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经济统计学》自1995年4月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后,其姊妹篇《国民经济统计学》经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讨论通过,确定为全国统计学专业的两门主干课教材;并于1997年获得首届全国统计优秀图书奖。这是由于该书经过总结提出了“不论是哪一类企业,从事何种生产和经营,都有其特定的共性”,即“各不同企业,在活动条件———要素投入———成果产出———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存在巨大的共性,可以综合加以研究”。该书的启用结束了我国统计教学中存在若干部门统计教材、内容相互重复的历史。作为《企业经济统计…  相似文献   

2.
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工业统计学》把废品解释为“产品的某些主要质量特性不合格,而且不能按原用途使用的产品,其中又分为可整废品(又称返修品)和不可整废品”(该书第65页),即废品中包括返修品.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以求教于统计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中国的某些统计项目“难懂”,我对此没有发言权,搁置不论,但就算是它真的“难懂”,充其量也不过相当于中国的某些新闻“难懂”吧。如果说读懂统计要专业知识,那么,对于某些新闻,你有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弄不懂的,它的云遮雾罩不是专业知识可以突破的。而这样的新闻每天都可以挑出若干,如果笔者这个专栏要写下去,我想每月挑出一个“最难懂”的新闻事件,以我的“专业知识”来解读,因为资源的丰富,专栏写起来就有可持续性了。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作中,我感到目前贸易统计工作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现在提出来与大家商讨。(一)统计制度问题1.统计表式:几年来贸易统计报表一年比一年简化,这固然很好,可是也相对的一年此一年粗糙。首先,以前表格中都设有“总计”栏,其中又列出“数量”和“金额”两栏,这对综合单位或基层填  相似文献   

5.
统计的困惑     
耿建华 《中国统计》2003,(10):19-20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邱东教授在 《中国统计》2O01年第2期上撰文:“统计使人豁达”。然而,最近翻阅了一些统计文章,却使我怎么也“豁达”不起来,倒产生了一些“统计的困惑”。在这里把这些“困惑”提出来,以求“豁达”。  相似文献   

6.
林青 《统计研究》1991,8(1):52-54
自从1988年国务院在机构改革中对统计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和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统计工作和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的意见以后,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统计部门都纷纷提出要“强化统计监督”。统计理论工作者也对统计监督的有关问题,从各方面提出了种种看法。统计监督显得颇有起色。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统计运筹与优化的研究 随着对“大统计”认识的逐渐趋同,以及“大统计”学科的建立,我们应对已有的统计理论与方法进行相应的整理。我们逐渐认识到现有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某些不足之处。就像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不仅对经典数量统计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完善了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统计界掀起了一股探讨“大统计”问题的热潮.本文就“大统计”的提出,对“大统计”的各种理解,探讨“大统计”问题的焦点和理论意义,以及“大统计”观念对统计工作适应“两个转变”的实践意义,作扼要的阐述.一、“大统计”的提出“大统计”一词是1992年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大统计”的提出,有它的背景和历史渊源.为了把统计学由属于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统计局从1990年开始进行积极的争取工作,并得到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支持.在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有幸到成都市金牛区统计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锻炼学习。一年来,我通过深入了解,对基层基础统计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和体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和优异的成绩取得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一直以来,统计部门深深地打上了纯粹“业务部门”的烙印,传统上在各部门中都归入“弱势部门”,  相似文献   

10.
刘和生 《中国统计》2005,(11):32-33
更新理念,塑造统计文化近两年来,启东市统计局调研中发现,有些人对统计工作存在某些偏见,诸如统计人员的信心不足,严重影响统计质量等问题。对此,启东市统计局领导班子于2002年8月组织全系统开展了“精神文明大讨论”,确立了“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文化内涵,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2003年3月,启东市统计局又提出了建设“新统计文化”的观点,增加了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大地激发了全市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强有力的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想主人事,干主人活”的文化建设氛围已经蔚然成风,为树立统计部门良好形象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长新 《统计研究》1991,8(3):75-77
我认为,岳巍同志的《宏观经济统计理论》(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6月版)一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统计理论专著。它开拓了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并将统计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宏观经济统计理论》(为简略起见,以下用“该书”一词代替书名)一书中,作者在总结我国统计工作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我国统计理论现状的情况下,提出了“有必要把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大学贾俊平老师2004年编著的《统计学》(贾俊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是一部统计学的好教材。该书立意新颖,实用性强,简明易懂、值得一读。然而,该书中关于“统计总体”的论述,鄙人实在不敢苟同。天津财经大学周恒彤教授在《统计研究》2005年第2期上《对统计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感悟》一文中对统计总体的论述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初,我提出了建立“统计行政管理学”的建议(见拙著《在实践中推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载《统计研究》1988年第5期).两年多来,对这个建议有种种反映.很多同志表示赞成,也有些同志持怀疑态度.有一位好友曾幽默地问我:“你看是  相似文献   

14.
编完这一期《四川省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按照组织的安排和工作的需要,我即将到新的岗位,就要与广大的读者、作者包括我们的编者挥手告别了。 1988年我从学校毕业进入省统计局,从此与统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延续至今。与一般统计人不同,我的统计情结在于“统计科研”和“编辑杂志”。16年,科研和  相似文献   

15.
一位中国研究生曾经问我,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引用一句毛泽东的话作为回答,那就是“实事求是”。我知道毛泽东在讲这句话时不是针对统计学而言的,但我认为这句话确实概括了统计研究工作的特点和真正目的。“求是”是我们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的认识或探索,“实事”要求我们从实际数据出发从而得到这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不知何故,我鬼使神差地将陕西财经学院统计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糊里糊涂地上了“统计”这条船。4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对“统计”有了粗浅的认识:“课程比别的专业难,作业比别的专业多,分配比别的专业差。”记得一位老师说过,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农村基层的领导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在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1958年,由于对统计工作的意义、作用认识不清,“大跃进”中出现了统计数字“大浮夸”,  相似文献   

18.
全国省、区、市统计局长座谈会议指出,统计工作必须跟上国民经济、生产建设、群众运动的新高潮,“大洋群”和“小土群”两方面的统计工作要同时并举。学会预计、估计和实际统计相结合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的。现在仅就我们在编制1958年第三季度物资统计季报表中的一些情况,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读者来言:尊敬的《中国统计》编辑们:我是一名县级统计干部,1989年毕业于河北农大。初入统计大门之时,只觉得统计知识丰富,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在统计岁月中留下我匆匆的脚步。在我从业16年中,听到了许多对统计的无奈和贬低,我是极不赞称这种观点的,可我说不清统计为啥好,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中国统计》中的“生活中的统计学”,使我大喜过望,我开始阅读《中国统计》,以前我总感觉她比较深奥,不常看。统计的好处在《中国统计》得到了明识,对统计的情感在此得到了共鸣,更有那么多为统计奉献的基层统计人和高级知识分子,我视她如珍宝。对统计…  相似文献   

20.
岑国荣 《浙江统计》2002,(8):40-40,42
作为一名曾在政府统计部门工作了20年的统计工作者,在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50周年之际,我提出以下一些思考:思考之一:统计信息是不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统计信息所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这一论断受到了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