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贞银 《浙江学刊》2003,2(2):84-91
胡风创作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体意识对于对象所起的积极作用。作为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主观战斗精神”概念的形成与胡风对鲁迅的人生和文艺实践的解读密切相关。胡风着重从“主观(心)”、从伦理层面(主观和心的发扬)接近鲁迅,在鲁迅身上深切感受到强烈的主体意识,并把这些作为鲁迅传统的核心基点,从中整合出一种精神力量,纳入到自己的艺术与人生一元化的整体艺术观之中,认为作家只要拥有战斗的主观精神,就能够通过艺术来追求人生的完美,进而构建起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继承和推进了“五四”的思想主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范围。  相似文献   

2.
胡风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范畴的文艺思想有其哲学和美学基础。这种哲学美学基础的形成既有着复杂的自身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的背景 ,也有着作为理论话语资源上的复杂的理论背景。但胡风确实又力图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思想来理解文艺的哲学和美学问题。本文通过考察胡风关于作为主体的人的论述和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论述 ,对他的主观战斗精神与创作主体的观点进行哲学和美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卢卡契和胡风的文艺思想取向和理论命运极为相似,在宏大的国际背景的参照系统中考察胡风和卢卡契文艺思想的独特性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作者在简述了卢卡契和胡风文艺理论建树的历程和政治上坎坷遭遇的基础上认为,对主体美学意识的提倡,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弘扬和人道主义的呼唤,是他们建构文艺思想历程上的契合点。探讨他们文艺思想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取得更多方面的教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孙琪 《学术交流》2006,(9):145-148
台港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乃明确标举“中国艺术精神”之第一人,而美学大师宗白华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阐释过这一美学命题。徐氏从儒道两大思想系统出发,偏重于艺术精神主体心的揭示,认为中国艺术精神以庄子之“道”为精髓和根本,最终落实在传统山水画上。徐氏由出发点的“全”到结论的“偏”皆因其将艺术精神纯而又纯化了;宗氏从诸艺术门类的并列研究出发,于会通处提炼精神,认为舞蹈精神乃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道、舞、空白”则是中国艺术精神得以表现的空间。由于二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个性、学养皆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徐氏和宗氏贯通古今中西的探索,为我们开辟了一种中西美学比较的阐释方法以及对古典进行现代转换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法治"与"德治"精神理念的归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法制与道德演化进程的简单描述 ,重点论述了单纯依靠“法治”和“德治”的局限之处以及法、德结合而治的必要性 ,最终以人民群众利益这一“法治”与“德治”的精神内涵为契入点 ,为二者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本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庞维天 《学习与探索》2012,(10):131-133
当代文艺批评界在文艺批评时易犯思维简单的毛病,精于解剖批评对象的缺陷,而疏于把握并肯定其合理之处。这种思维简单的弊病从表面上看是思维方式不够辩证,但从根本上说却是理论的贫乏。当代文艺批评界对现代文艺批评家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就明显地存在这种思维简单的毛病。胡风的文艺思想虽然存在较大局限,但当代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我们从未引入“客观精神”概念,这个概念一直被认为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专有的概念。一提起精神,就意昧着一定是主观的,人们不仅用主观来规定精神,而且用精神来规定主观。这种理解,没有看到精神存在的复杂性。其实,精神不仅有主观的存在形态,而且有客观的存在形态。精神的运动,正是通过这两种存在形态的相互矛盾与转化实现的。要理解和说明精神的运动,就必须弄清精神的主观形态和客观形态,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 一、主观与客观 要弄清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首先必须搞清这两个概念的确切涵义。在关于主观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胡风和冯雪峰的文艺理论批评是以人民为本位的现实主义理论批评,并就它的性质和理论形式分别作了论述。宏观视野中的胡风和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批评,是与中国现代社会民主主义革命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国新文艺现实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战斗性;微观视野中的胡风和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批评,是以突出创作主体在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中的至崇地位为特征。总结其利弊得失,对于我国当前的文艺学建设有益。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的梁实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人物、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有独自个性的文艺思想家梁实秋及其“人性论”进行了有见地的论述。作者认为,梁实秋的人性论,既不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也不是新人文主义的善恶二元论,是中西古典人性论的矛盾的融合,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和四个特点。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上,梁实秋也是一位批评家,对批评的性质、标准和方法建树了自己的理论。由于他的文艺思想受西方新旧古典主义的影响,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古典人本主义,自然与五四精神相矛盾,但其中的文学与人生、文学表现人性的普遍性等理论,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是一个回避不了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实事求是地研究他的文艺思想,才能填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才能接受托洛茨基于今天有益的遗产,才能有助于克服苏联和我国文艺界长期“左”的错误,才能有助于总结历史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对于象托洛茨基这样的复杂人物,认真研究、重新评价,也会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上的其他人物提供经验。 托洛茨基深谙艺术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他重视艺术的感情因素,他说:“艺术是最复杂、最富于感情的东西”①。他在论述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时认为“诗不是理智…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7,34(1):94-105
《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水浒传》不仅在叙事艺术上经历了反复锤锻,同时也积淀、凝聚了“近古”以来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普遍的观念意识和情绪心理,形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12.
李强 《日本研究》2008,(2):82-87
厨川白村的《近代的恋爱观》尽管论的是“婚恋观”,但对“婚恋”这一文学所表达的永恒主题,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现代”见解和阐发。笔者认为要系统研究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尤其是研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说,就不能不读他的《近代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追溯哲学史上关于实体或实体—主体的思想入手,评述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是如何实现其实体即主体思想的。在此基础上,作者以马克思的思想为指导,分析了黑格尔实体—主体观的意义,认为“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实体转化为主体的内在动力,因而“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实体与主体的矛盾运动导致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一致;实体与主体的统一是一个过程,是真理追求的目标;主体在与实体的相互作用中生成,其生成逻辑是从个别的主体发展到普遍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西方近代的主体性哲学,主要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缺乏对主体的全面认识。本文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第一个深入系统地探讨人的存在整体性和生动性的文本,其主体思想可以归结为“主体世界”理论。作者从“他人”这一独特角度梳理了黑格尔关于主体生成的观点,表明主体乃是一种主体际的存在,它必生成于世界之中。世界中的主体境况是“主体世界”理论所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归为“异化”概念。本文把“主体世界”置于现代哲学的视野之下,以期超出纯粹哲学史研究的范畴,显示“主体世界”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贺征 《社科纵横》2005,20(1):132-133
“摹仿说”是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核心 ,本文主要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摹仿的对象以及艺术对现实的反作用等方面对“摹仿说”进行了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罗广荣 《浙江学刊》2000,(1):99-102
对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及其哲理心理内涵,人们论述已多。但对于精神胜利法之所以能成为“法”的问题,则尚无人探讨过。本文认为作品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象描绘中,包含着一种大体一致的生成模式,即“置换”。本文通过细读作品,对此模式的要义及其四种类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卡西尔是本世纪西方文化哲学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把康德的“理性批判”发展到“文化批判”,并对人类诸多文化现象作了认真反思。本文集中论述了卡西尔的历史哲学理论,对于历史认识的符号学阐释、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历史有无规律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卡西尔用“符号世界”来界定历史学,既肯定了历史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又承认它的不确定性;既肯定认识主体的受动性,又承认它的主观性,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18.
冯欣 《社科纵横》2006,21(5):85-86
与传统叙事小说不同,现代抒情小说的深层审美价值恰在于将“真、善、美”统一起来,构筑一个净化人的精神与灵魂的世界。本文结合20世纪中国抒情小说作品,通过对抒情小说创作主体意识、“真”、“善”、“美”的应合方式和理想化境界的构成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总结,进一步揭示抒情小说作家对建设人类自由、和谐精神世界的重视与自主追求。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上和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上 ,科学地、精辟地概括了党在新时期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 ,进一步阐明了党的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必将使我们党更加朝气蓬勃 ,更加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从而带领全国人民夺取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针对我行干部队伍的实际 ,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现代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潮不断斗争,从而逐步丰富和发展的文艺理论体系。毛泽东文艺思想包括新文化思想,文艺反映论,“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是系统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本质,就是文艺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在双向结构的运行过程中所达到的一致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破除了“左”的束缚,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代替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解放了文艺生产力。“二为”方针的提出,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是新时期文艺的历史要求,它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正确地反映生活,评价生活,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因此,研究、探讨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