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在《未晚斋语文漫谈》之三(见《中国语文》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一文中,提出三组很具汉语特色的句子。A 出太阳了。太阳出了。出来太阳了。太阳出来了B 下雨了。雨下了。下来雨了。雨下来了。C 来客人了。客人来了。出来客人了。客人出来了。吕先生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很值得研究。”下面我们试图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的层面谈谈对这些语言现象的理解。1 吕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句,有的是主谓句,有的是非主谓句。它们都是由一个趋向动词、一个名词和一个“了”组合而成的。这些句子可以码化为“V_趋+N+了”和“N+V_趋+了”两种句型。其中“V_趋”可以是单纯趋向动词(V_(单趋)),也可以是复合趋向动词(V_(复趋))。“N”是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而不能是时间词、处所词。“了”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总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例如:甲: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要下苦功.上例就是一个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肯定的语意可以通过两次否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乙: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同是表达肯定语意的句子,但由于乙例用了两个否定副词“非”和“不”,表达效果明显地不同:乙例的语气要重一些,强调一些,说明只有狠下苦功才能学好语言.我们称这种通过两次否定来表达一种肯定语意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以下简称为“双否句”),“双否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没有(无)(……)不……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的一次考试中,我曾列出一组平时学生学习中容易出错误的单词,让他们用所给单词各造一个句子。知道学生对“interesting”和“intersted”的用法掌握不好,便故意把这一对单词列了出来。不出所料,部分学生在上述两个词的用法上出了毛病。其中一个典型的错句是“I am interesting in English”。造这个句子的是一位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着”“了”不能连用在一个句子里。从“复合态”的角度看,英语里强调行为持续时间的长久时,可以将完成体和进行体用在一个句子里,汉语里表达持续状态及行为结果时,实现体与持续体也不矛盾,在一个句子里“着”“了”可以连用。汉语这种现象是句子紧缩后形成的。这样使用的语用意义是:言简意赅,强调了行为的持续性与长久性,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5.
“差不多(几乎)全部”之类词语是否自相矛盾,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把这类词语当成病例讲。小学阶段,有些教师就出有此类词语的句子要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改错,到了初中,在学习《肯定和否定、全部和部分》①时,一些教师又把这类词语当成没有处理好全部与部分数量关系的语法错误讲,高中阶段,在学习。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②时,进而认为它们是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年深月久,就使学生们造成了这样一种深刻的印象:凡是含有“差不多(几乎)全部”之类词语的句子统统都是病句,改错的方法要么是去掉“差不多(几乎)”,要么是去掉“全部”。为此,笔者曾在一个高中毕业班作过一次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类“改错”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不经思索就断定其为病句。对于这个习以为常的问题,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觉得很有必要来一次“拨乱反正”,特撰拙文,以求教于同行方家。  相似文献   

6.
句型的限度     
句型是句子划分出来的类型。但是 ,超出“语法”上划分出来的“句型” ,是空泛化“句型” ;一次划分而用多项标准划分出来的“句型” ,是混杂化“句型” ;只对某一成分着眼划分出来的“句型” ,是单目化的句型。句型划分应确指化 :句型是句子在语法上划分出来的类型。句型划分应层次化 :句型是依特定语法标准按层次划分出来的类型。句型划分应多目化 :句型是以句子中各成分的语法特征划分出来的类型。这些就是句型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听说句子拉面师开始收学生,溜溜赶紧报了名。在课堂上,句子拉面师用“美丽”造句子,溜溜心想,这可是表现自己的好机会,连忙造了一句:“美丽——花很美丽。”看了溜溜的句子,句子拉面师说:“基本上造对了,可是还不够具体!“什么叫做具体啊?”溜溜满脸疑惑(huò)地问。句子拉面师说:“具体就是把情况写得详细些。”“可怎么才能写详细呢?”溜溜还是不太明白。句子拉面师让溜溜想一想情境:“哪里的花美丽?花叫什么名字?有多少?长得什么样?”“哦,原来是这样啊!”通过想象情境,溜溜重新造了句子:“美丽——我家的阳台上养的5盆报春花都开放了,有…  相似文献   

8.
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就英语专业教学而言,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开设英美文学课,而在于教什么,怎样教。据笔者所知,现在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上文学史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如作者生卒年月、生平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梗概,等等,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传统的文学课除了教授文学史外,常常要搞一点文学选读,作为对史的补充。这种“语录’式选读,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或掐头去尾,或有头无尾,或去头留尾。教师处理这些选读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由于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觉得英美文学课无用。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个学生如何把外语学会?如何尽快掌握四会?这是我们每位外语教师所最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是我多年来,在外语教学中所潜心探讨的问题。通过多年所教学经验证实:一个学生(尽管是记忆力很强的学生)记一个单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或是熟练地运用各种语法现象,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把它们记住和灵活运用的。即便是“记住”和“掌握”了,以后不经常在记忆中再现,最终仍会把它们忘得一干二净。我国古代的学者们就早已认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专业精读课中外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校外语系二年级的精读课作为教改试点课程,大胆启用外籍教师。学期结束后,我们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外籍教师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增补新内容等多方面比中国教师更具优势,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也更喜欢外籍教师讲授精读课程。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一位小学老师让学生用“活泼”造句,结果一个学生造出了“阳光很活泼”的句子。老师却认为“活泼”是专门用来指人的。没有思想感情的“阳光”怎么可能是“活泼”的呢?于是判定这个造句不对,令造出这个句子的学生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籍语言教师聘任工作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外籍语言教师聘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提出了外籍语言教师聘任应坚持的原则 ,并对如何对外籍语言教师进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心果     
《新天地》2006,(7)
一对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夫妇共同生活了55年。今天,他们大摆宴席,庆贺他们的60岁大寿。宴席过程中,上帝来了。上帝称赞老夫妇是真正的“恩爱夫妇”,并答应给他们每人一个愿望。老太太激动地说:“我们很贫穷,我只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做一次全球旅游。”  相似文献   

14.
烟台地区方言中的被动句,比普通话要复杂一些,差异性也比较突出。现将调查所得择要说明如下。 一、在普通话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通常用“被”字,口语里更多的是用“叫”字、“让”字。这类句子中的“被”“叫”“让”都可以带宾语,也都可以不带宾语.在烟台地区方言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一般不用“被”字,也不用“让”字,而用“叫”字。且“叫”之后要带“施事”作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15.
一、“复句形式”及其区分 “句子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初中《汉语》第三册22页)比较简单的句子,用这个定义来概括还是可以的;而比较复杂的句子,就远非这个定义所能概括得了的。例如:  相似文献   

16.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的使用单位。它能够传递一定的信息,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使人听了或看了感到相对的满足。例如:“明天国庆节。”就是句子。如果突然有人对你说“明天”,你就可能要问“明天怎么样”、“明天是什么”、“明天干什么”等。“明天”没有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没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它不是句子。 如果换个语言环境,对“明天”的判断就可能不同。比如有人问:“什么时候是国庆节?”,你回答:“明天。”,这个“明天”就是句子了。在对话的语言环境中,“明天”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听的人得到了相对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一个汉语句子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但要将这样的汉语句子译为英语时,不必把每个动词都译成相应的英语动词,其中某个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来表达。笔者在批改学生的汉译英练习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英语介词来代替汉语动词.例如这样两句汉语:“你来这儿干什么?”“我来这儿开会的。”学生的译文是:“Whathave you came here to do?”“I have come here to attend a meeting.”如果译文中的动词不定式用介词来代替,不但符合英语习惯,而且句子简洁有力。“What haveyou come here for?”“I have come here for a meeting.”英语介词 for 在问句中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来,英语句于的否定形式是否定词not和谓语搭配而构成的,例如: 我不是教法语的教师。 显然,这是一个具有完全否定含义的否定句。但是,英语中还有一少部分词语,当他们用在含有否定词not的句子中时,不是构成句子的完全否定概念,而是使句子只具有部分否定的含义,这样的句子称为部分否定句,例如:  相似文献   

19.
在“S +V +R +O”句式中 ,由于述语中心动词V价的不同、宾语的不同 ,补语R语义指向的不同 ,主语S、述语V、补语R、宾语O构成一个复杂的语义网络。弄清楚其中的语义网络 ,就可以着手建立“S +V +R +O”双核谓词格框架了。建立双核谓词格框架 ,可以促进对句子的理解 ,促进现代汉语格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所谓“V+P+NP”结构,是指句子中主语后的谓语部分为:动词或形容词介同+名词性词语。其中V代表动词或形容词,P代表介词,NP代表作词性词语(下同)如“甜在心里I逝向何方I忠诚于党g这口。诗经》I飞往广洲”等等。关}这一乐村以油多有论述,我们也有一《浅见,叫对这一。占卜nJ表义范围、分类、句法功能、语平J]能等的认识,在此略加阐述,以求教5十I〔。一、“V+P+NP”结构的表义范围黎锦熙在《说明介词的特点和用途》中曾指出:“介词结构(P+NP。作者注)不叵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头,而且可以用在它们的后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