似文献   

7.
黄瑛 《社会学》2007,(3):62-64
“啃老族”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啃老族”的出现,有三大原因:一是观念上的,中国的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让年轻人接受父母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客观上形成了他们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第三,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帮助“啃老族”走出人生误区。一是要抓思想教育,教育年轻一代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啃老族”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家庭结构也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家庭养老模式便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社会调查,按老年人所在家庭的组合形式作标准进行划分,现阶段的家庭养老模式一般有下列五种表现: (一)主干家庭养老型。主要是指直系三代同居合灶的养老式。在这样的家庭中,当老人身体尚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时,他是这个家庭的辅助劳动者,当他失去劳动能力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则由子女赡养陪侍。这种家庭养老形式目前在各地广泛存在,约占家庭养老总数的20%左右,农村略高于城市。 (二)核心家庭养老型。主要是指子女都已成婚,独立生活,分居另灶,但又相互联系紧密,相互关怀和照料。其养老方式:当老人身体状况尚好,有一定劳动能力或经济收入时,则老人生活表现为“自养式”;当老人身体尚健、经济收入不能完全满足生活需求时,便产生了“补贴式”;如果老人失去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但生活尚能自理时,随又出现了“供给式”;到了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时,随又出现了“陪侍式”或“合灶同过式”(后者和主干家庭养老式类同)。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小语离婚意味着一段错误情感的终结,再婚则是对爱情生活的继续尝试。在成人世界的分分合合里,孩子很容易成为牺牲品。从始至终,究竟有多少父母真正关注过他们的情感?面对亲生父母无休无止的争吵,面对温暖家庭的分崩离析、面对新家庭中“陌生”的父亲或母亲,甚至  相似文献   

10.
丁克兴起于八十年代(DINK,英语Double incomes no kids缩写,指双倍收入无孩家庭),曾经是颠覆传统生育的代名词,为都市时尚前卫的年青人所拥趸。然而,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无数丁克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早已放弃丁克计划为人父母,有的继续苦苦坚守誓将丁克进行到底,有的左右为难在丁克与不丁克之间犹豫不决,有的夫妻分道扬镳成为陌路或仇人。本文主人翁是一对观念开放的研究生夫妇,无论他们思想如何超前,但他们始终无法摆脱传统的影响、内心真实的需求以及渴望亲情的天性。  相似文献   

11.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这首广东方言歌谣,流露的是对细水长流式小康生活的向往。时过境迁,曾几何时,“月光光”成了个人消费方式的代名词,它指的是每个月都把自己当月的收入消费精光,进而,又演变出一个新兴消费群体的“雅称”——“月光族”。在他们中间,有月光公主,窝居父母家却入不敷出;有单身贵族,为求高质量生活一掷千金;也有年轻夫妇,供车供房却养不起孩子。在他们看来,其消费理念和生活宣言是“挣多少,花多少”。按照传统观念,他们是“不会过日子的人”;按照现代年轻人的看法,他们却被认为是“能挣钱、会花钱、会消费、…  相似文献   

12.
现实关注     
音乐考级弊端太多 家长别害了孩子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近期针对当前“学琴热”现象表示,别因钢琴考级而揠苗助长,还孩子一个童真的世界。 盛中国说,要成为音乐家,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极好的音乐天赋;二是物质基础;三是有好的老师。然而,这些条件同时出现的几率实在太小。因此,盛中国建议家长“还孩子一个童真的世界”。 盛中国还指出,现在盛行的音乐  相似文献   

13.
一心  安子  沙漏 《女性天地》2007,(12):4-7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十个大中城市养宠物的年轻人中,有34%的人认为养宠物和养孩子没什么差别,甚至有17%的人认为养宠物比养孩子更有乐趣。结婚生子本来是人生中的大事,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和希望,难道“宠物”真的可以代替孩子吗?本期话题,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丁宠”一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各大城市里兴起了“双收入、无子女”的丁克家庭:较好的学历背景、消费能力强,不用存钱给儿女;很少用厨房,不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经常外出度假;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当年的丁克可谓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让当时很多年轻人勇敢地踏入这一行列。十几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年带领着婚姻时尚、代表了自由叛逆、标榜着胆识勇气的丁克们,现在如何呢——作为一段时间内传媒的热点,丁克的话题近年来渐渐沉寂。但随着丁克人在都市生存圈中绝对数量的增加,它所引发的社会心理震颤并没有过去,它所带给人们的迷惑也没有完全消失。在后丁…  相似文献   

15.
正懂得乃至敢于顶嘴,不正是孩子长大的一个信号吗?我一直认为,每个聪明的父母都该让孩子尽早掌握说服力。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父母一听孩子反驳、反抗大人,就冠以“顶嘴”“不乖”之名,让孩子闭嘴。这是非常可惜的。很多人把“3岁”定为孩子“可不可爱”的分水岭——3岁前,孩子的生活基本由父母掌控,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呆萌”,所以“可爱”。3岁后,孩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每件事情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发脾气,公然违抗父母的“旨意”,  相似文献   

16.
大军 《老人世界》2013,(9):22-24
所谓“拼养”,就是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节假日或其他时间,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个家庭轮流照看。这样,家长更自由,孩子更快乐,这种方式已成为当前不少年轻父母的新选择。调查发现,多数家庭赞成拼养,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不失为育儿新招。但也有一些人持谨慎态度,认为有悖于传统。还有法学专家表示,“拼养”孩子存在一定风险,家长们要谨慎对待。那么,“拼养”会出现哪些法律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啃老族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的“啃老族”队伍在不断壮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升级”为一个社会问题。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断乳”的子女,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国人对子女根深蒂固的“养身之道”,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革等等因素,造成了这些“成年孩子”拒绝长大。这对青年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笔者以为要解决“啃老族”这一新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可能奏效并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8.
结婚六年,我依旧希望自己能够“丁克”下去,只是母亲却有着些许不情愿。她说:“为了事业,放弃孩子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一个女人,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母亲,这一生都不完整。”母亲所说的这些,我全然不放在心上,心想,有事业有钱多好。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如果使了特别大的劲儿,觉得特别累,那一定是不对的。因为教育和陪伴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轻松、幸福的事情。这个人的名字叫樊登。因为创办“樊登读书”声名鹊起,也让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爱,上读书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中,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总有一些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你该怎么办"教你机智应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6万名儿童失踪,这些失踪儿童家庭所面临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甚至很多家庭走到了家破人亡的境地。然而,孩子失踪之后,父母除了流泪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而防患于未然更是孩子和家长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