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与贫困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相似文献   

2.
根据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移民吊庄区域农村贫困监测的通知”文件精神,银川市统计局、农调队对全市移民吊庄区域53个行政村,每村抽取6个样本调查户,共318户农户进行了贫困监测调查。现将2006年农村贫困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按贫困发生率推算,2005年全省城镇绝对贫困人口96.9万人。城市的贫困相对农村贫困而言,直到在上世纪90年代尚不十分突出,90年代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根据有关部门测算的贫困标准(*注),利用城镇住户调查资料计算,2005年绝对贫困发生率为4.8%,分别比1995年和2000年减少1.1个和0.9个百分点。按贫困发生率推算,2005年全省城镇绝对贫困人口96.9万人,分别比1995年、2000年增加18.3万人和7.7万人。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而贫困人口规模却在增加。城市绝对贫困特征家庭人口多,有收入者少对城镇21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我省绝对贫困户…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09年新疆农村收入分组数据,首先计算历年新疆农村FGT贫困指数,分析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情况;其次对新疆农村FGT贫困指数进行分解,探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对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最后模拟分析各个贫困指标对贫困线变动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千年开始后新疆农村贫困程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大体经历了大幅下降、平缓变动、小幅上扬三个阶段;FGT贫困指数分解后发现,各期影响因素作用不一,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或者恶化产生了不一样的减贫作用,贫困线上调最明显的效应是新疆农村贫困面扩大;模拟贫困线上调后发现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较小幅度的变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新疆农村的贫困问题比较复杂,最近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尤其是最贫困人口的境况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9):121-128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逐步显化。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在测算收入贫困的基础上,采用AF方法测算了农村老人的客观多维贫困指数(MPI-I)和包括主观福利的多维贫困指数(MPI-II),涉及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主观福利5个维度。研究发现,MPI-II测量的主、客观多维贫困发生率最高且主观福利贡献最大;MPI-I测量的客观多维贫困次之,收入贫困发生率最低。进一步,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样本进行交叉识别,收入贫困的农村老人中有96%同时陷入多维贫困,多维贫困样本中一半以上为非收入贫困。这说明虽然收入始终是农村老人多维贫困识别的重要因素,但以主观福利为代表的非收入因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目标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成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人群。家庭作为贫困识别的最小单元,对不同类型家庭老年贫困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未来相对贫困的识别。从家庭结构变迁视角下考察农村老年贫困的变化,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1—2018年调查数据,采用A-F法测算了不同家庭结构下农村老年贫困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两者间关系。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家庭结构对下一期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结构是影响农村老年贫困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时间推移,独居和四代合住家庭贫困发生率下降最小,两代合住家庭次之;农村老年贫困的分布从三代合住逐渐向独居和两代合住转变。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多维贫困呈现不同特点。在考虑农村老年群体差异后发现,与配偶合住的男性老人、三代合住的高龄老人以及生活能自理老人免于贫困的优势更明显。为此,构建老年脆弱家庭的多维防贫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老年相对贫困的治理需更多关注独居和...  相似文献   

7.
《青海统计》2005,(4):2-2
3月24日上午,国家农调总队张淑英副总队长、陈志平调研员在青海宾馆,听取了青海省农调队、省扶贫办关于2004年全省农村牧区贫困监测调查和扶贫开发工作方面的情况汇报。省统计局薛政局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8.
刘小莉 《四川省情》2006,(10):31-32
四川是西部大省,人口众多,区域差别大,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尽管通过多种措施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因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四川是西部大省,人口众多,区域差别大,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现状根据全国农村贫困监测标准,2005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线…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计算中国省际层面2000—2012年城镇化率、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基尼系数,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贫困、农村不平等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发生率随着城镇化率提高而下降,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2.87%;农村收入不平等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呈弱倒U型变化。同时,不同地区城镇化对农村贫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呈现不同趋势。在未来城镇化战略中,实施农村减贫政策时应兼顾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农村贫困减缓的内在机理,利用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LSDV方法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的基准影响以及非线性效应。结果发现:农村贫困程度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的负向关系十分明显,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村贫困减缓;与此同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存在着显著边际递减的非线性驱动效应,即在农村贫困程度由高变低的动态过程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的边际作用逐步减弱。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村贫困减缓的关系,能够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沈岩 《江苏统计》2001,(6):23-25
农村统计调查设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行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就此深入分析和解剖 ,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多维贫困理论与方法更有助于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量化.本文构建了新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度并分解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下降,表明农村家庭不易发生多维极端贫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MPI)呈西高东低态势,表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收入、金融和教育等因素是我国农村家庭致贫的主因.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因素影响最大,而中西部地区则为收入因素.研究结论为贫困的识别和精准扶贫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1980~2005年度数据为样本,基于VAR模型检验了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贫困减少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支出是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从短期看,财政支农支出减少贫困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利用财政支农作为减少农村贫困的手段,一方面,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支农政策;另一方面,建立一套综合测量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减贫政策目标体系,力争在减贫目标之间取得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秋,一个稻田金黄的日子,贵州调查总队纪检组长杨忠先率队到普安进行调研。总队农村住户调查处的女职工陶正琼长期资助普安孩童的故事终于在近10年之后浮出水面。杨忠先同志返回贵阳后心绪久久难平。他说:一年来,我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目睹了贵州的贫困,感受了贵州基层统计调查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一线调查员忠诚统计无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我国200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收入、教育和医疗贫困指数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农村收入、教育和医疗减贫,而且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减缓其他地区的农村收入、教育和医疗贫困,其中,对农村收入贫困减缓两种效应均最大。因此,应加快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交通网络的空间布局,发挥好交通基础设施的减贫效应,以促进农村多维减贫。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农村贫困问题初步研究陈建贤贫困和发展是困扰当代中国农村的两大难题,广东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经济发展很快。1995年,我省农业总产值1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5.8倍和1.2倍。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农民...  相似文献   

17.
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住户调查是一项综合性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是通过对农民家庭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情况的调查,全面反映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对农村居民实现小康和摆脱贫困的进程进行监测,为各级政府制定农村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基础数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法、制度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但在调查实施过程中,仍发现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为此,撰写此文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村减贫的速度明显放慢 ,且呈现出反弹趋势 ,探寻农村反贫困效果的影响因素 ,对正确制定农村反贫困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在如何测定反贫困效果的好坏及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上 ,目前常见的贫困指数都显得力不从心。针对各个贫困指数的不足 ,本文引入了分析反贫困效果的模型分解法。  一、主要贫困指数述评由于现有的贫困指数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些缺陷 ,寻找完美的贫困指数公式以客观准确测算贫困 ,成为近年贫困批数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大部分贫困指数而言 ,测算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步 ,测定每一个个体i…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多维贫困的测度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艳云 《统计研究》2012,29(11):61-66
传统的仅用收入或消费来衡量贫困的方法只能提供单一的信息,从多维角度则能够较全面地认识贫困。本文利用CHNS数据库中2000年和2009年数据,借鉴了多维贫困指数的构造及分解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城乡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分解及分析,认为总体上城乡贫困程度均有所减轻,农村贫困严重于城市,应重视医疗健康保险、卫生设施、城市住房、做饭燃料等维度上的贫困,同时降低中西部省份的贫困。  相似文献   

20.
周强 《统计研究》2021,38(10):90-104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