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年假期间收到了您寄我一大包东西,原以为是贵校上次开大会①所宣读的论文,昨天把包裹拆开,才知道寄来的是5卷、8册《师陀全集》,看到后真是欣喜异常.这8本书不断由我翻阅,认为兄编校这套书下了很大的功夫,成绩斐然,不仅让师陀先生的手稿、著作从此凭最好的版本流传于世,而且这也是您个人的光荣,是河南大学出版社最值得骄傲的一部作家全集.  相似文献   

2.
师陀是一位致力于乡土小说创作的京派作家,同时又是与鲁迅在精神血脉上有着深深联系的作家。他对乡土中国社会关系的揭示、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都承续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另外在诗学建构方面,他小说中的归乡模式、散文化体式以及意象、语言的使用也可见鲁迅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正> 我这人平时不大读书,知识很少,所以水平很低。陕西人民出版社《小说鉴赏文库》(现代卷)编委会的同志在三年前嘱我写西戎《喜事》的鉴赏文章,在西戎同志的指导下,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写出交卷。但他们时隔不久又嘱我再给师陀同志的短篇小说《寒食节》写一鉴赏文章,这就更使我为难了。一是我读书少,这篇作品,作者过去未收入专集,我压根儿没读过;二是我一直未见过有关的参考资料,现在找来读了几遍,有  相似文献   

4.
乡土是师陀从事创作的重要主题模式。家庭给师陀带来的巨大的创伤,影响着其对人对事的看法,造成师陀对于故乡刻意的疏离感,由此影响了其作品的价值取向。师陀擅长将人性中固有的恶描述出来。在进入城市后,他依然运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眼前的新事物,再加上面临生计的压力以及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使他始终和城市显得格格不入,只是一个都市的局外人。这注定了他只能在途中,在自我批判中行走,没有归宿。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与师陀: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与师陀都是自觉追求创作个性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沈从文虽然对前辈小说家有所继承,与废名也有类似之处,但他自觉追求个人独特风格,在创作宗旨、创作对象方面都与众不同。师陀同样以风格独特而著称,他反沈从文之道而行之,以揭露乡民乡风丑陋一面见长。解放后师陀按意识形态规范对自己早年某些作品的修改,使其丧失了原有个性,思想艺术价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师陀在其“芦焚”时期即20世纪30—40年代的小说创作,注目于现代中国城乡“生活样式”的社会生态分析,其观照乡土中国“生活样式”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反田园诗叙事”的倾向,其解剖现代都市“生活样式”的小说,则表现出一种“反摩登叙事”的倾向。如果说,前一类作品展现了师陀抒情与叙事的杰出才华,后一类作品则凝聚了师陀深入解析人性蜕变及其心理深度的过人造诣。这些独特的成就为师陀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以至文学史上赢得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浓厚人文情怀的作家。两性关系是他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一个切入口。师陀作品中的现代婚恋观表现为: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以男女互爱为基础的、和平宁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稳固的经济基础才能强大婚姻自身,但过度地追求金钱,也会毁灭爱情;理想的女性,既有传统美德,又具备主体意识。师陀设法在一种健康的婚恋关系中寻求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和解,因为它是整个人类获得幸福与和谐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浓厚人文情怀的作家。两性关系是他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一个切入口。师陀作品中的现代婚恋观表现为:理想的家庭生活,是以男女互爱为基础的、和平宁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稳固的经济基础才能强大婚姻自身,但过度地追求金钱,也会毁灭爱情;理想的女性,既有传统美德,又具备主体意识。师陀设法在一种健康的婚恋关系中寻求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和解,因为它是整个人类获得幸福与和谐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叙事学与接受美学角度,以现代文学史上在叙事技巧方面作过有益探索的作家师陀的三部小说《马兰》、《结婚》、《果园城记》为依托,分别从叙事者、叙述结构中心和叙述的时空表现三个角度对作品作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0.
简朴奇崛而又任情爽洒的风格是徐渭才情、真情与傲情在其散文创作中的显现,也是他对本色化的艺术追求。而这种风格的形成是他师古、师今、师心的必然结果,师古而成奇崛之势,师今而成简朴之气,师心而任情啸傲,从而奠定了他在散文创作中独特卓绝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孤独代代传承,抒写孤独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1940年代的师陀更是将孤独主题在其小说集《果园城记》中发挥到了极致。在《果园城记》中,叙述孤独与孤独叙述二者有机融合,建构和彰显了文本强烈的"孤独"主题。  相似文献   

12.
对于师陀来说,故乡杞县是其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藏,取材于故乡的作品既批判了中原文化的落后,又饱含着深切的眷恋故土之情。北平和上海两个城市亦对他的个人风格和写作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者使其文本葆有含蓄蕴藉的审美韵味,后者促使他开始多角度叙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14.
(一) 文学是观念的东西,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告诉我们:人的知觉、感觉、概念、思想、世界观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而人的意识却完全依赖于物质的客观存在。马克思说:“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  相似文献   

15.
孤岛时期师陀对乡村与都市持双重疏离的态度,游荡于乡村与都市之外。乡土、上海和北平,在师陀的散文中是互为参照的文化空间,"走"的主题是贯穿师陀散文的一根主线。师陀的乡土书写采取"怀念———走近———离开"的叙事模式,混合着眷恋与拒绝的双重情感态度;他的都市书写则维持在"走"与"留"的张力中,流露出孤岛生存的焦虑与惶惑。拒绝都市、缅怀乡土与乡土迷梦的破碎,使得师陀眷恋"半农村性质"的北平。由北平怀旧所产生的"老家"认同带有虚拟和替代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印度文学是印度宗教的一种诠释,其宗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表现了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视精神的解脱为生命的永恒价值;其次,“万物有灵”观对印度人的审美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弥合了人与宇宙的鸿沟;第三,印度的宗教禁欲与纵欲并存,对性爱大胆和率真的表现成为印度宗教文化显著特点之一;第四,印度的非暴力精神已超越了人类社会,成为惠及整个宇宙的一种自由倾向。  相似文献   

17.
在美术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方面,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是重要课程之一,其题材来源于生活,需要在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以便积累素材进行创作。从理论上来讲,美术作品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不是为少数人服务,更不是为个人或“为艺术而艺术”的,应该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陶冶情操,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给人民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美术教育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此,作为培养美术创作和设计人员的专科美术教育,需要在每一学年中都有一定时期,让师生到生活中去,了解群众…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师陀的散文是孤岛市民生存状态与知识分子曲折心迹的写照.在上海孤岛的特殊语境中,师陀的散文通过特殊的话语方式和叙事策略,对抗战意识进行了隐性表达,形成了“谨慎”的文本风格.师陀的散文以戏谑的笔调书写孤岛的“现代传奇”,以隐含的民族意识作为道德背景来审视“借来的时空”中的寓居者,显示出对孤岛世态的深度把握和对人性的精微洞察.师陀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孤岛语境的制约,是典型的孤岛文本.  相似文献   

19.
情感/欲望启蒙是中国理性启蒙的原点,又是文学启蒙和思想启蒙的钮结点。“五四”以后,由于文化运动、政治运动对启蒙运动的裹挟,总体上模糊了文学叙事与启蒙精神的联系,尤其是与情感/欲望启蒙的联系。师陀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无望村的馆主》、《荒野》和《马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试图恢复这个联系,为建立他自己的情感/欲望叙述的。在对这个问题的执着坚守中,文本呈现了欲望的内涵,模拟了欲望的形态和出路,以及欲望的激发和释放给启蒙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师陀是20世纪中国乡土作家的杰出代表和诗化小说的积极探索者与实践者,他对于创作个性的坚守、对于民族文学传统的承继与创新,以及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正直的创作品格,给文学史带来了优秀的质素和生动的文学景观,为当代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与书写维度,为一个民族的文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他单薄的文化教育背景、不够丰厚的人生阅历和文化积累、农民的思维习惯和情感生活特点影响了他整体创作视野的深度,并在都市小说、乡土小说的创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