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应用,社会已迈入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风起云涌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生活,高等教育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分析传统教育的弊端,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对教育的新要求,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新特点和新方法,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产教融合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需要准确对接产业需求,实地走访调研企业,充分了解市场诉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匹配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科研创新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产业与教育相融合的远程人才教学平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根据职业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代社会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来的职业教育的建设要求;是在“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满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和经济结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高校来说,加强现代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输出的重要渠道,在人才培养方面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4.
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企业雇主的需求,探索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尤为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企业专家进课堂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并探讨相应的教学改革及保障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在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是教育产业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在这一成果的创建与发展中,除了经济、市场、教育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外,更离不开思想价值的引领,以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中公平正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遵循,既为职业教育改革找到正确的政策理论指引,也为"产教融合"在推进中遇到的瓶颈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产教融合"的发展也是推进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重要思想在实践运用中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应用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被利用在多个行业的发展中。无人机人才的培养对于无人机技术的充分运用非常重要,在相关专业的高校内,针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本文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中的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仇小梅 《劳动世界》2017,(29):29-30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本科高校得到广泛应用,这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校企合作班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对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班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开展实践探索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从格局、平台、体系、建设和活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班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整体教育资源有效分配,提高就业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不能“等、靠、要”,要积极地深入到高质量发展中,用时不我待的理念积极进取、多元发展、深入链接教育与产业,尽早完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结构性转型,形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电子信息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需求,坚持多元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学生自主、二次分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年的应用实施,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既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应用型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人才目标达成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山东管理学院为例,梳理其劳动情怀涵养教育的发展历程,解析其劳动情怀涵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一情怀、三劳动、五能力"的目标体系、"三三三"的课程体系、"三内容、四阶段、五模块、七融入"的活动体系、多元参与交叉评定的评价体系、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体系。针对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推进的集体困境,提出深化的路径建议:推进劳动教育协同治理效能的充分释放,提高校内外的协同度;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劳动教育的融合度;完善劳动教育考核体系,增强劳动教育的效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如何增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是当代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适应社会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经管类专业投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从"投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投资管理学"课程的改革方向与措施.通过课程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正>艺术人才培养不仅关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效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目前,传统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已满足不了当前市场人才需求,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深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急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建立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产、学、研、创”一体教师团队等。  相似文献   

14.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中,实训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室的建设是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地方高校商务英语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目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建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都需要通过招聘以及后续的培训、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等措施来建设一支能支撑学校发展战略、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稳定而优秀的教师队伍,但现实中却往往因招聘这个环节人才测评技术应用不足而衍生不少问题,为解决应用型本科高校招聘选拔现存问题提供科学的人才测评方案,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芳林 《劳动世界》2013,(10):151-151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档案搜集与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新建本科院校是近十多年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由重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是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高度凝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素材。工匠精神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内涵,对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内在发展、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都需要工匠精神的融入。通过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构建教育体系和评价机制,为推动应用型高校工匠精神的融入提供路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李爱香 《劳动世界》2017,(17):49-50
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务院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随后提出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为此,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基于学校和企业双赢的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其中,"双导师、双场地、双内容"的实践教学模式可化解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在线教学模式逐步普及,云创业平台初露锋芒,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新共识。通过挖掘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点,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充分融合,开展更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财经类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助推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基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体系中,有利于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圃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开展大量创新性工作,形成多主体协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明显成效。融合创新,聚势共赢牵头成立成都现代服务业产教联盟现代服务业是成都担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增长级和动力源国家规划的支撑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