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中国学术界目前或明或暗地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论”,另一种是异军突起的“文化决定论”。对于第一种观点,因其早已家喻户晓,本文在此暂不赘述。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历史进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依据其领域不同,可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认同系统三个层次。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是由这三个层次组成的同心圆;最外层是器物层,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积淀着人际关系及规范化的社会制度;最内层…  相似文献   

2.
“彻底清算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的斗争,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斗争。本文试图简要的说明,资产阶级心理学者贴着马克思主义标籤的各种谬论,归根到底,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遗传决定论”的翻版。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人的观点立场、思想方法以及知识、才能和个性特征,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毛主席说:“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决定作用,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或认为地理环境影响人的生理、心理进而决定社会和法律的性质,或认为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人类社会;非决定论则或从人的理性和智慧的进步中寻找理由,或认为地理环境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决定论”、“非决定论”的理论前提都是把环境与历史进行二元劈分。马克思用感性一对象性活动即实践、劳动,把主体与对象、环境与历史相联接,从而不仅在逻辑上超越了前人…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建设的速度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问题。我们的革命就是为了最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本来很落后,我国的外部还有帝国主义,只有尽可能地加快建  相似文献   

5.
历史决定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针对各种历史非决定论的诘难,人们在捍卫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科学性时,实际上又使原本不贫困的马克思历史决定论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决定论的贫困”,即在辩护中,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被抽离了具体的生成过程、历史的丰富性和本体论承蕴而沦落为充满谱系风险、抽象思辨和现象学直观的贫困.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代,秦国孙阳,是著名的相马专家。在神话传说中,伯乐本是天上星宿的名称,负责管理天宫马匹。因孙阳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所以人们称他伯乐。而后人也就只知他叫伯乐,很少知道他的原名叫孙阳了。 后来,伯乐把自己相马的经验和知识写成了《相马经》,並附上各种良马的图画。伯乐的儿子很想将这种相马的专门技能继承下来,于是他把这本《相马经》读得烂熟,然后他拿着这本书到处去找寻千里马。他一见到马,就和书上画的各种良马的图形加以对照。这样,他满以为可以找到千里马了,但找来的却都是劣马。 伯乐得知此事,便对儿子说:“象你这样按图索骥的愚蠢作法,怎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呢?”  相似文献   

7.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孰是孰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在逻辑起点、处理对象、科学背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但它们的对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它们的结合与互补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自然界的规律性。与之相联系 ,非因果联系与因果联系一样都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方式 ,偶然性与必然性一样也都体现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①。唯物史观就是历史决定论。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但却否认历史有自身的规律性,断言历史是非决定...  相似文献   

9.
历史决定论和科技决定论孙显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向历史决定论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要求我们把科学技术决定论看作历史决定论的重要内容。从而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出有充分根据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不知是哪一位高明先生想出新的花样,把新年贴的“福”字倒过来贴,我初看不能理解,经过别人解释,才知是有意识地倒贴,意在叫“福”早点来到。其实,倒到并不同音,真是三家村学究的瞎主张。他们一点文字学的常识都没有,创始人是谁?现已无从考知了。  相似文献   

11.
国内哲学界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的评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即认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把运动变化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部的驱使而没有内部的推动,即只承认事物运动变化的外因而否认内因。对于这一结论,笔者总感到有点绝对化了。众所周知,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卢梭、拉美特里、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这六人总的来说是决意从基督教的神学禁锢中挣脱、冲决出来的战斗思想家。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在唯物主义大道上前行的幅度并不一一等距。像伏尔泰、卢梭,他俩虽然竭力反对把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归属于基督教的世俗神,可却以自己创造的自然神取而代之作为“第一推动力”。如伏尔泰在《形而上学论》中就断言:“整个自然界,从最遥远的星辰直到一根草芒,都应当服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卢梭虽说从“自我”形体中察觉到人具有传来的运动和自发的运动这两  相似文献   

12.
袁庆明 《天府新论》2001,46(6):18-22
对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思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制度决定论",即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的"制度决定论"和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问题上的"制度决定论".笔者认为,对这两种"制度决定论"应该分别加以评述,才能对诺思的"制度决定论"作出全面、清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就是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及其变动的终极原因的哲学学说。“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思想气质,人们的思想气质又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是这种学说的代表者。他认为寒冷的气候会使人产生许多好的思想和气质:“对自己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和阶级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其中,希腊共产党人、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论”出发,提出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来确定人们的阶级地位,而且强调要从“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这种“多元结构方面”来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那么,政治和意识形态能否作为决定阶级地位的重要因素?普兰查斯是怎样提出并论证其观点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它?由此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估价等问题,在此作一番探索性的评析,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5.
在诠释者们认定马克思是新的思想“开启者”时,总是夸大其对于西方思想传统的“断裂”,此种学术路径以马克思来审视其“前史”与“后史”,这就成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格义”方案。S.H.里格比以“反向格义”的方案,将马克思哲学研究植入人们并不熟悉的“芬格兰思想”中,通过“四个阶段理论”与对历史主体“人的能动性”、“历史进步观”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生产力决定论”并非独创,并展示马克思理论创造有着深厚的“思想史背景”,从而使我们摆脱“唯生产力论”的机械理解,更好地把握历史辩证法的“主客体向度”。作为“反向格义”的思想史研究路径,急切地需要突破“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这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的思想主旨和扩展其研究路径以及在规避“学术限度”中提升“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6.
梁謇 《北方论丛》2015,(1):142-146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源配置市场决定论”,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权威性,克服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有效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必须建构有“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是指市场架构完善,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状态。“有效市场”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权威性的基础。“有为政府”是指能够尊重市场规律,正确履行职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机构。“有为政府”是克服市场配置资源局限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民华 《河北学刊》2012,32(2):193-195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不可说"的命题,这与禅的"不可说"不谋而合。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二者的言语观:什么不可说,为何不可说,如何说"不可说",以期探寻中西方哲学思想中"不可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争论旷日持久,它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与证据。本文试图从决定论的概念、近代科学的要求和逻辑上来说明决定论和非决定论都是不完备的,它们之间只有相互依赖才能相对正确地解释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量子力学的理论讨论,除了“月亮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的“月亮问题”或者说是“月亮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它同榉涉及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因此,讨论这一问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迷误,因此,在讨论中不能不对这些迷误首先予以澄清。这些迷雾,以庞元正同志发表在《哲学研究》1992年第2期上的《非决定论泛起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文(下称“庞文”)最为典型。本文就以庞文为主要对  相似文献   

20.
《诗经·周南·汉广》:"河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注释多从《毛传》"方,泭也"而来,"泭"又释为"桴",即"筏",此处用如动词,指乘竹木编成的筏子渡水.此说迂曲,句意未畅:江永(长)并非不可乘筏,若以河广不可潜泳,改为乘筏过河,其难易仅与河广有关,与江永无涉.今按,"方"通"旁"、"傍"(见《说文通训·定声》),即傍着、挨着、沿着之意."方"又通"并",《仪礼·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