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建国至今,国有资产的流失状况十分惊人。据有关部门估计,从建国到“七五”末(1990年末),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万多亿元,其中仅形成国有资产1.65万亿元;而进入“八五”以来,我国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在这期间国家对国有资产投资约4万亿元,而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最新统计,我国国有资产总量为4.29万亿元。不难算出,“八五”期间,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加快了,每年约有3000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掉了。这数以万亿计的国有资产是通过哪些形式和渠道流失的呢? 相似文献
2.
在论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进一步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与危害性,提出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营运新体制、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和规范国有资产市场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等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玉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83-84
地方院校国有资产流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当前急需制定对策,对院校国有资产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李英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62-64
首先阐述了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决策失误、企业破产、企业改制、经营管理不善、高管人才流失等;最后提出了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如完善国有资产立法体系、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检察、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李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首先阐述了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决策失误、企业破产、企业改制、经营管理不善、高管人才流失等;最后提出了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如完善国有资产立法体系、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检察、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刘凤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
国有资产流失有多种形式。其流失原因有经济制度方面的,也有行政权力方面的。要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必须走出通过行政权力来完成市场化改革的“误区”,以市场方式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弊端。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具体地说,国有资产被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狭义的国有资产仅指“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的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本文讨 相似文献
8.
王建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本文概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并对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出了对策:1.明确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确保资本合理流动;2.健全企业法人制度;3.加强资产评估工作;4.加强国有资产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9.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已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三层制"的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做好国有资产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搞好资产评估,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准确量化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对国有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金玉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6-39
国有资产流失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针对国有资产存在的形式、国有资产流失的渠 道,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而对于如何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提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谢晓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2):108-109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起步较晚,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流失的原因和渠道多种多样。由于资产流失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必须多管齐下,采取果断措施,加强管理,提高认识,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思想;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全方位管理投资资产,严格执行《会计法》;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国有资产增加、使用、处置等环节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为此,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事项,理顺关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4.
王忠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4)
本文认为,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以无偿占有的形式放弃本属自己的资产收益,形成了国有资产收益的空洞。资产收益流失所引致的矛盾,一是招来逐利者,将应属于所有者的收益据为已有;二是造成要素市场残缺不全,成本高昂,规则混乱。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产权明晰下的市场配置。 相似文献
15.
韩宇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强大物质基础。到1996年末,我国的国有资产总量已达51920亿元。1949年以来,国人资产每年递增12.4%。其中1990年以来年平均递增17.9%。在国有资产高度增长的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也十分严重。国家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1982-1992年十年内,国有资产大约流失了35000亿元(实际可能远不止此数)。1992年以后,伴随国有企业亏损程度的加重,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也愈演愈烈,流失数目逐年增加,已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如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困扰国企改革的棘手问题,当前这一问题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针对该问题,通过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研究了企业和经营者的完全信息博弈及无限次重复博弈,结果表明,在现实条件下,国有资产流失有其存在的客观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扩大监管者范围,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降低监管成本;加大对经营者败德行为的惩治力度;建立经营者的长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程德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国有资产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因而,探讨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意义十分深远。本文分三个部分对这个问题作初步的研究,首先从法理学角度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作出界定,进而分析和概括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与渠道,最后从法律上提出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陶雨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要弄清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首先必须对什么是国有资产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从严格意义上讲,国有资产与国有财产是有区别的。国有财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即经营性资产);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即非经营性资产)以及尚未开发的国有土地、矿藏、海洋、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资产(即资源性资产)。而国有资产应该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即一般称为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或企业国有资产。根据上述界定,本文中的国有资产包括国有独资企业资产、集体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中…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很严重。从1982年到1992年的10年间,国有资产流失大约5000亿元。从去年年底前调查的情况和清产核资的结果看,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还相当严重。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立进入市场的产权制度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既具有现代市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日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4):83-87
分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应局限于国有资产的显性流失,还要分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