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19世纪中叶,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迭起,清政府囿于政府既有军事力量的不足,转而积极借助团练和乡兵的力量来镇压起义,敦促地方组织团练,修建圩寨。基于19世纪中期合肥地区的圩寨为考察对象,探析19世纪中期合肥地区圩寨兴修的历史背景、兴建过程、寨主的政治立场以及圩寨的大量兴建给晚清合肥基层社会及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要从文化的层面去设计城市。以合肥为例,从提炼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入手,认为打造城市的理想形态,城市应朝着生态化方向、人本方向和文化精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戚墅堰机车厂为例,从设计实践出发探索了大运河畔常州工业遗存改造设计的方法。设计着重体现工业风貌,并从商业发展、文化传承、环境修复3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构想,欲通过该方案,使戚墅堰机车厂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达到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旨在探索大运河畔城市工业遗产在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如何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困境与矛盾,其中包括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传承与创新的矛盾;大众化和精品化的矛盾;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矛盾等。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倡是发展传统民间艺术的良好契机,只是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文化、创意、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的日趋复杂,使人们对公共环境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实现导向信息无障碍识别,帮助人们在陌生环境中自如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公园是城市空间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无障碍导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具体分析公园导向信息无障碍识别与设计的基本要素、环境文化传达、人文关怀之间的关联。针对合肥逍遥津公园导向设计存在的识别问题,提出加强整体系统化,加强设计表现规范化、清晰化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形成《儿子英雄》的文化生态背景是:在20世纪初期以市民文学为代表的旧文学,和以城市下层民众为代表的大众群体在旧文学、旧文艺层面上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认同;相对于新世纪(20世纪)而言,传统的旧文艺理念,与传统的、旧有的戏剧戏曲审美心理模式,在电影的新形式中得以从容整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更新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及其文脉传承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历史街区及其文脉因旧城改造渐消于人们的视野,城市文化品质逐渐归寂于平庸。以汉正街为例,探讨了武汉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文化保护的传承现状与问题,分析了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传承的路径,提出了文脉活化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得出了保护历史街区、传承其文脉,提高城市整体质量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开发工业旅游对合肥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开发工业旅游应遵循注重综合效益、根据旅游吸引力大小量力而行、确保主业地位等三条原则.以合肥远东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和运营工作可归结为可行性分析、产品设计、产品定价、宣传促销、销售渠道、产品运营管理等六个普适性要点.  相似文献   

10.
11.
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低碳经济转型,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低碳转型方面对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产业体系转型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低碳政策、培育低碳文化,制造低碳标准、鼓励低碳竞争等方面研究了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产业生态重构。适时推进我国产业低碳转型,有助于我们赢得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区域规划方法存在着目标单一、成果刚性、缺乏系统观等不足,已逐渐不能适应城市新区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SD)与数据包络理论(DEA)提出一种城市新区动态规划模型系统,可对城市新区的发展形成动态、连续、系统的决策支持,保证了城市新区规划整体目标的逐步实现,并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空港加工区的案例,论述了该模型建模的过程,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城市新区规划方法探索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政策和法规不完善,资本运作实力弱,信息产业待加速,园区规划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等,是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只有采取完善产业政策和法规,加快园区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加大资本运作,提升企业实力,培育新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措施,才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而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组织生产效率的提高,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产业组织的生产方式逐渐向模块化形式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基于组织生态思想的模块化产业组织的产出模型和经济效益,探讨了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形成正是基于降低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产生的由原产业组织垂直解体而形成的具有更高组织绩效的新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以辽宁省为例,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偏差:产值水平及比重偏低、就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趋势缓慢,未形成与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第三产业的水平及比重,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从而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矿区产业共生系统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已成为各国发展矿区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自增强机制可以使矿区产业共生系统实现规模递增,带来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带来系统内企业惰性增加和适应性减弱,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在自增强机制的作用下,矿区产业共生系统内企业容易走上无效率的状态。因为系统内企业间信息同质性越高,系统的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是位于中国寒冷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美国中西部“冰雪带”地区也是气候寒冷的老工业地区。论文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寒地老工业城市与美国“冰雪带”寒地老工业城市进行研究,分析两个地区老工业城市发展的背景以及在宜居性建设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经济实力下降影响建设资金投入,气候条件不利影响城市环境宜居性的提升以及工业污染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在此基础上得出国际视角下的寒地老工业城市宜居性建设的启示与对策,包括重视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发挥城市项目建设的触媒作用带动城市更新,加强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的宜居性,促进多方合作推动城市环境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形生产模式,以及以资源消耗型制造业为主的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素质高低的区域产业结构,就成为了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各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工业生态化改造、三次产业间形成三产互动的良性体系、通过虚拟产业链的延伸和对接实现区位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新沂市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发展优势、机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新沂市今后六年的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建议新沂市规划建设四大物流产业集聚区,并进一步提出中等城市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提高粮食生产核心区综合承载力是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以综合承载力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城乡三次产业承载水平的角度,初步构建评价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因子和模型,对商丘市2000-2009年城乡三次产业综合承载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呈现超载状态,城镇虽尚可载但水平不足,城乡综合承载力与现有人口规模基本持平,区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有待提速。因此,粮食生产核心区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拓展城市市区和功能新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