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大埔县老区长治镇长教管理区的农民。改革开放前,我家在村里算是最穷的一户了。当时兄弟姐妹多,父母又多疾病。记得有一次,大队干部到我家时,我妈特地把破棉被拿给他们看,从而得到政府的一张救济棉胎。我家除欠生产队粮款外,还借亲邻朋友不少钱。我考上了高中也没法读。那时,我广州的姨妈,常寄些粮票和钱来救济我家。我的一个舅舅在马来西亚,过年过节,  相似文献   

2.
阎中昌 《山西老年》2009,(12):13-13
1948年秋,五谷飘香。刚刚经过土地改革的盂县北关人,正兴高采烈地收获着属于自己的丰收果实。一天,我和父亲刚刚从地里回来,就见村干部领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来到我家。农会主席对我爹说:"老  相似文献   

3.
从山西南下湖南岳阳至今已六十几年,在清明节之际,我们五名在岳阳的南下干部来到了烈士陵园。深切怀念在岳阳县康王桥镇"四·三惨案"中壮烈牺牲的年仅18岁的南下干部侯国珍烈士。  相似文献   

4.
爸妈的家当     
正27年前的夏天,在轰隆隆的雷声里,我的大学梦圆了。山梁上的黄土里,只产玉米高粱,不产黄金珠宝。家里的喜悦,就如那场暴雨,转瞬散去。我发现,我爸的瘦长脸,确实像藤上挂着的苦瓜。我妈看不惯我爸的苦瓜脸,大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娃娃读书!"我家的大铁锅,倒是有两口,柴火灶眼是连通的,一口用来煮饭,一口用来煮  相似文献   

5.
这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只剩下我和四岁的妹妹,这下我当一天小主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家里人少,但客人可真不少。这不,我妈临走前对我说“表弟今天要来我家。”我知道表弟和妹妹不知为什么只要一碰到一起就像冤家对头似的,吵得不可开交,叔叔家和我家的感情一直不太好。今天,让两家和好的重担自然就落在我的肩上了。为了这个,  相似文献   

6.
邓建中 《老友》2021,(2):14-14
16年前,我和老伴从家乡来到南昌住在抚河南路。我家在一栋楼房的五楼,站在北阳台向外眺望,北边是用围墙围起来的两大块坑坑洼洼、垃圾成堆的空地;东边是居民楼和房屋破旧、设施简陋的"构件学校",校内只有孤零零的3栋陈旧楼房,让我诧异省城竟有这样破旧的学校;西边是川流不息弥漫汽车尾气的车行道,再过去是有名的"抚河故道",也是两岸居民生活废水和沿线工厂的"排污处".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第一期起,我欣喜地发现《山西老年》多了一个"追寻南下的足迹"的专栏,以图文、回忆、采访等多种形式再现当年的历史,让人感动不已,尤其是读了《我和华国锋一起南下的日子》一文,深受教  相似文献   

8.
我家邻居是一对老夫妻,他们有两个儿子,都在海外打拼并跨进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一天,定居美国的大儿子突然接到父亲的越洋电话。"儿子……爸爸要告诉你一件事……"父亲沉重地说:"我决定跟你妈离婚!""什么!"大儿子听了,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你跟妈妈的感情不是很好吗?"  相似文献   

9.
苏东 《百姓生活》2012,(7):67-67
我的父母都是部队南下干部。1949年春,父亲17岁时从山西逃壮丁来到北京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他在部队担任过文书、连队指导员。部队南下后驻扎在广东省汕头市。母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岁入伍,到部队文工团,后来随军南下,转业到汕头市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母亲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经常要去部队采访,所以认识了父亲。他们1964年结婚,当时父亲32岁,母亲23岁,3年后有了我,后来又有了弟弟。“文革”前,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电视     
庞玉生 《山西老年》2008,(11):14-14
那是1982年,在我村插队的插队生故地重游,他们在我家的土炕上睡了一个星期,临走,我妈对他们说:"你们退下来的电视如果不看了,就给我留着。"几天后,大哥拿着200块钱去了太原,搬回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而且是个进口货,日本"三洋"牌的,12英寸。  相似文献   

11.
幸福单车     
"妈,让我下来吧,我太沉了。"哦,妈行的!"这是一段上坡路,妈妈载着40公斤重的我,显然很吃力。自行车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妈妈的身子随着车子的节奏扭动,长长的发辫也随着节奏一甩一甩的。初春的早上还有着阵阵寒意,妈妈的头上冒出了丝丝热气。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南下入湘的"晋中南下工作团"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要求各解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抽调干部随军南下,到新解放区  相似文献   

13.
我家常备一些艾条,遇到一些小毛病,就用艾条治疗一下。有一天,我妈不小心闪了腰,痛得直不起身子。我父亲给母亲用艾卷灸养老穴(该穴位于前臂尺骨尽端的凹陷处)。一刻钟后,他让母亲前后左右扭动腰部,母亲居然伸展自如了。母亲笑道:简直  相似文献   

14.
我出生于革命老区武乡县斗底村的一个革命家庭。60多年前,我的两个哥哥参加南下工作团的往事至今难以忘记。1947年,我二伯的儿子李春藻和我的胞兄李春清都先后被县委批准成为南下干部。春藻哥南下后  相似文献   

15.
1949年8月份,临汾专员公署召开大会,动员干部南下四川。贺龙、李井泉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贺龙在会上讲的一段话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你们山西人有个特点,就是打死不离"老窝"。为了  相似文献   

16.
张教授在北京一家高校退休多年,衣食无忧,弟子成群,可是架不住惟一女儿的劝说,与老伴双双飞往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定居。几年不见,张教授看着女儿、女婿、外孙女及新居,真有一种知足感。一切安顿妥当后,女儿驾车专程找了一家毛利人风味的饭店,为父母接风洗尘。张教授与老伴还陶醉在这浓浓的亲情中,小车将二老送回驻地。女儿说:"为了让二老早点休息,我们也该回去了。"张教授一听立即愣在那里,感情这漂洋过海投奔女儿,就这样将我和你爸扔在这里啊?女儿笑道:妈,来到这儿,保你衣食无忧,从现在开始你就过上"共产主义"了。  相似文献   

17.
侯成成 《社区》2014,(16):55-55
“美美”是我表妹的孩子,那天表妹带着她到我家做客,一进门,我就被母女俩的穿着震了一下。表妹,一身辣妈装束,时尚的妆容,精致到了完美。我惊叹着,夸奖着表妹。哪知,美美不愿意了,“阿姨怎么不夸我啊?”  相似文献   

18.
<正>妈,我准备一些你爱吃的水果和纸钱,开车来看你了。你住我家照顾你外甥的几年,总让我周末睡懒觉。今天周六,可我起个大早,因为昨天晚上我又梦见你了。梦中你坐在椅子上,两腿前伸,用两只脚背轮流蹭着小腿肚。这不是“坐没坐相儿”,你是在缓解劳动后两只腿的酸肿。  相似文献   

19.
孙荣川 《山西老年》2010,(12):13-13
1947年1月,陈赓指挥解放军第四纵队夺取汾(阳)孝(义)战役胜利后,带领部队来到我的家乡——沁源古寨村一带休整。正月十一上午,军队后勤人员在村干部带领下到村里找住房,并让村民将火炕烧热,迎接从前方归来的解放军,我家也将西院腾出。第二天,解放军陆续进村,通讯  相似文献   

20.
1949年6月下旬,我所在的四野十二兵团补训二师六团三营十二连,准备南下至湖南。连指导员郭五州找我谈话,先互相交换思想,接着征求我对连排干部南下的看法,并告诉我南下出发时间,还要我准备好行军途中所需的干粮、开水桶、马灯等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