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粮食产量位居世界粮食产量前列。我国的水稻耕种面积广、分布地域跨度大、病虫种类多,这就为我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水稻已经是我国农业基础性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水稻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直接的影响到我国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水平。当前,及时有效的防治水稻病虫害是当务之急,并且以防治为第一要素,因地制宜的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我国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规模减少了22.2%,从业人员逐步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进步,但总体水平依然严重偏低;农业技术人员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0.1%。据预测,2020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规模将下降为2.5亿人左右,大专及以上的比例由2010年的0.6%提高到2%,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2010年的5.8%提高到12%。为达到上述目标,未来10年,农学本科专业的年平均招生人数应由目前的7.5万人上升为10万人;农学专科专业的年平均招生人数应由目前的7.6万人上升为23万人。因此课题组建议:加快农学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调整本专科招生比例;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学高等教育发展;稳定中职招生规模,鼓励办学形式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加大对高等学校和中职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创业扶持,培养更多科技兴农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3.
农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高等农学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活跃着一个由归国农学留学生构成的农学教师群体.20世纪初,苏、浙、粤等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青年胸怀"教育救国"、"农业救国"志向,负笈越洋来到日本及法国的高等农业院校学习蚕桑、农艺、园艺等农学课程.自1909年起,留学潮逐渐转向美国,更多的青年学生奔赴康奈尔大学等高等院校攻读农学相关学科,并获取了各种学位.从20世纪10年代中后期起,他们陆续归国,加人到围内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队伍行列.他们把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和高等农学学科体系导人中国,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改造,通过建立"教学、研究、推广"三合一模式,探讨教学理论、编写新教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学术团体、创设学术期刊等,为我国近代高等农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技术引进是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基础。近代水稻育种技术的引进经历了国外水稻品种的直接转移、育种技术转移和本土化三个阶段。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为派遣留学生、聘请西方育种学家、引进育种材料以及译介西方农业科技论著等。通过技术转移和本土化,近代水稻育种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土壤学家F .H .King的中国农业游记《四十世纪的农民》较为全面地挖掘了我国悠久的农学思想 ,新政农业立法中体现的水土保持、农作物轮作等思想均来自中国古代农学思想。通过回顾这位农学家代表文献的当代意义 ,指出我们有必要研究总结祖国的农学遗产 ,服务于当前的农业改革现实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实施前后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种植模式的变化,探讨了水稻生产补贴对水稻生产效益的直接影响,从农户角度了解了他们对水稻生产补贴类型、标准和方式的认知和评价。结论表明水稻生产补贴政策对促进水稻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农民对该项政策的了解非常有限,按水稻种植面积补贴和针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原则没有完全得到执行,水稻生产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亚留学生在学校层面、自身层面和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三个方面均存在学习的不适应因素。学校教学设施、教学水平一定程度影响了留学生学习适应性。新疆高校应为中亚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学校的教学资源,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让留学生真正融入到中国高校学习中,提高其学习适应性;大力培养优秀师资,提高中亚留学生教育师资水平;以留学生教育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培养力度;创设与留学生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举办促进留学生学习有效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清末的农政机构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的极度重压下 ,清政府被迫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良 :设置了全国性的农业管理机构 ,选派留学生出国习农 ,设立农业学校 ,兴办农会 ,重视农事试验 ,并着力改良棉、蚕、茶业。这些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进程。但清政府对农业的改良是以服务于工商业为目的的 ,农业政策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都表现得摇摆混乱 ,难以得到有效施行 ,妨碍了近代农业的充分发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生的数量和层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理工科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值得关注,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思路、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专业特色能够在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农学会报》1918年12月创办,1948年11月停刊,坚持刊行30年,是民国时期办刊时间最长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期刊,在中国传统农学向现代农学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媒介引领作用。它是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记录者,各农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演变可以从中找到依据;它代表当时中国农学期刊的最高水平,成为西方先进农业科技引进的重要桥梁及对外介绍中国农业的窗口;它及时刊载中外农学研究成果,不但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知识营养,而且为其科研创新及学术成长创造了条件;它介绍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技术,推销农用物资及农业书刊,有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伴随着清朝封禁东北政策的破产,关内流民大批涌向东北。流民的到来,传播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带来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发与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剧增,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东北商品粮基地初步形成。这一切,与广大流民含辛茹苦、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不可分的,流民堪称发展东北农业经济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的中作58、9904、中作9363、天津水稻所的超优一号、辽宁稻作所的辽梗294和当地品种铁梗5号(CK)进行品种的农艺性状的观察和产量比较试验,选出了耐瘠薄、分蘖性强、抗逆性好、植株生长整齐、抽穗整齐、成穗率高、适合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衬膜水稻栽培的主栽品种超优一号和搭配品种辽梗294、铁梗5号等一批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明代诗词中的稻作文化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农业生产经过初期的恢复,得到进一步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很大提高.明代诗词乃至明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明代诗词涉农题材较多,其中有许多关于稻作文化的诗句.明代诗词中涵盖稻作术语和品种资源、栽培耕作和稻谷加工、病虫害和水旱灾害以及其他人文知识等不同方面的稻作知识.明代稻作诗词内含丰富的科技、人文知识,是珍贵的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稻作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其进行完善的保护,并加以充分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为例,选取2009—2016年的相关日度价格数据,运用BEKK-GARCH模型考察了我国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有差异。主粮作物小麦、稻谷和玉米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弱,非主粮作物大豆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溢出效应较强,四个粮食品种现货对期货价格的溢出效应均较弱。分析表明:由于我国在调控粮食市场的思路和力度上对于主粮作物与非主粮作物存在较大差别,从而造成了四个粮食品种期货与现货市场间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业生产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07年我国农业生产投入相对有效地区只有10个,其中生产投入冗余表现在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应用、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而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财政则存在投入缺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不断扩大转基因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危机。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进口转基因作物,依照种植面积大小,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转基因作物位居全球种植前列。中国批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玉米、油菜等5种作物,且均作为加工使用,不用做粮食。发展中国家种植面积现已超过发达国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呈现增加趋势,而且转基因作物更加多样化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趋势。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技术、转让和市场等7种风险,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管理各有特色。构建规范的转基因领域法律体系,促进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和鼓励公众参与风险管理,是中国应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7.
清代西北地区农业开发与农牧业经济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在西北地区实施农业开发的过程中 ,主要采取移民实边、兴修水利、调拨生产工具、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优良品种等措施 ,解决西北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不仅解决了当地驻军和居民的粮食供给问题 ,而且对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确立了农业经济在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植物考古的新发现和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山东地区的植物考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研究中,目前已经确认在龙山文化时期,稻、粟、黍、麦已经成为基本的作物种类;在日照等地区发现了水稻种植和收割、加工的一些证据;海岱地区的稻作农业开始于北辛文化时期,分布范围只限于南部的少数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分布的区域向北推进;龙山文化时期,稻作扩散到了包括鲁北和胶东半岛在内的整个海岱地区,并且可能完成了向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照等东部地区稻作农业占比较重要地位,而茌平等西部地区可能以粟和黍等旱作农业为主。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苏联农业技术通过官方聘请苏联专家、派遣留学生、进出口贸易,以及两国侨民移居、兴办企业、边民往来等途经向中国转移,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经验和农业机械、良种等的技术要素。这些技术比较适合中国农业自然条件和生产需要,应用推广改造传统农业增产增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消费结构改善,促进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进而推进了区域农业近代化。同时,在一些方面为新中国初期引进与推广应用苏联农业技术奠定了初步基础,引进农牧品种改良地方品种,形成杂种群在新中国先后育成一批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杨守仁教授(1912~2005),江苏丹阳人,著名水稻学家和农业教育家,在水稻籼粳交育种理论、水稻理想株形研究,水稻超高产育种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重点科技攻关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杨守仁教授在沈阳农业大学素有严师风骨、良师风范和大师风采,他在水稻科学研究方面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大部分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公布,他对科研论文字词句章、段落结构和内容表述要求极为严谨、慎密和准确,体现了稻界泰斗事必求是、理必求真和辩证出新的科学精神。甚至在耄耋之年仍虚心学习,诲人不倦,辛勤耕耘,科教育人,较早地建立了国家超级稻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并指导团队在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杨守仁教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显示出来的管理智慧,值得后来者研究、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