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是一个由野心造就的悲剧人物,对权力的欲望驱使他由一个勇敢的士兵和国家英雄变成一个血腥的杀手,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之结局。野心的驱使是麦克白悲剧结局的主要成因。对权力的过分追逐使麦克白迷失了本性,激发了麦克白的贪婪和欲望,虚荣和愚蠢,激发了麦克白的野心与嫉妒,充分发挥了他人...  相似文献   

2.
多数学者认为麦克白的悲惨结局源于自身对权欲的贪恋,而以勒内·吉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来看,麦克白欲望的背后隐藏着众多的第三者:女巫、邓肯父子、麦克白夫人和班柯。这些他者对麦克白野心的暗示与推动作用不可抹灭,使麦克白一直深受模仿欲望的驱使,模仿着他者的欲望。麦克白看似是一个弑君夺位的残暴君主,但在历史编纂层面上,他是一个受迫害的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论《麦克白》中的数字象征与自然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征是二十世纪现代派作家们十分热衷并在其作品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写作技巧与手法。然而追根溯源 ,早在 1 6世纪 ,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已经在其作品《麦克白》中大量运用了数字象征与自然象征的方法。并通过这些象征手段的运用 ,作者描绘了麦克白这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如何在野心的驱使下 ,一步步地从一个受人爱戴的人物蜕变成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 ,其爱心与同情心也逐渐演变成仇恨与杀戮的过程 ,同时 ,作者也揭示了分裂与纷争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4.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正是在这种令人恐惧的氛围中,莎士比亚着重描绘了麦克白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的过程,深刻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吞噬,表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生活道路的反人道的实质。在探讨麦克白性格特征过程中,我们将批判地借鉴以往莎士比亚评论中的一切有益见解,也将有意识地把人物性格分析方法与意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更好地把握这一悲剧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读过《麦克白》这部戏剧之后,很多人认为麦克白是一个嗜杀、贪婪、虚伪、受自己野心驱使并最终走向邪路的人;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麦克白的所作所为却有不同的解释:他不仅具有英雄气概,更是一个敢于担当能够负责的人。国王邓肯的无能,内忧外患的国情,壮志难酬的愤恨,这些因素造成了麦克白的精神长期受到压抑,促使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不得不采取非常态的行动。事实上,麦克白不仅是一位有能力的国王,而且还是一位充满诗意幻想的诗人,他的行为不是堕落,而是与不公命运抗争的英雄气概的体现。可悲的是,他的思想太过超前,因而为整个时代所不容并最终敌不过命运的安排而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6.
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最富吸引力的一个悲剧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刻画在于作者写出了麦克白性格的复杂性,写出了麦克白人性与魔性的激烈冲突.从麦克白由功勋卓著的英雄到弑君篡位的凶手再到暴君恶魔的蜕变轨迹中透射出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与吞噬.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研究<麦克白>时,一般将麦克白悲剧归结于外在环境、人为因素甚或不可驾驭的命运.但仔细研读文本,我们发现麦克白悲剧的发生存在着内在必然性,这就是他天性中的野心欲望、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以及虚妄的执着和自信.  相似文献   

8.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塑造最为成功的悲剧人物之一,他在剧中有着复杂的内心活动,其人物形象是多元化的。作为他者的存在,麦克白夫人则依附于麦克白,并与之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而莎士比亚正是运用麦克白夫人作为他者不断外化麦克白内心的斗争,极大地丰富了麦克白的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根据巴赫金的复调对话理论,结合《麦克白》剧中的几个典型“对话”情景,指出该剧中尤其是主人公麦克白覆灭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一直是剧本关注的焦点,探讨这种诱惑支配下的自我意识如何在麦克白与女巫、女巫与班柯“狂欢”中的对话,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的独白性对话等不同声音中得以凸显,让读者和观众感受到人性在野心驱使下的堕落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是一部流传后世的佳作.剧中的麦克白是一个谋权篡位的人,他的堕落是人性弱点促成他的悲剧;他的毁灭死亡给人们以深思.而对麦克白夫人的描写更加深了麦克白的悲剧性结局.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一悲剧性人物是对刻画人物、探索人类灵魂黑暗面而获得的一大成功.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伦理学和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麦克白伦理身份转换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功臣、叛臣、国王三种身份的变化,是麦克白"本我"、"自我"、"超我"不断调节和斗争的结果.作为功臣,他丰受着信任和荣誉,但是女巫预言的诱惑唤起他"本我"欲念.在欲望的驱使下,他破坏伦理秩序,沦为叛臣.麦克白作为一个臣子弑君篡权,颠覆自己的伦理身份,触犯了当时的伦理禁忌,最终咎由自取,造成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2.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麦克白斯》(以下简称《麦》剧)是最令人悲怆、恐怖的一部,确实唤起了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怜悯与恐惧之情”,然而麦克白斯的悲剧形象,却与亚氏的悲剧观有些不同。按照亚氏的悲剧理论,一般来说,恶人遭到应有的惩罚并不能成为悲剧。人们普遍认...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在其伟大的悲剧《麦克白》中通过其主人公的语言与行为揭示了宇宙观对人类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他试图将麦克白个人的悲剧命运与整个自然界的原动力和结构联系在一起。时间是莎士比亚悲剧世界中的统治力量。任何企图破坏时间稳定性和打破社会秩序的尝试,都只能带来混乱与分裂,时间本身是正义斗争的最后主宰者。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英雄麦克白堕落的原因,认为决定性原因在于麦克白自身,在于他未能抵制野心和权欲的诱惑,而其夫人的蛊惑和女巫的预言等仅仅是起催化作用的外因。文章指出麦克白最终的结局是他自己自觉选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评论家们历来将麦克白定位为一个从英雄堕落为恶棍的可悲形象。然而,基于读者反应批评的解读表明弑君夺权前的麦克白具有高尚的品德,其弑君夺权的行为因国王违背传统的自私行为而具备了合理因素,弑君夺权后的精神折磨与救赎昭显了麦克白末路英雄的困境。麦克白的悲剧促使读者自我审视和反省,达到了悲剧净化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麦克白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的主人公.长期以来,女巫的预言和夫人挑唆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麦克白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激活和唤醒隐藏在麦克白心中被压抑的欲望.然而,没有超出个体欲望就不可能产生悲剧.只有当个体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实现自身欲望时,欲望才会导致悲剧.因此,麦克白悲剧最根本的根源不在于膨胀的欲望,而在于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心理结构矛盾影响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王熙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恶女人”形象。她残酷阴险,欺上瞒下,借刀杀人,作恶多端。在她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有的丑恶与卑鄙。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在向尤二姐介绍王熙凤时曾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全占了。”兴儿之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王熙凤性格的重要方面:圆滑、狡诈、凶狠。有评论家曾说,《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黑暗的一出,黑暗掩盖着血腥的谋杀,悲剧中,麦克白的野心骤然而  相似文献   

18.
从克劳狄斯到麦克白陆克寒对比莎士比亚笔下的克劳狄斯和麦克白两个形象,是一件饶有意趣的事。他们同为“盗国窃位的扒手,从架子上偷下那顶珍贵的王冠,塞在自己的腰包里”,[1]两者的行为虽有细节的差异,但在性质上却全然一致;然而,几百年来,人们对克劳狄斯,无...  相似文献   

19.
麦克白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理想主人公,在他身上追究不出比普通人更好的道德品质。但是,麦克白的悲剧同样凸显了悲剧性现象所具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在研究麦克白悲剧性时,应采取舍勒的价值现象学的还原方法,避免将麦克白的悲剧归罪于环境的影响或麦克白自由意志的选择。麦克白悲剧的必然性在于他以“当前”试探“将来”,其“当前”与“将来”皆非源自其原始的“曾在”。在麦克白悲剧中遭到毁灭的价值是上帝所应许的“爱”、人对上帝所应有的“信”及懊悔所潜在的令人获救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麦克白这一艺术形象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莎士比亚在刻画这一形象时,把精力集中于他的内在矛盾性,即他身上的人性和魔性之间的激烈冲突。读者从这一矛盾冲突中可以感受到麦克白博大心扉的震颤,看到人性的沦落和人生价值的丧失,对作为罪犯的麦克白表示憎恨和恐惧,同时对作为悲剧主人公的麦克白表示同情和怜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